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市旅游竞争力时空演变

2020-07-29 09:52毛笑文段晓丽
开发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竞争力旅游

毛笑文,段晓丽

(1.西北师范大学 旅游学院,兰州 730070;2.兰州文理学院 旅游学院,兰州 730000)

提要:以西部地区11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重庆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标参考频率统计和专家咨询,在现有指标体系研究成果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借鉴使用。通过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评价了2002年至2018年西部12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绘制城市旅游竞争力时空分布图,得出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重庆市旅游竞争力一直稳居首位,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各城市旅游竞争力历年排名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西部地区城市旅游竞争力总体水平较弱,且呈现西南强西北弱发展态势;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城市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支撑能力是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缩影,区域竞争力通过城市旅游竞争力得以表现。提升西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旅游竞争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优化旅游资源空间配置,推动西部地区旅游产品优化设计;增强西北6市城市经济实力,提高旅游市场投入;推进西北6市旅游景区晋级工作,增强旅游吸引力;进一步完善提升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提高旅游舒适度;以系统论为指导,构建西部地区旅游地域系统;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

我国西部地域辽阔,包括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重庆共计12个省级行政区,陆地面积685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71.4%。2002年末西部地区人口为3.67亿,占全国的25%[1]。中国西部地区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气候差别明显,动植物种类丰富多样,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富有魅力,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历史悠久璀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极具旅游开发价值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然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与经济发展落后之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西部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东部地区平均值的40%。如何利用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加速西部经济的发展,增强西部地区的竞争力,让西部地区的人民富裕起来是我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省会城市是各省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并且省会城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可比性。因此本文选择西部11省区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重庆为研究对象。

二、定量评价方法选取与指标体系构建

(一)定量评价方法选取

对于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现在已有很多研究,并且各种方法也都相对成熟。国外研究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采用量化指标分析,例如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国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分析主要有熵权法、层次分析法、Delphi法、问卷调查法、IPA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本文选择的评价体系中,所有主要因子均为客观指标,原始数据也均来自统计年鉴,同时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变化受多变量的影响,且每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以获得直观的结果比较困难。对于上述问题,如果可以使用少量变量来替换体系中的多个变量,且这些小变量仍然可以反映原始多变量反映的信息,主成分分析则是一种将多个变量集成到较少变量中的方法。因此,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研究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

