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飞跃,何月妃,马起山,吴疆,卢婧洁,向月应
抑郁障碍和焦虑障碍是常见的心理疾病,其躯体症状可以掩盖主观的抑郁焦虑体验[1]。患者常以头晕、头痛、心悸、胸痛、乏力、失眠、腹痛等躯体症状为主诉到综合医院普通门诊首诊,而不是到精神专科就诊[2]。患者首次病情发作到精神专科就诊间隔时间均较长[3],通常发病多年才得到正确的诊治,这不仅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延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4]。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全科医生制度的建立,全科医学在中国逐渐发展壮大。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开设了全科医学科,综合医院也按要求设置了独立的全科医学科。居民患病后逐渐形成了先看全科的就医习惯,到全科医生处首诊的患者越来越多。全科门诊中精神心理障碍患者较多[5],社区全科门诊中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焦虑障碍患病率较高[6-7],若全科医生在患者首诊时通过简便、有效的筛查工具识别出心理疾病,及时早期干预,可以提高诊治率,改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国内已有多项针对综合医院普通门诊患者进行抑郁、焦虑的筛查研究[8-9],但是,全科门诊与专科门诊患者的特点可能存在差异[10],此外,深圳作为我国人群构成较为特殊的地区[11],仍尚未开展相关研究,为了解深圳市全科门诊患者中抑郁和焦虑的患病情况,本课题组于2019年12月以深圳市综合医院及社区全科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抑郁与焦虑症状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为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参考。
1.1 调查对象 由于全科门诊在深圳各级医疗机构均有设立,同时为了尽可能降低调查对患者就医的干扰,结合深圳各级医院全科门诊量,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先按照医疗机构级别分为3层:三级医院全科门诊、二级医院全科门诊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全科门诊,再从上述分层中分别抽取三级医院3家、二级医院3家和社康中心8家,分别开展为期1周的问卷调查,即调查2019-12-01至2020-01-15于14家医疗机构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18~75岁;(2)意识清楚者;(3)能够表达自己意愿,沟通顺畅者。排除标准:(1)无法正常交流者;(2)有精神分裂症、痴呆及认知功能障碍者;(3)拒绝接受调查者。
1.2 调查方法 调查前统一培训参与研究的全科医生,培训内容:调查目的、方法、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注意事项和质量控制等。患者在全科就诊时填写问卷,诊疗结束后回收问卷。对于文化程度低或者老年患者,由全科医生询问患者症状,指导患者填写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2条目(PHQ-2)和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2个筛查量表,以及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户籍、婚姻状况、职业、月收入等一般情况。PHQ-2为患者健康问卷9条目(PHQ-9)的前2个条目,也是抑郁障碍的2个核心症状,筛查抑郁障碍时PHQ-2较PHQ-9简单、方便、实用,而且效度良好[12-15]。PHQ-2主要评定过去2周内兴趣或快感及心境的改变情况,问卷内容为:在过去2周里,你被下列问题困扰了多久?条目1为“做事情时缺乏兴趣或乐趣”,条目2为“感到沮丧、抑郁或绝望”。评分等级为0~3级,“0”表示没有,“1”表示几天,“2”表示一半以上天数,“3”表示几乎每天;2个条目得分之和为量表总分,总分范围0~6分,以总分≥3分为筛查阳性。中文版GAD-7在国内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筛查,适用性强,结果可信度高,而且操作简单[16-18],由患者根据自身2周内焦虑相关症状自评。GAD-7共有7个条目,每个条目按照症状严重程度计为0~3分,总分21分,分数越高表明焦虑症状越严重。以5、10、15分为筛查切入点,分别代表轻、中、重度焦虑,本研究以总分≥5分为筛查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软件将所有数据录入数据库,核查无误后,运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影响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计数资料两两比较时校正检验水准为α=0.017。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1 30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 252份,回收率为96.31%,其中三级医院患者278例(22.21%),二级医院患者279例(22.28%),社康中心患者695例(55.51%),总比例大体为2∶2∶5。共1 243例患者填写了性别项目,其中男616例(49.56%),女627例(50.44%);1 246例患者填写了年龄项目,其中年龄18~29岁 319例(25.60%),30~44岁 576例(46.23%),45~59岁266例(21.35%),≥60岁85例(6.82%),平均年龄(38.5±12.3)岁;1 243例患者填写了学历项目,其中初中及以下287例(23.09%),高中或中专361例(29.04%),大专或大学536例(43.12%),研究生59例(4.75%);1 240例患者填写了户籍项目,其中深圳户籍415例(33.47%),常住非深圳户籍669例(53.95%),暂住非深圳户籍156例(2.58%);1 206例患者填写了婚姻状况项目,其中无配偶276例(22.89%),有配偶930例(77.11%);1 140例患者填写了职业项目,其中行政事业128例(11.33%),公司职员566例(49.20%),其他446例(39.47%);1 211例患者填写了月收入项目,其中≤5 000元385例(31.79%),5 001~10 000元534例(44.10%),10 001~15 000元188例(15.52%),≥15 001元104例(8.59%)。
2.2 不同基本特征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抑郁、焦虑筛查阳性率比较 填写了PHQ-2的1 248例患者中,101例(8.09%)抑郁症状筛查阳性;填写了GAD-7的1 227例患者中,223例(18.17%)焦虑症状筛查阳性。不同性别、学历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抑郁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历、婚姻状况、月收入全科门诊就诊患者焦虑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抑郁和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分别以抑郁、焦虑筛查阳性为因变量(赋值:否=0,是=1),以性别、年龄、学历、户籍、婚姻状况、职业、月收入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抑郁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χ2=2.081,P=0.978,焦虑模型的拟合优度检验χ2=4.537,P=0.806,说明预测模型的校准度较好,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抑郁发生风险是男性患者的1.763倍,≥60岁患者的抑郁发生风险是18~29岁患者的3.530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患者的抑郁发生风险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的5.768倍;随着年龄增加,全科门诊就诊患者的焦虑发生风险增加,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患者的焦虑发生风险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的2.620倍,无配偶患者的焦虑发生风险是有配偶患者的2.357倍,月收入为5 001~10 000元患者的焦虑发生风险是月收入为≤5 000元患者的0.556倍(P<0.05,见表2)。
