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芳萍 陈宁
Ⅳ期压疮难以愈合,常伴有细菌感染,当创面存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时;或存在大量病原菌定植,且病原菌数量>105CFU/cm2时均可视为压疮创面感染 。临床研究显示,难愈性创面细菌定植,进而形成生物膜,阻隔抗菌药物透过生物膜杀灭病原微生物[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难愈性创面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发病率在过去数十年中,逐年增加[2]。对于医院内获得性多药耐药菌感染,压疮已成为其主要来源。
1.1 一般资料 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住院治疗的Ⅳ期压疮(创面分泌物细菌检测阳性)的患者177例,男72例;女63例;年龄76~95岁。革兰阴性菌135株。
1.2 方法 通过对临床资料整理统计,制成调查表格分析。Ⅳ期压疮创面检查:创面基本情况,包括发生时长、致病原因、创面大小、有无骨质破坏。
1.3 创面细菌培养和药敏 创面分泌物培养使用梅里埃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所用质控菌株为NLSL规定标准菌株。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3]记录药敏结果。
2.1 Ⅳ期压疮患者病原菌分析 231例患者发生压疮创面感染177例,感染率为76.62%;其中,革兰阴性菌135株,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见表1。
2.2 常见革兰阴性病原菌药敏结果分析 主要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碳青霉烯类)较敏感,对头孢类多耐药;奇异变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药物呈多重耐药性比例较高,见表2。
表1 Ⅳ期压疮患者革兰阴性菌分析
表2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株数
Ⅳ期压疮创面因病程较长、治疗不规范,常伴有病原微生物感染,且菌群呈多样化[4]。近几年伴随各种免疫抑制剂和先进诊疗技术的应用,以及抗菌药物的治疗,引起创面多重耐药菌株感染逐年上升,业已成为院感最重要的病原菌[5]。多重耐药细菌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且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临床统计显示,Ⅳ期压疮患者创面分泌物培养,革兰阴性菌比例达76.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其中多重耐药菌占比72.1%。由于日趋严重的抗药性,各类抗生素已失去细菌克星的光环,如头孢类药物等。尤其是革兰阴性菌,如未规范应用抗生素,反而会导致病情的加重。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外膜两部分组成,外膜是由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构成,其中脂蛋白是革兰阴性菌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又是内毒素的毒性部分和主要成分,若乱用抗生素,则破坏外膜结构,使得脂蛋白暴露,释放内毒素,致使病情加重。
综上所述,压疮患者抗感染治疗必须重视创面分泌物的采集送检,通过细菌培养针对不同菌种及其耐药情况使用敏感药物,可以提高抗生素的有效率,促进创面愈合[6]。在临床治疗中,加快患者住院周转,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避免各种非必须的侵入性诊疗措施,对年老体弱患者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可以降低创面细菌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加速压疮创面愈合。本院患者压疮创面分泌物培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多重耐药菌比例较高。在临床工作中必须注重患者创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降低压疮创面病原菌感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