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影响旅游竞争力的因素开始了广泛讨论。保继刚、刘雪梅提出了8个城市旅游发展因素,包括城市发展水平、城市文化氛围、对外经济关系、旅游景点、公共设施、区位特征、服务能力和生态环境[2]。郭舒、曹宁从经济学角度阐述了城市旅游的竞争力,并考虑了支撑因素,发展因素和对策核心吸引力对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的影响[3]。甘梦雨、保继刚指出城市旅游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旅游发展的基本条件,如发展技术,信息获取能力,人力资源和旅游管理水平等[4]。李丰生、杨莎莎认为,资源是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要素,而发展标准、文化氛围、对外经济关系、服务能力、环境质量等方面是对城市旅游竞争力起作用的关键要素[5]。2010年之前许多学者研究的都是城市旅游的业绩、城市经济和社会环境、城市旅游发展趋势和潜力三大主要因素,而在2010年之后,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例如,李兴国选取了旅游总收入、接待天数、国内游客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国际游客人次和旅游创汇收入等6个指标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了2013年河北省主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6]。宋亮凯从4个主要因素出发,建立了48个指标的评价体系,分析黄河金三角和西安的旅游竞争力[7]。曲建辉分析乌兰察布市的旅游竞争力,主要从旅游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劣势等进行分析的[8]。徐知渊等认为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要素有旅游市场、资源丰度、基础设施、辅助产业、产业创新、城市经济总体水平6个方面,并建立了包含了3个层次6个大类28个指标的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估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各城市旅游竞争力和区位布局等优缺点,最后提出建议[9]。董志文等则认为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有资源、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未来发展能力4个方面,以我国15个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10]。孙浩等在智慧旅游下选择了旅游管理、旅游营销、旅游运营和旅游服务四大要素,分析了安徽省4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提出了加大投资、加强宣传、搭建平台、增加互动体验旅游、生态保护等建议[11]。徐晓颖则从自然环境、城市经济、旅游服务以及氛围4个因素构建指标,并对青岛,厦门和大连3个城市进行测算,得出结论[12]。胡炜波等认为影响旅游竞争力的因素有资源、环境和业绩三大部分,并对湖南省14个城市进行分析,最后将这14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分为4个层次,列出相应解决方案[13]。李小康从市场、社会经济、资源和生态环境4个方面对广东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建立空间分布格局,得出广东省的旅游竞争力3级分布特征[14]。从上述文献可以看出,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因素是多维度的,其中生态环境、创新能力和技术支持等都会对它产生作用。但是,最基础、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仍集中在经济、资源和设施方面。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一个统一的复杂系统,其中各因素之间关联度很高。它不仅反映了旅游产业竞争力,也反映了一个城市整体发展水平。本文在遵循科学性原则、可得性和可靠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典型性原则的基础上,参阅大量相关文章,对指标体系中的典型性指标进行分类和总结,统计指标的使用频率和指标的归属类别后,选择出高频指标。再与前人已研究并使用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最终发现任焕丽等[15]研究中的指标体系使用的指标85%以上是高频指标,且与本研究的视角及目的一致,因此本文借鉴使用该文章的指标体系。但是在数据获取过程中发现:自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接待的入境游客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增长幅度较大。因此将该指标单位由人次改为万人次。由于A级景点数量在各个城市中数量庞大,且对国内及入境游客吸引力较小,因此忽略不计。工业废水达标率这一指标由于计算过程复杂,且各省市计算方式不统一,也予以删除。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越来越强,各城市间的对比差异较小,可比性较低,因此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这一指标也予以删除。最终经过优化后的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

(三)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研究旨在跟踪进入21世纪以来西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旅游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由于2001—2010年为西部开发的奠定基础阶段,因此本研究将研究起始时间选定为2002年。为了确保指标系统中数据来源的科学性、可得性、可靠性、可比性原则,本文选取2002—2018年共17年数据对西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2003—2019年各城市年鉴、2003—2019年《中国城市年鉴》、2003—2019年《中国旅游年鉴》、2003—2019年各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其中有些数据不能一手得到,需要通过整理结合Excel简单的计算获得。在获取旅游资源数据的过程中,5A级景区的数量和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数量、国家自然保护区数量之间有重叠,但由于数量较少,将不予处理。4A级景区数量与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国家森林公园数量之间有重叠,已在4A级景区数量中减去。

三、2002—2018年西部省会及直辖市旅游竞争力定量评价

在数据分析之前,由于各个指标代表的意义不同,通常量纲和数量级是不同的,导致指标间水平差距也比较大,这样会影响结果的准确度。因此在分析之前标准化原始数据,然后使用SPSS17.0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各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并由大到小排序,以累积贡献率大于85%为界选取主成分。

(一)原始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分别对2002—2018年西部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旅游竞争力的数据按时间和城市序列进行排列,形成17张时序数据表,由于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数据度量单位是不一致的,因此在分析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二)计算2002—2018年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本文使用SPSS 17.0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分析,获得2002—2018年各主成分的初始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提取因子,为缩减篇幅,将2018年的计算结果和筛选过程缩略,仅将主成分提取碎石图给予展示,详见图1。

图1 2018年主成分提取碎石图

从2018年数据可提取6个主成分。但是,在分别计算2002年至2017年数据后,根据特征根大于1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大于85%,发现前5个主要成分就已经合理。2002—2018年前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分别达到89.01%、88.4%、88.37%、87.72%、89.18%、88.93%、88.81%、88.28%、89.01%、89.72%、90.43%、91.3%、89.99%、91.42%、89.43%、90.36%、86.62%。选择的前5个主成分已包含超过85%的原始数据,因此我们可以使用这5个主要成分来表示原始的32个指标。