2.4 不同级别医院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抑郁、焦虑筛查阳性率比较 不同级别医院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抑郁筛查阳性率、焦虑筛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于二级医院和社康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抑郁筛查阳性率低于于三级医院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于社康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焦虑筛查阳性率低于于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见表3)。
表1 不同基本特征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抑郁、焦虑筛查阳性率比较〔%(n/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etection rat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basic characteristics
本研究是首次针对深圳市全科门诊就诊患者开展的心理疾病筛查,结果显示,全市全科门诊患者抑郁筛查阳性率为8.09%、焦虑筛查阳性率为18.17%。全科门诊患者抑郁筛查阳性率稍高于段位东等[19]2005年深圳市抑郁障碍患病率现况调查结果(7.74%)。其中深圳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全科门诊患者焦虑筛查阳性率为26.67%,略高于张元兴等[8]对综合医院内科门诊焦虑发生率的研究结果(26.0%);社康中心全科门诊患者的焦虑筛查阳性率为11.50%,高于杨华等[20]在上海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患者中的调查结果(4.8%),这可能与深圳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和生活压力大、城市人群以年轻人较多等因素有关。
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的抑郁发生风险高于男性,与既往深圳地区针对神经内科的研究结果一致[21],可能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关,女性比男性在情感方面更为细腻,情绪波动明显;60岁以上患者的抑郁发生风险高于18~29岁患者,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患者的抑郁发生风险高于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焦虑发生风险增加;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患者的焦虑发生风险较高,是初中及以下学历患者的2.620倍;无配偶患者的焦虑发生风险高于有配偶患者,月收入为5 001~10 000元患者的焦虑发生风险相对较低。上述结果可帮助临床医生筛选高危易感人群,并制定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干预方案。
表2 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抑郁和焦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able 2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general outpatients
本研究对深圳市不同级别医院全科门诊就诊患者的抑郁、焦虑筛查阳性率进行了两两对比,结果显示三级医院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抑郁筛查阳性率高于二级医院和社康中心,焦虑筛查阳性率高于社康中心,说明三级医院全科门诊就诊患者中伴有心理问题者明显多于社康中心。分析原因可能有3点:(1)与患者就诊需求有关,到社康中心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多数是开药或做某些检查,而到三级医院全科门诊就诊的患者主要是有躯体不适症状,而且病程较长、病情较重,甚至多种疾病共存,且伴有心理问题[22];(2)三级医院全科医生职称高、经验丰富、医疗技术水平较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较高[23-24];(3)三级医院全科门诊人均诊疗时间较长,每次看诊时间不少于10 min,患者有足够时间讲述心理症状,而社区全科门诊患者诊疗时间多数不超过 10 min[25]。
表3 不同级别医院全科门诊就诊患者抑郁、焦虑筛查阳性率比较〔%(n/N)〕Table 3 Comparison of positive rat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general outpatients of different hospitals
抑郁、焦虑障碍可以明显影响患者的主观感受和躯体健康,患者常以躯体症状为主诉到综合医院普通门诊而非精神专科就诊,接诊医生不能在有限的接诊时间内快速、准确识别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26]。本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全科门诊患者抑郁、焦虑筛查阳性率高,提醒全科医生不仅要重视躯体疾病,更要关注心理疾病,充分运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进行持续性“全人照顾”[27]。为达到此目标,首先需要提高对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在全科医疗中要学会运用合适的筛查工具对患者进行心理疾病筛查,而使用简便有效的筛查工具是提高心理疾病识别率的一种有效方法[28]。目前深圳精神卫生防治人员不足,全科医生需要承担大量心理健康服务工作[29]。因而增加基层精神卫生人员配置,加强社区常见精神心理疾病的知识和临床培训,有利于提高全科医生对心理疾病的识别和处理能力[30-31]。
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1)只对选定的门诊患者进行了非随机的定向调查,而没有采取随机抽样,这可能会产生潜在的抽样偏倚;(2)所使用的PHQ-2和GAD-7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存在一定的客观限制,这导致本研究对“阳性患者”的确证可能存在一定的潜在误差;(3)横断面调查本身对因果关系的推断能力存在不足。三者均会限制本研究结论的信度。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本课题组会尝试在深圳市的其他全科门诊,或采用其他方法(如定性研究)对本研究的结论进行进一步的确证和解释。
综上所述,深圳市全科门诊抑郁筛查阳性率为8.09%,焦虑筛查阳性率为18.17%,女性、高学历、60岁以上患者抑郁发生风险较大,随着年龄的增加焦虑发生风险增加,三级医院全科门诊抑郁、焦虑患者多于社区全科门诊。深圳全科医生需要提高心理疾病的识别能力和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如发现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及时转诊到专科就诊。
本文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