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
——以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为例

2020-07-29 05:59
科技视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贫困生健康状况困难

陈 炜

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同学段升学的本科生来说,知识储备量低,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动力不足,甚至自我评价不高,自卑感强烈,而在高职院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这种情况更是严重。许多贫困生因为不自信等问题,在一些能够改善生活条件的机会下容易犹豫和退缩,如面试勤工俭学等,有的贫困生由于害怕、害羞或自卑甚至连国家的贫困资助都不愿意申请,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态急需改善。贫困生除了要面对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学业与就业压力,还要承担生活的压力,有的研究发现,贫困家庭学生的人格测验(UPI)总分显著低于普通家庭学生[1],而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需要特别关注,自信程度更是远远不如非贫困学生[2]。关注高职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分析其心理状态,提出建设性的教育对策,提高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其健康成长,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1 贫困生的界定

贫困生的界定问题,一直是存在争议的。早期的界定标准已经不能适用于目前的社会形势,并且不同地域的贫困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本研究根据江西省特点,依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财政厅等省级部门联合印发的《江西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暂行办法》(赣教发[2019]6 号文件),将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低保家庭学生、孤儿学生等八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界定为贫困生。贫困学生名单,由学校资助管理部门提供,在实行保密原则的基础上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分析结果仅用于教育研究。

2 对象与方法

2019年10月,对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2019 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由于贫困生界定范围的限制,本文仅对2019 级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统计分析。

本文采用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 施测,该量表被国内外研究者广泛用于心理健康状况的筛查,问卷共分为90 个项目,10 项因子,测评范围较为广泛,包含生理方面的躯体症状,心理方面的抑郁、焦虑、偏执等,以及广泛精神症状的内容。根据全国常模的结果,在总分、阳性项目数或者因子分中有超过规定数值的(160分、43 项或2 分),则需要做进一步的筛查,以便确定心理状况。

利用学校的心理网络平台进行调查问卷的施测,学生利用晚自习时间在教室内测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各班级辅导员培训施测相关的内容,统一说明指导语,并由其担任班级学生的主试。所有新生的测验均在一个晚自习的时间内完成,主试全程在场,保证测验结果的真实性。根据测验的结果,筛选有效问卷,贫困生有效问卷560 余份,非贫困生有效问卷600 余份。

3 数据的处理

本研究的数据使用Microsoft Excel 软件和SPSS18.0进行处理,检验的方式为t 检验和方差分析。

4 结果及分析

对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在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三项因子分的比较(见表1)。

表1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三项因子分的比较(X±SD)

抑郁、焦虑、精神病性三项因子分,贫困生均高于非贫困生,且差异显著(P <0.05)。

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三项因子分的比较(见表2)。

表2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三项因子分的比较(X±SD)

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三项因子分,贫困生均高于非贫困生,且差异十分显著(P <0.01)。

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其他等四项因子分的比较(见表3)。

表3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其他四项因子分的比较(X±SD)

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其他等四项因子分的比较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没有显著差异(P >0.05)。

在总均分上的比较(见表4)。

表4 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总均分上的比较(X±SD)

在总均分的比较上,贫困生显著高于非贫困生(P <0.05)。

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的10 项因子分,有6 项显著高于非贫困生,并且在总分上也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非贫困生,特别是在主观的身体感知、人际关系的敏感性与烦躁焦虑的情绪等方面,更是具有明显差异,这与许多的现有的调查实验结果相类似[5]。据此可以基本断定家庭经济影响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对于一些贫困生进一步的心理约谈了解到,只有少部分的贫困生觉得,繁重的经济压力让他们难以适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较多的贫困生则认为,家庭经济情况会让他们感到压力,但不至于影响学习和生活。大多数贫困生都认为,经济的窘迫会让他们感到自卑,而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几乎都用了敏感,沉默等词汇,人际交往等处理同学关系方面也不是很好,只有极少部分的贫困生表示,自己很自信,性格上阳光开朗,与人交往没有任何问题。

5 讨论

现阶段我国的贫富差距不断加大,虽然国家对贫困人群的扶贫政策较多,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物质资助上,对于贫困生的帮扶亦是如此。贫困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收入低、负担重,处于贫困家庭的学生在消费观念、文化素养、卫生饮食等各个方面与非贫困家庭学生都存在差异,例如宿舍内是否开空调、电费如何分摊等问题正是此类差异在现实生活的体现,这些问题甚至严重影响学生的人际和谐,产生人际矛盾,对于贫困生来说,经济的困难让他们心理负担加重,有的甚至无法融入集体生活,因此表现出来的则是内向、孤僻、人际关系恶劣等,常常被认为是不好相处[6]。

有研究表明,贫困生的自尊水平低,人际沟通困难,过度敏感或自卑,有低人一等的感觉[7]。因此,学校对于贫困生的帮助,必须遵从他们的心理特点,既要在物质上帮助贫困生改善生活,也要注意保护隐私,对于贫困生的心理帮扶更是必不可少。贫困生的帮扶,需要体现精准资助的特性,不能将所有的贫困生归于同一类型的帮扶,帮扶的策略需要因人而异。例如针对学习困难的贫困生,则提供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的帮扶办法;针对人际困难的贫困生,则提供人际沟通、社交技巧的心理辅导,通过这样的精准帮扶,使高职贫困生摆脱实际问题的困扰,再通过一定的心理疏导,让贫困生认识到经济困难是一种客观事实,而不应该是自卑的根源,用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的生活条件,通过自身的努力克服困难,改变现状,提高自信心,展现大学生应有的阳光与活力。

猜你喜欢
贫困生健康状况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选择困难症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有困难,找警察
高校教师健康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
克力朩倾心捐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