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 苗岩岩 高学金
摘 要:当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要担当起新时代国家的使命,不仅需要良好的素养,而且也必须具备敬业价值观。通过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对北京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择业观、敬业观进行调研,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现状,以及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和高校对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敬业价值观培育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以期提高大学生对敬业价值观的敬业认知和责任。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敬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了国家的价值目标、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公民的价值准则[1]。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敬业价值观的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当代大学生的敬业观存在意志不够坚定、认知不够清晰等问题,这对学生的学业、事业的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昌盛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和探讨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加强大学生敬业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调查分析
目前,高校的大学生主要是“95后”和“00后”,他们具有新时代青年鲜明的特点:见多识广、自由开放、热情自信、自我意识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也较为娇气,存在集体意识不够、功利性心理,缺乏责任意识[2]。为了更加深入清晰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前提下的敬业价值观,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数据与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着重从大学生敬业价值观涉及的关系对象角度,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大学生的敬业认知、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差异性及影响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形成的因素。调查问卷和深度访谈选取了北京市六所高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包含研究生),即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建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排名不分先后),共收集有效问卷461份,深度访谈23名大学生。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调查结果体现如下:
1.大学生的择业观认知情况调查
个人的择业观认知是敬业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在调查了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过程中,本研究首先对大学生的择业观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由于大学生还未走出校门、走入职业领域,调查内容集中在学生对完成学业的认真态度、攻坚克难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服务社会建设国家的奉献意识以及职业选择。调查结果显示:87.15%的被调查学生能做到上课从不迟到早退;81.52%的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54.23%的学生主动参加课堂外的创新实践活动。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首都地区大学生能够主动认真地完成学业,并有意识地挑战自我,主动进行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同时,调查数据显示:在问到“你是否会考虑去西部或是农村基层工作”时,仅15.74%的学生选择了“会考虑,也会去”;在多选题“影响你选择职业的因素有哪些?”的调查中,“经济收入”以75.32%的选择率位于首位,“发展机会”占68.61%,“能力发挥”占59.63%,“社会需求和贡献”占25.85%。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把追求经济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而从国家发展和社会需求进行择业考虑的大学生较少。
2.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差异性分析
利用SPSS19.0分别分析敬业价值观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学历差异和工作经历差异。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到,在职业选择上,男生更愿意选择收入高的职业,希望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女生更看重工作的环境、企业文化以及工作的稳定性。不同学历学生的敬业价值观存在差异:研究生相较于本科生,职业目标更加明确,更倾向于将实现自我价值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本科生则更希望工作与个人的兴趣爱好相符合。有工作经验或是社会实践较多的学生比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的学生,更加认同敬业是自己学业、职业和事业发展的基础,在团队合作中的奉献意识更强。
3.影响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形成因素的分析
大学生普遍认为,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对于大学生的影响主要以各类传播媒介的新闻报道为主。据调查数据统计:75.24%的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超过两个小时,手机新媒体是大家了解社会新闻和国家发展动态的主要载体。学校教育是大学生敬业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86.5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敬业精神对于自己敬业价值观的形成影响重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90.16%的学生认为家庭的教育对敬业精神培养很有帮助,父母的爱岗敬业以及对敬业精神的认知与理解深刻影响着下一代。所以,从调查中看到,敬业观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大学生敬业观教育要从多方面着手。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义不容辞,全社会要共同努力进行敬业价值观教育,为大学生建造价值观教育的共同体。
培育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敬业价值观直接影响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企事业单位的繁荣发展以及个人的成长成才。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3]一个民族中人才具备的敬业基因越强大,制造和创造出的产品就越精良,这个国家越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爱岗敬业是大学生最好的爱国体现。
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是每个企事业单位发展和公民奋斗的结果。每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新鲜血液的保证,敬业价值观是人才发挥其才能的精神动力。敬业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行为,它体现在所从事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对个人而言:敬业价值观是精益求精的品质、艰苦奋斗的恒心以及钻研创新的执着凝聚。目前,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存在频繁跳槽、推卸责任、大局观差、攀比收入、工作不主动等多种不良现象,这种种陋习导致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薄弱。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志向、勤奋学习、丰富学识;培养不怕失败、自强不息、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锻炼面对未知困难能力,这是大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成就一番事业的基本素养。
培育大学生敬业价值观的策略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培养大学生的敬业价值观不再是一个机构、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与引导,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共同体。
1.充分发挥社会和校园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
二十多岁的高校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稳定,容易受到各种不良社会舆论与不良风气的影响。随着互联网蓬勃发展,网络新闻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强势进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网络上自媒体的兴起,一些“网红”和“主播”的炫富行为和不劳而获、金钱至上的做法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希望政府能够强化监管,净化社会的大众传媒环境,加强对各行各业先进事迹和榜样人物的宣传,如“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排雷英雄”杜富国、“大国工匠”李万君等,积极弘扬网络正能量。
对于高校而言,要积极发挥校园新媒体教育平台的传播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弘扬主流的、健康的价值观,正面引导青年学生。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对校园中先进教师、优秀学生、杰出校友的事例进行报道,发挥典型人物的示范作用,影响大学生价值取向,树立积极向上、勤奋求学、爱岗敬业的风气。
2.将敬业价值观融入高校课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教书育人功能
一是建设与时俱进的思政课程。使敬业价值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根据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特点,使课程的内容与理论反映现实,增强课程内容的时代感和感召力,引导学生进行知识与现实的联系,为敬业价值观的培养提供肥沃的理论土壤。二是将敬业价值观融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新创业”等就业创业通识课程中。此类课程已是所有高校开设的必修课程,但课程中就业创业政策、职业规划理论、求职面试技巧、创新知识等内容较多,忽略了敬业价值观的内容。正确的敬业观和敬业、乐业、精业精神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目标,客观认识自身优势劣势,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完善自己,更好地实现人职匹配。敬业精神是用人单位重点考虑的维度,具有良好敬业精神的大学生能够更快更好就业、发展事业。三是要将敬业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之中,发挥专业教师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对于一名优秀的专业课程教师来说,教书与育人是不可分隔的,两者是有机统一的。将敬业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之中,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专业、培养专业情怀、在敬业乐业中实现个人价值。
3.拓展大学生实践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敬业价值观的形成最终要在实践中完成。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好方式是参加到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中得真知,在实践中加深体悟从而形成稳定的敬业价值观,提升敬业精神教育自觉性。
一是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在了解社会、深入社会、服务社会过程中受到教育、增长才干、磨礪自我,体会劳动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践行敬业精神。二是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专业实习。在实习中,将理论知识进行转化和拓展,增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的劳动践行中,走近劳动群众,加深对劳动的感情,珍惜劳动成果,不断形成和完善对劳动认知,认同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并内化稳定的价值观。三是鼓励学生与同行业师兄、师姐学习。通过校友交流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专业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做好职业规划。
敬业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输入社会的毕业生越来越多,大学生仅仅具有较高学历和专业知识素养是远远不够的,要有远大的志向、对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就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而言,敬业教育是大学生步入社会前的必修课。因此,社会各界、学校和家庭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的敬业教育,认真分析敬业教育的内容和途径,从媒体引导、学校课堂、实践活动多方面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敬业精神, 培育敬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季明.第三章“三个倡导”—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的最新阐释[EB/OL].(2014-02-13)[2020-01-05].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4/0213/c40531-24349753.html.
[2]陈琪.当代大学生敬业价值观及其培育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9.
[3]在实现中国梦中绽放青春光芒—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 [EB/OL].(2017-05-03)[2020-01-0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5/03/c_1120913729.htm.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翟 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