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组成之一的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指引学生密切观察实验现象、动手实践,有利于物理学科影响力的延伸。然而,目前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依旧有一系列不足存在,以致教学效率受到影响。对此,文章在分析演示实验作用及注意事项的基础上,指出了有利于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9-0053-02
物理对实验操作十分注重,它是一门围绕演示实验开展科学研究的學科。结合物理学科特点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灵活运用演示实验,为学生呈现待研究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实践操作、思考问题。在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为了保障教学效果,教师应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强调学生物理知识主动获取习惯与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并掌握物理知识,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演示实验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鉴于农村初中学生通常不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习惯于形象思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着重关注如何将学生的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演示实验教学通过将概念引出,总结物理规律,引导学生检验结果,可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科学研究与探索精神的培养,这也就突出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重要性,其可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物理概念的形成,指引学生顺利理解物理规律[1]。同时,也能帮助学生了解仪器的使用方法、规范实验操作方法,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问题的发现、思考与解决。
而在演示实验教学中,为了保障其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应当注意下述几点。其一,充分准备实验。演示实验开始之前,物理教师应当反复操作,保障自身在实验教学中操作的熟练性,避免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其二,规范实验操作。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能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且有利于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准确、规范地进行每一步操作,避免失误与不标准的操作,以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其三,准确表述实验。教师在介绍实验器材、描述实验现象及总结实验结论的过程中应当合理使用专业的术语,确保表述的准确性,以免学生出现混淆的情况。如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而非用嘴吹灭;不可用温度计进行搅拌;连接电路时需断开开关等。总而言之,教师在演示实验教学中,其自身的规范性能促进学生科学严谨实验态度的形成,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二、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1.革新实验教学观念
受传统教学观念长时间以来的影响,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通常更注重如何讲授知识点,几乎没有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致在物理教学中对演示实验的整体完成度低,未能获取明显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没有逐一完成教材中的各类演示实验,对新实验的开发也缺乏重视,加之很少开展演示实验的缘故,难以将教材中实验的辅助作用充分体现[2]。为了促进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身为教学工作引导者与执行者的教师,应当革新实验教学观念,加大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力度,同时合理引导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确保演示实验的开展始终是围绕学生主体进行的。
如教师在教学“弹力与形变”相关知识点的过程中,围绕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展开实验时,多数教师仅仅采取了演示实验的方式就大幅度缩短了教学时间。然而,因此类方法仅是让学生观察实验,未让学生参与实验亲自操作,教师依旧是教学中心,所以无法取得显著的效果。结合新课改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高度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过程。因此,在该实验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分组教学的形式,将全班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让每个小组提前准备好拉力计与橡皮筋,要求一名学生将橡皮筋一端拉住,橡皮筋另一端则由另一名学生用拉力计勾住并拖拽,同时让第三名学生负责对橡皮筋在相应数值下的长度进行测量,第四名学生负责整理计算相关数据并将相应的表格、变化图像画出。在此类教学方式的运用下,学生能够将弹力与形变之间的联系顺利掌握,同时学生在参与了这类简易的演示实验之后,对物理知识的亲身体验度也会得到增强,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喜爱程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自然能够得到提升。
2.明确演示实验目的
