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振奇
吉他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三千年前的古乐器,比如古埃及的耐法尔(Nefer)以及古巴比伦和古波斯的各种古弹拨乐器,这些乐器的形制与吉他相似。目前考古学家发现最古老的“吉他”是赫梯人城门遗址上雕刻的弹拨乐器,距今已有三千三百多年。
在十三世纪的西班牙,由波斯语逐渐演化成的西班牙语“吉他”一词形成,并出现摩尔吉他(Guitarra Morisca)和拉丁吉他(Guitarra Latina)。到十六世纪中叶,五组复弦的巴洛克吉他(Five-Course Guitar)开始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等地流行,随后又有六组复弦的巴洛克吉他。当时的许多巴洛克吉他作品流传至今,成为现在古典吉他演奏会的保留曲目。
大约在1800年,六根单弦的吉他得到了整个欧洲的青睐。凭借其温暖的音色、清晰的和声和便利的定弦等特点,吉他开启了它的黄金时代。
这古老的吉他又是怎么传入我国的呢?这可能要追溯到清朝了。乾隆曾下旨组建一支西洋乐队,成员都选自宫廷的太监,据说乐队中有小提琴、大提琴、长笛、双簧管以及吉他、曼陀林和“铁丝琴”(古钢琴)。也就是说,在十八世纪,吉他可能已传入了中国。但是在西方,直到十九世纪,六根单弦的吉他才开始在整个欧洲流行,所以当时乾隆看到的吉他会不会是巴洛克吉他?因为缺乏史料,这种推论已经无从考证。另外还有一些说法,比如吉他由日本传入中国,也有人说吉他从俄国传入中国。“十月革命”后,因移民而来的俄国贵族将吉他带到上海。当然,也许以上这些传入的途径可能都存在,并于不同时期在中国传播吉他音乐。
据1929年9月28日上海《申报》报道,“西班牙音乐家安德烈斯·塞戈维亚(Andres Segovia),以演奏六弦琴(吉他)而得名,与提琴大家海菲兹、克莱斯勒等齐名,于九月二十八日晚九时一刻在南京路市政厅演奏。”
人民音乐家聂耳1930年7月到上海。1934年在百代唱片公司工作时,聂耳曾为电影《渔光曲》的同名主题歌弹吉他伴奏,在《上海老歌》(1931-1949)中还可以听到他弹奏吉他的录音。中国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周小燕先生在少年时代(1934年)也曾弹奏过吉他。
虽然上海是一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世界著名的音乐大师们常常来到上海举办音乐会,但吉他是件小众乐器,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大众普遍认为吉他只是弹弹唱唱的伴奏乐器,对历史悠久的吉他演奏艺术知之甚少。
日本起初也曾面对相同的窘境。1853年,吉他与其他西洋乐器一起传入日本,但在此后的几十年里,日本人始终认为吉他是伴奏乐器。吉他得不到大众的认可,无人问津。直到1929年,杰出的吉他演奏家塞戈维亚从马尼拉到上海演出后,经过大连,抵达日本,并举办了吉他演奏会。从此,日本人对吉他的认识开始改变,日本掀起了古典吉他的热潮,这场演奏会深远地影响了很多日本吉他演奏家。
吉他传入上海后,最早活跃在舞厅,长期受到各种观念的干扰,发展十分缓慢。当时,中国的吉他音乐发展也还处于萌芽时期,十分稚嫩,人们对吉他这件乐器还是存在着偏见,认为它不登大雅之堂。
难能可贵的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些音乐家们带着正义感,纷纷支持吉他音乐的发展,如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谭冰若先生于1984年9月14日在上海《文汇报》率先发表了文章《六弦琴拨响了——为吉他正名》。上海的一些相关团体也参与了支持吉他音乐的活动,如报社、上海音乐家协会等。
其实,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街头巷尾就已兴起了吉他“热潮”。夏天,路灯下、树荫下、公园草地上年轻人三五成群抱着吉他弹着、唱着,一群群少男少女放飞着他们青涩的梦想。春夜,步入上海各居民区,常常能听到吉他声。大街上亦每每可见年轻人背着吉他骑车而过。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到处都可以听到优美的吉他声。在大学,几乎每个学生寝室里都有一把吉他。在军营,几乎每个战士都想拨弄一下琴弦……这些都意味着吉他音乐在我国群众文艺生活中有了重要的位置。
当时,以吉他的年销售量来看,1982年前是微不足道的。而到了1983年至1984年,数额已突破了二十万。1986年又激增到八十四万五千左右,1987年则达到了八十六万。1988年,拥有吉他的爱好者已超过八百万人。
随着吉他“热”的到来,上海各区文化宫、文化馆、青年宫等文艺部门逐渐重视起吉他音乐,纷纷发掘吉他人才,组建吉他乐团,当时大多组建的是流行音乐乐队。1978年至1985年,上海市各区文化宫、文化馆成立了二十多个以吉他为主的流行乐队,这些乐队也是后期“走穴”的主力军。原先马路边的吉他队逐渐被“收编”入各区文化宫、文化馆等业余文艺团体,他们每周巡演于这些场馆。
上海沪西工人文化宫是当时上海西部一个规模最大的群众文艺活动场所。沪西工人文化宫最早组建了一个以吉他为主的吉他樂团,由夏威夷吉他、电吉他、古典吉他、曼陀铃、尤克里里、手风琴等乐器组成。记得西宫吉他乐团第一次在西宫小音乐厅开演时一票难求,当时票价是两元一张,开场前竟然出现了五元一张的黄牛票。演出现场,观众热情高涨,返场超过十多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