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秋怡
摘 要: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综合实力的提升贡献很大,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規模小、经济实力较差等。这些因素当中,资金是其中一项非常关键的一环,基于此,融资对于中小企业较好地解决资金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融资问题对于企业发展的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体现出了趋同性,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本文从不同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对其融资环境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为中小企业解决资金难题和实现更好的发展提供借鉴性的指导,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渠道
融资难问题一直都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难题。近年来,我国充分认识到了中小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价值,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以支持和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例如“创业板”和“新三板”等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来说,确实提供了一些解决融资难题的方法,但这种外在的扶持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难题。所以,在本文中,通过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对存在的原因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措施。
一、中小企业融资概念及理论概述
1.中小企业融资概念
结合已有相关文献,对企业的融资途径和渠道进行类别的划分,以内外因作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即内源性渠道和外源性渠道。首先,内源性融资渠道指的是企业在进行融资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单位自身的优势和因素,筹集企业维持和发展所必需的资金。中小企业自身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不断形成的积累性资金,另一方面是剩余的闲置企业自有资金。这种融资渠道具有成本低、风险小的优势特点,但也具有一定的缺陷,在后续会详细论证。其次是外源性融资渠道,指的是充分借助市场中资本的优势,将其转换为企业的投资资金。一般来说,直接融资是更为基本的融资方式,且在时间上要早于间接融资方式;间接融资是市场融资方式的主体。这两种方式在市场发展过程当中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方式。
2.中小企业融资理论概述
对已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信息的滞后性及其不对称性对于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信息不对称理论
针对信息不对称的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事前和事后。事前主要表现在银行作为信贷业务发放的主体,对中小企业实际的财务情况及其发展项目、业务等情况不能真实地了解和掌握,在这种情况下,银行自身为了进一步做好风险、收益等的评估和平衡工作,就会对一些财务状况差的中小企业放弃信贷业务开展,而对一些收益较高、风险较高的企业进行信贷。但这样会造成银行面临的风险加大的情况。所以,因为信息的滞后性和不对称性,交易的不同主体所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存在不一致、不对称现象,那么,具有信息优势的主体将会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特点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
(2)融资需求理论
对已有研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目前学术界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进行融资需求分析的相关理论所得到的结论有很多,将对两种理论进行重点介绍,分别为信贷缺口理论、信贷配比理论。前者指的是对中小企业的发展起到阻碍作用的相关理论,致使企业在遇到前景较好、经济效益较高的项目时,也不能对其进行投资;后者主要侧重由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负面效应,银行会出于收益和前景的考虑,而对一些风险较高但前景较好的企业开展信贷业务,而对一些不具备这种条件的中小企业拒绝开展信贷业务,从而造成这部分企业失去了银行的信贷支持。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从企业融资的途径和渠道来看,可以分为内源和外源两种途径,前者主要指企业自身内因作用的发挥,筹集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后者主要指企业充分利用市场中已有资金来支持自身发展。当前,我国市场中的中小企业面临着一些融资难题,主要包括:
1.融资渠道单一,结构不合理
从市场中现有中小企业的规模、数量、涵盖领域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大多数均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类企业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即科技水平和利润较低、资金需求高,所以,如果想要充分利用企业自身的发展力量实现资金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是具有较高难度的,所以,更多的企业采用外源性融资途径为其获取资金的主要方式。
对外源性融资渠道进行细化,可以划分为直接、间接两种方式,前者指的是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大环境,采取发行股票的方式进行融资,在我国的股市中,设置了中小板、创业板,但为了更好地保护广大股民的实际利益,我国针对想要上市的企业依然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只有极少数的中小企业能够在上述两个板块中成功上市,绝大多数的企业并不能满足准入门槛的相关要求。目前,市场上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的方式均是通过间接方式获取的,其中,银行贷款是最为常见的方式。根据数据调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几乎全部采用了银行贷款的方式,这也是其获得资金支持的首要和重要方式。
2.融资条件苛刻,担保体系不健全
从历史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的几大国有银行更多地注重对市场中大中型企业的信贷业务发展,这些业务能够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收益。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鼓励和支持银行对市场中的中小企业给予更多的信贷支持,但银行自身出于风险的衡量和考虑,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设置了更多的条件,例如,手续更加复杂、抵押条件更为严苛等等。
除此之外,相比于其他国家,我国在信用担保体系及相关制度的建立上更为落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更好的融资。受到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我国众多中小企业受到波及,甚至是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尤其是在浙江和广东这两个中小企业众多的地区,更是有三万个中小企业没能躲过影响而倒闭。从数据分析看出,我国的中小企业的寿命低于三年;市场中尚未建立较为完善的担保体系,也给中小企业获得贷款支持带来了一定限制。
3.融资成本普遍较高
中小企业想要获得融资,还需要一定的利息等成本支出。相比于市场中的一些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面临着融资渠道单一,且成本偏高的難题。银行更多的接受贷款或者是担保的信贷方式,这样的方式具有手续和程序繁杂、时间较长等特点,而且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费用支出。这种限制让更多的中小企业开始转向民间借贷的方式融资,这些限制都在无形中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经济成本和负担,从而不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探析
针对上节中分析的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本节深入分析造成这些困难的根源。
1.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限制中小企业融资
近些年,市场中已有的几大国有银行为了实现不断降低风险产生的概率,采取了逐渐转移重心的方式,聚焦大城市中的一些大企业身上,并实现了市场上不同规模的信贷机构的撤并业务,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一些小县城或者是农村的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提供能力。此外,我国目前所实施的金融管理系统和体系具有一定的非科学性,一些银行在信贷企业的对待上没能做到公平公正,充分体现出了不同企业规模的区别对待,中小企业本身在经济效益、企业规模等方面均体现出了一定的竞争劣势,其对在市场发展中的目标和定位也并不清晰,这就造成了一些银行会忽视甚至是漠视其提出的融资需求,而将重点放在一些大型企业上。从历史发展来看,我国已经通过一定的方式,例如上调贷款利率等方式作出改变,但并不能将风险进行全面弥补,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很多银行采用收取违约费用等方式来降低风险,但这种方式会给中小企业带来更多的成本支出;而且贷款的流程和程序非常复杂,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2.缺乏成熟的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少