(三)主成分代表意义及对2018年得分计算

因子载荷矩阵中的每个载荷值是相应主成分和原始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负载值越大,则与原始指标数据的相关性越大,反映原始指标的信息越多。根据2018年因子载荷矩阵再结合2002—2018年所有年份的特点,可以界定西部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旅游竞争力的各主成分,具体如下:第一个主成分F1主要集中在GDP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末家庭储蓄余额和邮电业务总量、5A景点、4A景点、3A景点、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国家风景名胜区数量、国家历史城镇数量、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数量、国家森林公园数量、入境游客数量、国内游客数量、外汇收入、国内旅游收入、旅行社总数、星级饭店数量、客运量、医院床位数、卫生技术人员、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等指标上。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对第一主成分F1的负荷较大,F1主要反映了旅游业和城市经济发展实力的现状。因此,可归类为旅游业和城市经济实力的主要部分。

第二和第三主成分F2、F3则主要集中在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每万人公车数量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指标上,这些指标变量在第二和第三主成分上有较大载荷,主要反映了经济结构和城市生活舒适度的情况,因此可以归类为经济结构和生活舒适度主成分。

第四和第五主要组成部分F4和F5主要集中在人均城市道路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它主要反映了城市生态环境的水平,可以归类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提取了主成分并确定了各主成分 F1、F2、F3、F4、F5代表的意义后,通过公式

Fi=α1iX1+α2iX2+…+αpiXp,(i = 1,2,…,m)

得到2018年 F1、F2、F3、F4、F5的表达式分别为

F1=0.821X1-0.171X2-0.126X3+…+0.143X32,

F2=0.481X1-0.438X2+0.117X3+…-0.013X32,

F3=0.227X1+0.066X2+0.114X3+…+0.245X32,

F4=0.164X1+0.3X2-0.932X3+…+0.72X32,

F5=0.052X1+0.254X2+0.058X3+…-0.058X32。

式中,X1,…,X32为标准化后的数据,将表1中2018年初始特征值方差贡献率/总特征值贡献率的值作为权重。其中,各特征值方差的贡献率分别为υ1=41.91%,υ2=17.24%,υ3=11.422%,υ4=10.483%,υ5=5.563%,则 2018年 F1、F2、F3、F4、F5主成分在 F中的权重分别为

Λ1=υ1/(υ1+υ2+υ3+υ4+υ5)=0.483 9,

Λ2=υ2/(υ1+υ2+υ3+υ4+υ5)=0.199 1,

Λ3=υ3/(υ1+υ2+υ3+υ4+υ5)=0.131 9,

Λ4=υ4/(υ1+υ2+υ3+υ4+υ5)=0.121 0,

Λ5=υ5/(υ1+υ2+υ3+υ4+υ5)=0.064 2。

则F=0.483 9F1+0.199 1F2+0.131 9F3+

0.121 0F4+0.064 2F5。

经过计算,2018年西部省会旅游竞争力得分和排名如表3所示。

表3 2018年城市旅游竞争力计算得分及排名

(四)2002—2018年旅游竞争力总体得分计算

利用 SPSS17.0软件分别计算2002—2018年西部省会城市及重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5个主成分得分和综合排名。为了便于分析2002—2018年西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使用公式

进行归一化处理,使其分值处于0~1之间(见表4)。

表4 2002—2018年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及直辖市旅游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由表4可以看出,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和直辖市旅游竞争力的得分和排名基本没有太大变化,且总体竞争力的得分较低。F综合经过归一化处理后,得分在0.4以上的城市仅占所有城市的1/4到1/3,主要是重庆、成都和西安。其中,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又位于在长江上游的经济带中,它是西部城市旅游业的“龙头”,大大超过其他城市。成都和西安都是省会和旅游城市,成都市获得“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荣誉称号,拥有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西安市拥有秦始皇兵马俑“世界文化遗产”。剩下的2/3城市旅游竞争力均低于西部区域的平均水平,且多数位于西北地区,这些城市特殊的地形地貌,影响了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影响了产业结构。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等“先天性”因素,使得西北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严重偏低。最后再从整个西部地区看,整体旅游竞争力相对较低,大多数城市,F综合得分集中在0~0.2之间,显示出明显的“低水平”现象。

