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
摘 要:英语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课程之一,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英语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很多学生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减少了学习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听力部分这一方面,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学习差距。
关键词:高中英语;听力技能;信息技术;课后练习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英语课程的分数占比以及难度系数对于学生们而言都是一个门槛,尤其是在听力方面,如果学生们没有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像是没有方向胡乱飞舞的树叶,始终找不到落脚之处。很多学生因为找不到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而丧失了学习英语的信心,逐渐导致了学习的差距。本文主要从信息技术、传授技巧以及练习巩固三个方面入手,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问题及方法进行了探析。
一、利用信息技術丰富听力形式
新时代的发展影响了教育教学的发展情况,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和普及,教师在教学时也多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对于英语听力的教学来说,合理运用多媒体也是创新听力形式的重要举措之一,既可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听力教学方式,也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条件,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学习形式。
笔者在进行听力教学时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以辅助,比如,笔者会和学生们进行一些关于听力的小游戏。笔者会事先准备一些变声或是变调后的单词,在上课时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学生们根据听到的声音联想到自己学过的单词并进行抢答,最终答出正确答案最多的学生会得到一个小奖品。通过游戏的形式使得学生们更加具有积极性,也能够增强学生对于英语语感的敏感度。在学生们对单词游戏有了一定的完成度后,笔者又加深了难度,播放一些句子,让学生们进行翻译,反应最迅速且说得最为准确的学生获得胜利,在此过程中,学生们的听力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由此可见,在听力的练习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插曲来辅助教学,能够更为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听力技能。
二、传授听力技巧快速提升水平
很多学生都会对英语的听力部分产生一些抵触心理,尤其是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听力的难度也在不断提升,如果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引导,学生们的学习成果就会不理想,久而久之就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加以合理引导,传授学生们一些实用、便捷的听力技巧,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效率。
笔者在教学中坚信一个理念: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的方法对于他们而言更具有长远的影响。比如,笔者会引导学生们首先了解听力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做词汇的积累,为学生的听力学习打好基础。有了词汇的积累后,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提升,在进行听力的日常练习时,笔者会鼓励学生们能够做一些笔记,将听到的数字、地址、人名之类的有效信息进行快速、简单的记录,便于自己梳理和理解听力内容。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彼此之间分享一些有用的听力经验,如没有听清楚的内容就跳过,不要犹豫,快速听取下一题的相关内容,不要浪费时间;可以将听力前的试音和读题的时间利用起来,快速地浏后面的问题,并找出问题中的重点词汇,如“what、when、who”等等。学生之间互相分享的一些小技巧更加容易被学生们接受和理解,也能够更为有效地加以运用。
三、课后分层分组加以练习巩固
课堂上的学习任务较多,时间较为紧密,而听力水平的提高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练习,仅仅依靠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学生们能够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养成课下巩固练习的习惯。当然,练习也是需要掌握方法的,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方式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并引导学生们进行分层锻炼,从简到难进行练习,课上课后共同练习,更高效地提高学生们的水平。
在如今的教学过程中被运用得最广泛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听力练习中也同样适用。笔者会按照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分层以及分组教学,如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会在进行完基本听力任务的基础上拓展课外内容,比如英国BBC的报道或者是经典的一些英语纪录片的听力练习,使学生能够增进对于英语的了解;而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们的任务就是完成笔者制定的符合学生实际的听力任务,在听力完成后,再将材料通读一次。听力材料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能找到问题所在并加以改正,改完之后要再次进行听力练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后再进行后面的练习。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以及分层教育的手段,使学生们能够由浅入深地进行练习,从而实现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听力教学一向是英语教学的重难点内容,掌握良好的听力技能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英语听力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甚至是枯燥的过程,需要教师正确引导,逐步培养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科学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够从内心接受英语,从而产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力。
参考文献:
[1]任晴.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0):107-108.
[2]苏薇.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7):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