董云秀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是否有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执行是否到位,是行政事业单位能否改善内部管理、提升单位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基本保障。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见解,希望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对策分析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财务内控的重要性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性质,决定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单位财务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加强财务内控建设是加强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完善的财务内控制度是防范行政事业单位廉政风险、保障国有资产安全、促进单位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1.加强财务内控是建设廉洁高效政府的需要
首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确保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的保证,可以有效规范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防范行政事业单位人员舞弊和违规现象的发生,有利于打造阳光高效政府。
2.加强财务内控是提升单位位公共服务水平的需要
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职能在一定的框架下有效运行,并通过相互制约,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经营活动状况,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履行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
3.加强财务内控是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的需要
有效的财务内控制度,能够督促各部门更好地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责,督促相关人员提升履职能力,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工作任务,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健全的财务内控制度,可以保证对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管,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为单位财务基础信息的真实完整提供合理保障。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建设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者内控主观意识欠缺
近年来,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从预算、支出到决算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和规定,对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日益严格、规范,财政、审计、纪检部门也将财政资金的监督检查作为工作重点,各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也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这样的情况下,部分单位领导层没把财务内控建设的重要性提到一定高度,没把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当成提高单位管理水平的手段,只是当成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认为财务内控建设只是锦上添花而已。部分单位没设专门的内控部门,而是由财务部门牵头,制定出一套符合上级部门要求的内控制度和流程,并没将内控措施落实到实际财务管理工作中,使财务内控制度流于形式。各部门有关人员对内控建设和执行的重要性主观意识差,没有把内控制度的执行化成工作中的自觉。
2.财务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
许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没有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比如单位性质、规模大小,重点业务,岗位设置等因素),没有对各业务流程进行逐环节梳理(比如经费支出),没有进行系统性分析,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风险,并根据风险点制定出相应措施,而是单纯的照搬内控制度规范或其他单位的制度范本,甚至请专业的中介代为制定,表面看起来制度很完善很规范,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并不接地气,并不具备可操作性,影响了内控制度的执行。
3.内控监督机制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是否能执行到位,离不开良好的内外监督。设立专门部门和专职岗位是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的前提。但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或由于人员少,或由于不重视,并未单设内部监督审计部门,或虽设立内部审计部门,但挂靠在财务部门,内审人员由财务部门人员担任,财务人员即是内控制度的牵头制定者,又是制度执行的监督者,既当裁判,又当球员,使监督机制形同虚设。或是外聘审计机构来监督,但并不能做到内控制度执行的全程监督,对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不能从根本上进行监督保障。
4.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不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由行政事业单位自行组织的,对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包括内控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和内控制度执行的有效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把开展财务内部控制评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往往是财政需要上报内控评价报告时,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根据模板填填上报,没有把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估,造成内控制度设计不合理、重点不突出、不切合本单位实际,内控制度的执行不持续、不一致,内控人员不定岗、不定人,造成内控评价与内控执行两张皮。
5.财务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升
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决定着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经费支出、资金的使用绩效无不与财务人员的政策理论、专业技能、职业道德水平息息相关。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具备相应专业技能的人员不多,部分财务人员只了解一些基本的财务知识和流程,技能水平相对薄弱,对政策的理解把握不准确,财务管理流于形式,内控制度的实施与落实也就沦为空话。
三、财务内控的改进措施
1.加强学习培训,强化财务内控意识
财务内控意识的增强是完善财务内控建设和执行的前提,而单位负责人内控意识的建立更是关键。领导要思想上重视,并将重视内控建设的信号传达给每位职工,让每位工作人员都树立自觉遵守财务内控制度的意识,并落实到所有人的工作日常中,这是单位做好财务内控工作的基础和保证。
单位要定期组织关于内控制度方面的培训,聘请专业人员进行讲解、讨论交流学习,提升工作人员特别是财务及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升内控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和实践性,保证内控制度得到良好的實施。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上,可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提高大家学习内控知识的主观能动性。
2.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各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比如单位大小、业务工作重点等等,充分分析单位的业务环节及人员构成,找准风险点,选择好各风险应对策略,按照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原则,编制切实可行的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和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并根据制度对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结果进行监督和奖惩,形成行政事业单位完善的内控执行机制。
3.加强监督检查,完善内控监督机制
要用有效的监督机制保障财务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行政事业单位要合理设置关键岗位,将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等不相容岗位进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明确岗位职能,落实岗位职责。定期进行内部财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财政部门也要定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建设、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只有坚持把内外监督经常化、常态化,才能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全面有效执行。
4.科学合理地进行内控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科学的内控自我评价体系,是确保内部控制建设不断完善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单位领导层要高度重视,把开展好内控自我评价当作是对单位财务内部管理工作的自我检验、自我督促,进而达到自我整改、自我提高的目的。开展内控自我评价,单位负责人首先要确定好实施评价工作的专门部门和专门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单位内控制度设计的合理性、合法性、全面性、重要性、适应性和内控制度执行全程性、一致性、执行主体资格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并写出客观准确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更优化、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更有效。
5.提升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财务岗位不同于其他行政岗位,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强的特点,财务人员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水平和实施效果。单位应当对财务人员设立一定的专业技能上岗门槛,明确各财务岗位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监督和制约。注重人员培训,对财务新上岗人员认真进行专门的岗前培训;新政策、准则、法规出台后,要及时组织财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并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各项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财会法制观念,提高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行政事业单位要紧密结合单位实际,遵循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不断修正创新,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财务内控制度,将内控措施落实到财务工作的每个环节,同时强化财务内控知识宣传,加强全员执行内控制度的主观意识,进一步完善财务内控制度监督检查机制,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建设探寻.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20).
2.陈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集体经济,2019(27).
3.刘家标.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国市场,2019(10).
4.茅粉红.行政单位财务内控制度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析.纳税,2019,13(30).
(責任编辑:王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