四、西部12市旅游竞争力时空演变特征及建议

(一)西部12市时空演变特征

将计算出的2002—2018年西部11个省会城市和1个直辖市的旅游竞争力得分及排名在Excle中生成对比图,可以直观地反映这17年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时空演化(如图2和图3所示),呈现以下特征。

图3 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变化图

1.重庆、成都、西安、昆明旅游竞争力明显强于其他省会城市(详见图2),其中重庆处于“龙头”地位,并遥遥领先。2002—2018年重庆、成都、西安、昆明在众多西部省会城市中脱颖而出,这4个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呈上升趋势。其他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旅游总体竞争力变化不大。从各城市排名情况来看,自2002年起重庆一直稳居第一,主要原因是重庆是西部地区唯一的一个直辖市,在总体竞争力发展方面较有优势,经济实力和旅游业绩方面都较其他城市高;成都、西安、昆明的排名稳居第2第3第4名;西宁和拉萨的排名序列未发生变化,一直处于最后两名。其他省会城市旅游竞争力排名变化不大,主要集中在第5和第10名间。其中,呼和浩特和南宁排名由2002年的第9名、第8名,上升到2018年的第7名、第5名;兰州排名下降明显,由2002年的排名第6下降到2018年的第8名。

图2 城市旅游竞争力时间变化图

2.西部12市的旅游竞争力排序在时空分布虽有小幅波动,从2002—2018年没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从图2看,重庆连续17年都处于领先地位。且远远高于其他的城市,在西部区域处于“龙头”地位。按照时间序列,西部12个市的旅游竞争力排序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也存在一些细微变化:(1)自2016年开始各省会城市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从排名第1和排名12之间的得分差看,由2002年的36.44增长到2016年的50.05,又从2016年的50.05下降到2018的32.33。说明自2016年开始各省会城市之间的差距开始缩小,但是幅度不大。(2)重庆、成都、西安排名前三的城市,其地位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在2017年竞争力得分有所下降,在2018年重庆、成都的旅游竞争力有比较明显的反弹。(3)排名第4(包括第4)之后的城市竞争力在2017年有所提高。呼和浩特、昆明、西宁、乌鲁木齐、兰州的旅游竞争力则于2017年有小幅提高,但在2018年有小幅回落。南宁、贵阳、银川的旅游竞争力在2017年、2018 两年基本持平;拉萨在2018年有小幅上升。可见,西部12个城市的旅游业竞争比较激烈,虽然旅游竞争力排序没有根本变化,彼此的差距在2005—2016年逐步拉大,2017年开始小幅度缩小差距。

3.西部12市旅游竞争力呈现出西南强西北弱的发展态势

(1)通过2002—2018年西部12市的旅游竞争力计算,尤其是对F1、F2、F3、F4、F5的计算过程中,发现西南地区与西北地区旅游竞争力差异化的驱动因素存在空间差异:西南地区6市(以下简称西南6市)旅游竞争力超越于西北地区及呼和浩特(以下简称西北6市)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实力、社会经济支撑能力和旅游资源。2018年,西南6市F1总分为54.3,西北六市F1总分为-54.31,二者分差近100。究其原因,西南6市,尤其是重庆和成都两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实力、社会经济支撑能力和旅游资源这3个二级指标分值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实力雄厚极大地促进了旅游竞争力的提高。就重庆市5A、4A、3A级景区数量来看,分别由2002年的0个、13个、0个上涨为2018年的9个、92个、78个;成都市5A、4A、3A级景区数量分别由2002年的2个、31个、1个上涨为2018年的2个、44个、24个。这也是西南地区6市旅游竞争力排名靠前的重要因素。

(2)西北6市的整体旅游竞争力排名落后,在经济发展实力、社会经济支撑能力和旅游资源这3个二级指标远远低于西南6市,虽然在人均道路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方面与西南6市的差距相对较小,但差距仍然存在。