企业融资的方式具有多种选择,目前,我国在资本市场的建立及其维护上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中小企业想要进入股票、债券等市场还比较困难,当前大多数的企业均采用借助银行贷款业务进行融资,而通过其他途径进行融资的较少,充分利用自有资金筹集企业资金的方式更是少见。且我国很多的中小企业尚未具备上市的标准,在吸引风投上也更为困难,这些因素均造成银行贷款是其首要融资途径的情况。我国政府为了更好地鼓励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但融资的难题仍然是限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导致很多企业无法实现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3.中小金融机构发育不健全,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目前,我国众多中小型金融机构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如各类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和村镇银行等。这类企业建立时的审批程序较为简洁,因此在短时间内能够迅速扩展,但同时这些机构的自身资金量较少,且成本高,而且由于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所以这些机构很难向大型企业的业务方向扩展。由于众多中小金融机构仍然处在建立和发展的初期,所以主要靠高利率和民众理财业务等手段来吸纳资金,因而导致了成本高的不利因素。此外,正因为这一因素的限制,使得机构在发放贷款时,会更难以进行担保或抵押。所以总的来看,我国目前的中小金融机构在融资方面还存在较大问题。
4.缺乏完善的担保制度,造成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高
担保制度主要发挥中间媒介的作用。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众多的担保制度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对于中小型企业带来很多潜在困难。资金比较薄弱,结构难以形成系统等背景,使得担保机构的融资力不强。而这种存在漏洞的担保体系会加重中小型企业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般需要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组织相关部门的专业性人才来强化对担保制度的建立和监管。而在这一过程中势必要增加对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的支出和大量消耗,这些因素都不利于中小企业进行融资。
四、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新路径
结合对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源探析,提出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对策。
1.创新经营管理机制
为了加强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政府和企业两方面都要进行调整和优化。就企业来说,要不断调整并优化自身的经营模式,提高管理能力;对政府来说,相关财务人员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的经营制度进行合理监管。
为了刺激银行加大对中小型企业提供贷款的支持力度,从企业方面应当做到以下几方面准备:第一,要不断调整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通过吸取国内外相关企业的经验,来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第二,企业要具备完善的报表来增强银行的信任程度,让银行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资金使用的信誉等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第三,要建立与银行之间的互利合作关系,增强自身的资源利用能力提高自身软实力,从而与银行之间建立长期合作、互利共赢的和谐关系。
2.对中小型企业进行法律保护
无论中小企业是从银行贷款还是从社会进行融资,都必须提高自身的发展能力。为了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融资能力的管理,相应的法律政策要尽量做到完善和健全。我国在对于融资方面的相关法律没有进行严格的界限划分,比如《中小企业融资法》等。因此,中小企业进行融资的各种方式存在着杂乱的特点,加强对融资的相关法律制度的明确能够帮助中小型企业确立融资渠道,有利于中小型企业进行准确的融资定位,从而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除了法律方面的限制条件外,众多银行内部也存在着体系密集等缺陷,能够为中小型企业提供融资的相关银行并不多,所以这方面也需要继续优化。
3.健全国有银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
我国一些主流银行一般会开设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进行服务的窗口,但是这些业务对于中小企业的相关资质有着严格要求,并且审核程序也比较复杂,所以很多中小企业放弃了选择这些银行进行融资。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表达出我国政府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有极大的加强。所以,各地方政府应当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建立高效集中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和众多金融机构构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发挥平台的信息公开作用,将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融资需求进行客观的展示,让金融机构充分了解企业。接着,金融机构能够在平台上发布自身所能够提供的贷款及相关条件,这样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及时获得融资来源,并且能够保障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形成公开、合理、透明的竞争关系,最终还是有利于中小企业进行融资。
4.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经营风险
对中小企业来说,规模小只是其经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因素之一,但并非关键因素。决定着企业实际发展能力,还是要看企业治理机构和实际管理能力。所以为了降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提高融资顺畅性,企业要进行内部的调整与改革。首先,完善企业的治理体系。企业可以构建出职业经理人的制度,把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划分,从而提高治理能力。其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保障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最大动力,因此企业要加强对自身硬件条件和服务的完善。此外,打造积极的企业文化品牌,增强诚信意识。中小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企业的信用直接影响到能否顺利得到融资,所以企业应当加强对债务的管理,通过构建专业科学的债务管理体系,来最大限度地规避资金链的断裂风险,及时处理并解决债务问题,保障自身有诚信的贷款记录,从而在进行融资时,给金融机构留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五、結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已经带动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迅速成长,并且这些企业在资源利用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众多企业乡镇、个体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扩展,极大地提高了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也带动了城镇就业情况。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越来越显著的问题。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直接或间接融资、风险或担保融资都存在较大困难。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企业自身进行调整和优化,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经营能力,同时积极顺应国家的相关法律制度。从客观条件来看,要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以上措施相结合,能够帮助中小企业及时解决融资困难。本文在对中小型企业融资问题做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理论对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剖析,并找到了这一问题的根源,接着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期望通过中小企业、银行、社会和政府的多方面努力,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廷花.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其对策[J].经济师,2015(9):273-273.
[2]吴荣娟.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6(22),269-269+280.
[3]邱子真.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4),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