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的英语翻译课程建设①

2020-07-29 01:42文声芳
现代英语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学生

文声芳

一、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文化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可谓是包罗万象。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历时5000多年的文化沉淀中,家国情怀是爱国主义的源头,耳熟能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远古社会就被广大的士大夫们当作人生追求。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儒家思想,从关爱自己出发,推及关爱他人,进一步转化为社会责任。而实现以上家国情怀的基础是个人人格修养,也就是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形成的过程和最后达到的综合素质和人生境界。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文化在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各个阶段承载着不同的使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全社会在文化领域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979年以来的改革开放更是为我国文化发展与进步打开了与世界融合的大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吸收了不少国外优秀文化。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的文化治理工程更是开始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我国人民的文化主体性也得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与创新性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通过万方数据库搜索过去10年的数据发现,从2012年开始,大众纷纷关注“文化自信”的问题,其中2018年达到顶峰,当年期刊论文1万多篇。把文化自信与英语教学联系起来的文献有1400多篇,把文化自信与翻译联系起来的文献有400多篇。

在新时期要构建适应时代的中国“文化自信”,使得中国文化不仅能够在国内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更能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际上取得大国崛起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有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文化自信”的时候,不仅要从家庭教育出发,在家庭中传承优良的文化传统,如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也要从学校教育出发,加强文化教育的引导和培育力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全方位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得学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更是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巩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成果,营造全民推崇中国优秀文化的氛围,将中华民族优秀的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的民族习惯传承下去,帮助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与此同时,国家也要在文化引入的过程中把好入口关,取精华、去糟粕,杜绝崇洋媚外现象的发生。

二、大学英语教育的历史担当

新中国成立至今,社会各界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在这70多年里,高等教育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全面规划高等教育建设事业,收回了教育主权,确立了由国家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1977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恢复自愿报名、统一考试的高考制度。从此高等教育也开始进入发展时期,进入90年代更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迎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教育的发展就是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专业点总数达到了900多个,英语专业在校学生人数也大幅度增加。飞速发展的英语教育为祖国的长足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国与国之间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吸引了全世界的广大爱好者追捧和学习。国内的英语教学更是在过去的几十年内持续升温,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成向社会人的转变。在这一黄金时段,形成正确的三观,传承优秀文化,构建“文化自信”也是大学教育应该关注的重点内容。更是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储备重要力量和人才。要完成这一目标,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英语课程内容必须与时俱进。大学英语课程要完成打好语言基本功的使命;同时,应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和提升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故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完成语言文化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导向的教育。在不断的摸索前进中,寻找到切实可行的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设置科学的教学体系,合理安排英语课程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在本质上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文化自信,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文化自信与翻译

文化自信是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第四个自信”。构建“文化自信”是历史的使命,也是当代大学教育的责任担当。而文化和语言是不可分割的,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传播文化,必须发挥语言的先天优势,为了促进在对外交流中“文化自信”的构建和提升,我们必须要深入思考构建文化自信的重要环节——翻译。

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背景下,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于1995年提出了异化和归化的翻译策略,而要在实践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路径中建立“文化自信”,我们需要用到更多的异化翻译策略,在保证完整表意的基础上可以有效地传播中国文化。在这一点上,刘金龙提出译著要直面中国文学英译问题为用而著:采用独具特色著述体例勇挑重担。潘卫民和郭莹认为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要肩负好翻译使命、传承好传统文化、兼容好外来文化和展示好中国文化。以上观点都认为翻译在对外交流中要更好地为文化传播贡献力量,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了解中文的来龙去脉、了解中国文化是做好对外翻译的前提条件,无疑是为中国文化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关于如何利用翻译教学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张建昌认为可以将中国文化作为一个组成部分纳入英语教学计划,设置有关中国文化的课程;将反映中国文化的优秀英语文章和译文纳入教材之中;把中国文化渗透在英语教学之中。毋娟提出应该调整教学内容,丰富教材内容,培养合格师资,开展课外活动等。刘莎提出可以从改进高校教学大纲、开发与时俱进的英语教学教材、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践行能力、加强学生翻译的实践性等方面努力。以上观点都认为要从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入手,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进行文化知识的熏陶。

四、翻译课程体系的构建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提出了拉斯韦尔传播模式,他认为传播过程均包含五大基本构成要素,即谁(who)、说什么(what)、对谁说(to whom)、通过什么渠道(in what channel)、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而在翻译领域,这五个要素可以衍生为谁翻译,译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译以及翻译效果如何。如图1所示:

图1 传播过程的五大基本构成要素

基于以上模型,大学英语翻译课程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了解构建“文化自信”的困境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本土化”和“全球化”过程中遇到的困境和挑战。一方面的挑战来自本国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的挑战,如果不完成这一艰巨任务,构建“文化自信”无疑是空中楼阁;另一方面的困境来自强势文化国家对中国文化的挑战等,文化是基于经济基础进行传播的,过去几十年,强势文化的输入现象比较普遍,也对中国的年轻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清除负面影响也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内外的困境和挑战都给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传播造成了一定的困局。

(二)打造“文化自信”的译介主体

解决学生意识形态上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接受、认可的问题是我们构建“文化自信”的基础;进行客观的历史和现实文化对比,总结文化的优劣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国文化的代表,要做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的使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将中国文化“润物细无声”地内化于心,使学生能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情怀、中国文化,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意识。

(三)强化译介途径教育

设计合理的翻译基础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口、笔译翻译理论和技巧,翻译理论包括对翻译活动本身的认识、翻译的标准、翻译的过程、翻译对译者的要求、工具书的运用等。翻译技巧包括翻译方法,即为了保持译文的顺畅,在遵循原文内容的情况下,将原文的表现手法或方式进行改写的方法。一般来说,常用的翻译技巧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增译、省译、正译、反译、套译等,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逐步掌握这些翻译技巧。学好翻译基础理论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从宏观的角度来确定组织译文的思路。在确保正确的译文思路的前提下,即便会存在一些细微的错误,也便于英语学习者对译文的修改。打牢翻译实践的理论基础也奠定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基础。提高学生的学科基础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让学生具备对外传播的基础能力。

(四)进行译介内容训练

设计科学的翻译实践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国文化”的翻译,增强学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努力探索将相关经典的、优秀的中国文化有效地导入课堂,有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加入中国优秀文化元素,如: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哲学和地理文化、中国艺术、中国民俗文化、中国名胜古迹等。在内容训练的时候要注意英汉语言对比,如词法、语义、句法、篇章等的对比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完整地掌握英汉语言的异同;思维、文化层面的对比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在翻译过程中恰当并准确地传递原文的信息。在完成翻译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尝试从语言文化、非语言文化和交际文化三个方面来构建翻译风格。

(五)拓宽译介受众,提升译介效果

利用国际化趋势不断增强的优势,鼓励学生加强与外国友人的文化互通与交流,加大文化传播的力度,拓宽对外传播的途径,使中国文化更丰富多彩,并兼具包容性的同时,尽力对外正向传播中国文化正能量,尽个人所能在世界范围内做好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并把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在世界上形成相对优势地位的文化存在。

五、结语

经过长期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从改革开放初期的文化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到把文化发展地位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中国文化经历了改革和发展的历史时期,也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时期。当代大学生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如何在复杂的国际化条件下发扬中国文化也是大学教育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文化传播的问题,必须解决文化传播走出去的问题,即翻译的问题。在构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道路上,我们不仅要提升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更要提升“文化自信”的能力,进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全人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文化学生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赶不走的学生
谁远谁近?
学生写话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聪明的学生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