4.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城市旅游资源和社会经济支撑能力是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指标

从主成分分析法的分析结果(详见表1和表2)可以看出主成分F1的贡献率达到了56.49%,该主成分的高权重指标主要集中在国家森林公园数量X17(0.97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26(0.956)、国家风景名胜区X13(0.945)、国家历史城镇数量X14(0.941)、5A景点X9(0.919)、4A景点X10(0.911)、3A景点X11(0.89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25(0.882)等指标。反映出国家森林公园数量、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城镇数量、5A景点、4A景点、3A景点等指标所表征的旅游资源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所表征的社会经济支撑能力是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主要指标。

表2 2018年载荷矩阵计算结果

5.城市旅游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缩影,区域竞争力通过城市旅游竞争力得以表现。

首先,旅游业的区域竞争是通过城市旅游竞争得以表现的[9]。西南6市的旅游竞争力高于西北6市的研究结果彰显西南地区的竞争力高于西北地区;其次,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对于评价城市旅游的现状和潜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虽然西北六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弱于西南6市,但通过F4、F5数值对比,也可以看出西北六市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通过提高的人均道路面积、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指标提高,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缩小与西南6市的差距;再次,用系统的观点看待西南6市、西北6市的两大旅游地域系统间以及系统内部的差距。从系统内部看,西北六市从F1、F2、F3、F4到F5的各项指标皆弱于西南6市。如果打破这两个子系统,把整个西部作为一个大系统,消除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内部各省区之间的无序竞争,优化资源、资金、人力的空间配置,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将西部旅游地域系统有机整合而形成的合力,势必会高于离散状态下的各自为政的西部个省区的旅游竞争力之和。

(二)旅游竞争力提升建议

由于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经济发展情况、交通便利情况、旅游资源丰度、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旅游业发展政策等各个方面的条件不尽相同,大部分省会城市尤其是西北的省会城市旅游竞争力整体表现不佳,得分在平均水平以下。为此,应该根据每个城市自身的特点及优势,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每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提升来促进西部整体旅游竞争力的提升,鉴于以上分析,具体建议如下。

1.优化旅游资源空间配置,推动西部地区旅游产品优化设计

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发展极不平衡,西南地区相对较强,而西北地区明显相对较弱,西南地区中重庆市和成都市一直处于竞争力前两位。平衡西南西北地区城市旅游业已成为提高西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中之重。鉴于目前国内外旅游业快速增长,西部地区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大背景下,西部地区的城市旅游发展必须具有大局观和集体观,有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的思路,加强城市间、省区间的旅游合作,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空间配置优化。为使西部地区旅游竞争力得到整体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要有统一的规划策略,整合西部地区内的旅游资源,优化资源空间配置。西部地区整体的旅游资源具有相当大的差异性,西南地区自然资源较丰富,西北地区人文资源丰富,要将这些旅游资源要素整合在一起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规划策略,突出西部地区旅游发展的共性和特点;二是通过创新设计旅游产品,实现西部地区各省区间的旅游合作与交流。提升整体的合作层次,从旅游六大要素所对应的行业入手,在星级饭店、旅游交通、旅行社、旅游餐饮、旅游商品和娱乐等方面加大合作,缩小西南和西北地区之间,以及各省区之间的差距,提升西部地区旅游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2.增强西北6市城市经济实力,提高旅游市场投入

经济发展对旅游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旅游业对经济的拉动却有不确定性。由于旅游消费并非生活基本必需品,并非生活的刚性需求,因而旅游收入具有不确定性;其次,旅游业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在遭遇一些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的情况下,往往都会波及旅游业,使得旅游业处于相对停滞状态。增强经济实力,提高旅游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旅游业的应变能力,势必要提高旅游市场投入力度,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就变得势在必行;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提醒我们发展旅游业和发展经济是不矛盾的,二者能够互动发展。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该首先增强城市的经济实力,提高旅游市场投入。