有部分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对演示实验的认识仅限于在课堂上演示实验供学生观看,实则不然。根据课堂教学具体环节的不同,演示实验的目的与要求也是有差异的。部分演示实验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升其课堂学习兴趣为目的。例如,教师在压强演示实验中将一块木板放在几个绑在一起的气球上,随后让学生思考当他们踩上去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多数学生提出气球会破裂的看法,然而实验结果却超出他们的想象,学生此时就会有好奇心产生,探究欲相当强烈[3]。部分演示实验是将感性认识提供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及规律,使他们能够将物理知识顺利掌握。如在浮力产生原因的教学中,教师选用一只瓶口直径比乒乓球直径略小的塑料可乐瓶作为实验材料,将其瓶底剪掉并将瓶口朝下,在其内放入一个乒乓球后将瓶口用手堵住,将水注入瓶内后,拿开手,乒乓球因水压的影响停留在瓶底不会上浮,瓶口处会有少量水流出。而瓶口若是被手心堵住,乒乓球就会上浮。此类简易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顺利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所以,对于实验是否需要演示及如何演示而言,应当围绕物理教学目的合理进行设计。
3.重视学生主体参与
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仅仅只是在讲台上演示给学生观看,不考虑学生实践操作,那么就无法将演示实验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其目的也就无法达成。实际演示过程中,教师需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如此方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4]。学生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后能够将自身潜能发挥出来,体验到实验的乐趣,积极性也能得到提升,教学成效远超教师一味地讲述,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记忆知识。
如在教学弹力中的形变时,教师可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带有橡皮塞且装有液体的广口瓶,橡皮塞上装有玻璃管。实验之前,教师可询问学生:“用手对广口瓶壁挤压,瓶壁是否会产生形变?”学生通过思考后,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如“玻璃瓶硬度较高,不会有形变”“因为老师有挤压,所以有形变”……教师此时就可以展开实验,邀请一名学生前往讲台参与实验,让其用手挤压瓶壁,玻璃管液面会上升一定幅度,而讲台下的学生观察到这一现象,也就得出了“廣口瓶产生了形变”这一结论。原本由教师负责演示的实验,将演示权交给学生,使其参与演示实验的过程,能够收获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即便学生仅是前往讲台摸一摸实验器材或是观看实验过程、读取测量工具读数,学生也会有参与感产生,对实验的兴趣更浓厚,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更高。
4.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
因为演示实验主要是让学生观看的缘故,所以实验不论有多么精彩,全班学生若是无法清楚地观看,那么也就失去了演示的意义。目前,多媒体投影仪在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农村初中物理教师也应当积极运用多媒体展开教学,将实验器材及实验现象运用投影仪放大至最佳状态,确保教室内所有学生都能将实验过程清楚地观察到[5]。如教师借助铁屑对磁铁周围磁场分布情况进行模拟时,尽管能够取得十分成功的实验成果,然而都只有前面几排的学生能够观察到实验过程,即便教师邀请了几名学生前往讲台观看并为其余学生描述实验,但是效果依旧不理想。此时,教师将物理实验与实物投影有机结合,可使实验现象的可见度大幅度提升,全班学生皆可清楚地观看实验。
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教师可在屏幕上投影两个电表实物,促进演示实验可见度的提升,确保全班学生皆可清晰观察。同时,在处理该试验的数据时,教师可要求学生将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作出。大部分学生有常见、共同的错误出现在绘图过程中,此时教师可借助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绘制的图像呈现出来,邀请全体学生一起评改,学生参与度得到提升、主体性得到体现,学习兴趣自然相当高[6]。又如电场设计中个别东西直观性不足,以致学生学习难度较高。而此时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实验则可将该不足有效弥补,如在楞次定律教学中,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可呈现实验中原本无法观看到的原磁场磁感线方向及条数变化,同时用不同的两种颜色加以显示,教师适时予以引导,可帮助学生将规律迅速找出,最终顺利达成演示实验的预期目标。
结语
对于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言,存在多种路径与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密切遵循新课程理念,做好实验准备工作,规范实验操作方法,在自身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下,促进学生实验参与积极性的提升。教学期间,积极营造宽松愉悦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托实验现象启迪学生思维,在保障学生顺利理解物理知识的基础上,还能促进学生科学思维与精神、探究习惯及实验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有效性自然能够得到提升,最终也能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煜.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学苑教育,2019(1):76.
[2]周志.农村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学物理,2017(3):24-26.
[3]周亚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79-80.
[4]叶永忠.浅谈初中物理演示实验的有效教学[J].海峡科学,2018(5):85-86.
[5]黄军荣.运用自制教具提高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有效性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19(26):60-61.
[6]朱志国.“互联网+”背景下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2):52-53.
作者简介:罗彬(1977—),男,广西北流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