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与实践

2020-07-28 07:12朱琳吴书根侯斌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0年28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朱琳 吴书根 侯斌

摘要

近年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而工匠精神正是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需要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本文所指的工匠精神并不是单单局限于技术层面的,它是一种文化,一种素养,一种职业精神。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应该对学生加以引导,重塑这种工匠精神,使其在学习阶段就可以明确职业选择与岗位预期,通过对于专业知识以及技能的学习,发挥学生自身的潜在价值,让工匠精神得以继承发扬。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工匠精神;高校培育;人才培养

前言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些年互联网的崛起,带动了一波网红经济。随之而来的是时长短与 “刺激”高的视频成为了00后们的最爱。这种大众化的娱乐教育影响缓慢不易察觉。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受到大众化教育长期熏染的年轻人,不愿成为工人或者从事需要付出艰辛努力和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回报的工作。

而我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2020年一场疫情席卷全球,作为生产制造发动机的中国,顯现出了重要的全球地位。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经济、制造、创新方面的挑战,需要我们下一代的接班人能够具有踏实、坚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这些品质正是工匠精神的浓缩。

一、中华传统美德与工匠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十八大以来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而工匠精神真是高校落实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工匠是随着手工业的出现而诞生。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机器圣城已经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手工业。工匠曾一度淡出人们的视野,相对应的工匠精神也渐为人遗忘。那未来是否不再需要工匠精神呢?答案是否定的。

二、高职院校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目标

1.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不仅要“学”还要“习”

本课题的创新点在于教育培养人才的匠人精神,这是精神层面的教育,是德育的分支部分,作为精神层面的教育,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重点在于长足发展,提升学生的精神层次。采取方式应该灵活,不局限于课堂的枯燥的课本教学,不应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重点在于引导并激发学生对精神层次精神的追求和探索之心。

2.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及作用

主要目标是为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为其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提高其对细节的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把品质从0提高到1,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在培养过程中,工匠精神作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具有其自身特点,也正因这些特点,在教育中有很多困难。

三、高职院校艺术类培养现状

1.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1)身心发展不够协调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存在着身心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首先是学生虽然已经年满18周岁,但在身份认同、角色认知上,还停留在别人对Ta的标榜之下。其次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普遍较差,这导致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更加不重视,觉得自己就是学不好。最后学生长期坚持的恒心与毅力较差,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对该承担的学习角色并不能完全掌握,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言论的影响导致分心、不专注。

(2)价值取向多元化导致不良现象发酵

高职院校学生也有对于尊重、认同的需要。也更容易被网上一些所谓的“多元化”价值取向所鼓动,比如网上流传的大学寝室早起故事,“起床也赶不上按时到,按时去上课也听不懂,听懂了也不一定能顺利毕业,顺利毕业也不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这样的丧文化对于青年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

(3)严谨的学习态度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对理论知识学习提不起热情。同时,在从事艺术类的绘画、设计项目时,表现出不够严谨的态度。试图用“我不懂”“我不会”“我就是做不好”等借口蒙混过去。虽然很多同学期望着能有改变,但实际行动起来并持之以恒的同学还是少之又少。

高职院校学生比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更需要鼓励、尊重、认同。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很多优秀的学生就是在反复的鼓励、赞扬的状态下成长起来的。还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潜移默化,在鼓励与批评之间反复切换,才有可能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2.高职院校培养优势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虽然成绩不高,但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好,表现为更有亲和力、向师性更强,这种情况下,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更容易发挥。其次,作为大学,高职院校没有升学压力,老师可以更多地将精力投入到侧重塑造人格的教育中。最后,艺术类普遍学生具有敏感、细腻的一面,在体会这种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吸收能力更强。

四、结语

欧美大国引领艺术与设计将近一个世纪,产生高端品牌无数,诸如香奈儿、阿玛尼、范思哲等等,都是匠人精神的时代产物,在新时代通过商业化、国际化、营销化,产生出了巨大的商业体量和市场价值。而中国,匠人精神自古就有,源远流长。鉴于此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应该重视职业品德的培养,帮助学生长成更健全的职业人格。

五、参考文献

[1]杨帆.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需注意的问题[N]. 贵州民族报,2019-12-13(A02).

[2]于广霞,张藜凡.中华传统美德转化创新基础上的大学生道德培育[J].黑河学刊,2019(06):99-101.

[3]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4]李小鲁.“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灵魂[J].中国农村教育,2017(Z1):61-62.

[5]李雯. 大学生工匠心理、社会支持、生涯自我效能感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研究[D].扬州大学,2019.

朱琳,吴书根,侯斌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