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童心给予尊重、关注和引导

2020-07-29 05:05毛道生
未来教育家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部实验学校童心

专栏 教育信使

栏主 毛道生

MAODAOSHENG

成都七中副校长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校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中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研究领域:教育哲学、学校管理、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班级管理等

著有《教育,一切为了人的幸福》等

前几日,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唐桂方老师在学校教师群里放了一组随手拍的小朋友看积水的照片,引起了我对童心的思考。

一场暴雨之后,小学部附近的环形道上有几处积水,只见四个小学生蹲伏在积水处,指着月亮湾(小学部教学楼)和大榕树的美丽倒影,兴奋地交谈着,眼里充满了发现秘密后的兴奋。然而,旁边一群中学生却视而不见地匆匆而过,或许是认为这不足为奇,或许是因为抢时间去上课,或许是感觉钝化,故而没有关注,更没有停留。

看着这组照片,教育人关注的点不仅限于这个倒影的美,而在于小学生满脸的兴奋与中学生满脸的不屑。这个对比和落差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些问题:“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成人的内心世界有何不同?”“儿童的天真烂漫和好奇心,是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乃至消失?”“成人对儿童的内心了解多少?”“成人对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敏感?”“成人如何对童心进行引导?”教育人的专业性和实践智慧就体现在能从这些随处可见的普通现象和细节中觅到教育的意蕴、契机与方向。

对童心的渴求给予尊重

初到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部,我就遇到一件棘手的事,让长期在中学从教的我深感需要就小学教育“补课”。三年级的几个孩子准备打篮球,就在大家分组准备“三打三”时,一名性格内向的孩子未被其他球友接纳。他深感委屈,但又缺乏沟通的勇气和技巧,只好转身跑了。其他同学察觉不对劲,赶紧去找,同时报告老师。结果该生躲在偏僻的隐秘之处“生闷气”,这让老师和同学们大费周折才找到他。虽说是“虚惊一场”,但让我明白,小学生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且细腻,非常渴求获得人际交往、团队归属感、人格尊重、兴趣的满足、亲情关怀等,如果得不到合理的满足,就会导致情绪上的剧烈变化。然而,作为成年人的教师和父母,往往会以为这是孩子不成熟或过分的要求而置之不理,或一味压制,导致孩子出现情感淡漠、心理压抑、人格障碍、兴趣消退、交往困难等问题。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以“孩子的需求就是教育的方向和内容”为价值追求,对孩子的渴求给予充分的尊重。以课间活动和体育锻炼为例来说明。喜欢活动是孩童的天性,然而,囿于安全管理的压力,很多学校对孩子的课间活动给出了苛刻的限制,如不准出教室、不准下楼、不准追逐打闹,等等。如何寻求安全管理和满足天性之间的平衡点?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小学部将此列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开发出跳短绳、趣味抖球等课间文明休息小游戏,还增设壁挂篮球架、桌式足球、方便书写的水写书法台等设备,新设可坐可躺的读书角等场所。即或是“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大课间,内容也不限于整齐划一的课间操,而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开展跳绳、环形跑、跳跳蛙、韵律操、踢毽子、呼啦圈、滚铁环等趣味体育运动,既锻炼身体,又满足孩子喜欢活动的天性。

对童心的表现给予关注

复课后在小学部二年级听了一节主题为《向英雄致敬,做最好的自己》的主题班会。孙老师播放了“我们的世界怎么了”的视频后,问同学们:“居家防疫期间,你有什么感受?”孩子们纷纷表示:“不高兴!”“很害怕被感染!”“看到那些生病的人,心里很难受!”“不能出门玩,一点都不好!”“不开心!”孩子们的这些表述,可能在孙老师的预设范围内,于是孙老师没有注意孩子们所表达出的害怕和恐惧心态,而顺势引向她计划的下一个话题:“你们知道有哪些英雄吗?”她试图以孩子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害怕,来衬托和凸显在防疫战线中医务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环卫工、警察、快递小哥、小区保安等人员的英勇果敢和无私奉献。这个教育设计本身是可行且有效的,然而孙老师却忽视了对孩子消极情绪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缺乏对孩子回答时眼神和语气所透露出的害怕和恐惧的关注。如果孙老师能够说一说:“你们感到害怕很正常,我们成人也感到害怕,也不愿意感染新冠病毒。只要我们按防疫专家的建议积极防疫,被感染的可能性很低。当然,即使被感染,被治愈的几率也非常大,不必过于紧张!”这样的回答有利于化解孩子们心中的恐惧心理,让孩子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期待,这就是心理危机干预。

儿童的世界与成人的世界不同,教师要以儿童立场和生命体验的意识进入儿童的世界,敏锐地把握和体悟儿童的内心感受,从而开展“走心”的教育。儿童天真无邪、率真,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其内心的真实表达,这就给老师提供了方向和内容。然而,有的老师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看不到这些“信号”所蕴含的教育意义和教育契机,变得“钝化”,体现不出教育者应有的实践智慧。马克斯·范梅南在《教育的情调》一书中强调,教师要带着敏感、机智和爱进入孩子的世界,“以教育学的眼光看孩子”,进而“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范梅南还认为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而教师能否“看见”孩子的外在表现,进而“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取决于教师的“爱”和“智慧”。

对童心的发展给予引导

六年级的孩子即将要毕业了,小学部举办了主题为“成长的欢歌 缤纷的旅程”的毕业成果展,呈现孩子们多姿多彩的学习时光与校园生活。小学部依照惯例做了官微报道。然而细读文稿,发现撰稿人的报道视角还不够完整和深远。“这是学海耕耘的印迹,是幸福校园生活的剪影,这是六年级的师生们给童年,给母校,留下的最美记忆”,这个视角侧重孩子们六年的成长收获和快乐。“各学科老师用他们的爱和专业,全力搭建孩子们的桥梁”,这展现了老师的付出和奉献。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群体——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看了这个毕业成果展会有什么收获?毕业成果展,不仅用于彰显和展示学校办学质量高,成果丰硕,激发毕业生的成就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更重要的是昭示和引导低年级学生。

“校友在前方,榜样在身边”,低年级学生看了学长们的成长经历和收获,对自己应该追求的人生方向、将要走的成长之路、将应达到的生命高度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可以让自己的人生奋斗由自发状态走向自觉状态,这其实就是生涯教育。陶行知说:“每天的一举一动,都要引他到最高尚、最完备、最能永久、最有精神的地位,那方才是好学生。”强调自然状态下的教育,是指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个性,而非没有主动作为的“散养”。好的教育,是要把多个教育功能潜藏其中,顺势而为,顺性而教。

猜你喜欢
小学部实验学校童心
我们班里的奇遇记
我做了一次“小陀螺”
登泰山
浙江省杭州春芽实验学校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春天来了
神秘的包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