3.推进西北6市旅游景区晋级工作,增强旅游吸引力

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规模大、类型丰富多样,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方面具有先天优势。针对西北和西南地区不同的旅游资源禀赋,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开发,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投入,做到高等级资源的高等级开发,不埋没、不浪费高等级资源,杜绝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提升景区硬件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提升景区星级等级,增强旅游景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形成区域内各个景区各具特色,特色鲜明;在空间配置方面优势互补;在经营方面实现错位经营,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不同消费偏好的旅游者的需求;在服务方面,在保证大众同质化的服务水平前提下,满足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使得旅游景区不断提升星级成为可能。例如,呼和浩特是一座有着400年历史的古城,拥有土默特文化、草原文化、黄河文化交融而成的多元、多样的文化,是古老文化和现代文明气息浓厚的城市。汉代的和亲文化、元代的蒙元文化,公元2世纪的北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我们在承接传统文化精粹的同时,通过添加现代文化元素,使礼仪、演艺、风俗、赛事、服饰、骑射等多种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相结合演绎出新的旅游项目[16]。多元文化的融入和包装,丰富了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凸显景区特色,从而增强旅游景区吸引力。

4.进一步完善提升西部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提高旅游舒适度

完善提升城市公共设施是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重要的方面。“吃、住、行、游、购、娱”的任何一个环节、要素都是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会逐一关注的。我国西部大部分城市,尤其是西北6市,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城市旅游的繁荣发展;西部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等因素,使得旅游者“旅”的成本高于“游”的成本,导致旅游满意度下降。西北地区地域辽阔,景区之间空间跨度大,再加上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旅游成本高、旅游舒适度下降、旅游满意度下降。西南地区山高水长,地形地貌复杂,旅游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达性成为旅游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完善提升基础设施,提高旅游舒适度是吸引消费者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根据文中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旅行社总数和星级饭店数量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影响是显著的,特别是西北5市和呼和浩特更要加强对旅行社和星级饭店的建设,以提升西北地区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设施对旅游竞争力的影响力度,缩小地区内部的差异[17]。其次,从2002—2018年各省会城市及直辖市的原始数据可知,要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首先要改善旅行社和旅游住宿条件,在旅行社方面,要建立依托品牌优势走集团化道路的大型旅行社,以拓展旅游业务,积极开展国内出境旅游业务;要建立专业化的中型旅行社,以设计专项旅游产品路线,以特色化、专业化个、性化取胜;建立走网络化道路的小型旅行社,给旅游者提供最便捷的服务。再次,在旅游住宿方面,西部地区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应加强星级饭店的建设,建立一批功能完善、设备先进、具有专业化管理水平的星级饭店,同时也不能忽视社会旅店、连锁旅店以及一些“农家乐”的建设,满足不同消费层次旅游者的需求。还应考虑城市内各个景区的通达性,城市中邮电通信网络的覆盖度,医疗卫生安全等问题。完善相关设施,提高游客在城市中的舒适度、满意度,这对于提升城市旅游竞争力至关重要。

5.以系统论为指导,构建西部地区旅游地域系统

构建西部地区旅游地域大系统,打破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地域障碍和行政壁垒,破除西部地区各省区、直辖市各自为政的条块分割格局,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以创新旅游产品设计推动西部12省区、直辖市形成合力。这个合力不是简单的代数级数增长,而是几何级数增长;在系统理论指导下构建西部地区旅游地域大系统,使得旅游资源有效整合,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专项设施的完善升级,进一步提高旅游通达性和局部地方的可进入性,推动旅游产品的优化设计,引领旅游消费市场;推动旅游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综合效益整体提升。

6.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西部区域地形地貌多样,自然资源丰富,在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有很大优势,但其自然生态环境的抗灾害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生态环境建设已成为西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以前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给西部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不可修复的创伤,严重阻碍了西部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生态环境整治的强烈推进,西部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好转。应合理规划旅游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好西部旅游优势的同时,保护环境并积极拓展生态旅游等新型生态产业。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将生态产业融入西部地区旅游地域大系统中,倡导生态旅游,促进西部地区旅游产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猜你喜欢
竞争力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小A去旅游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旅游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如何通过标准件采购作业提高企业竞争力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