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亚朋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数学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厌烦的情绪,此外,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也很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无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数学思想方法,还能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课堂改革工作,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培养。对学数学教学的应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个教学目标,使问题教学作为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需要,数学教学也应与学生生活世界级相结合,对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有着积极作用,也能够与当下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相适应,对学生数素养的培养有着中要意义。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方法的原因
(一)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多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克与千克、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列举出相关的物体,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对提高数学学习兴趣起着積极作用。小学数学课堂更注重对学生数学能力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好的学习爱习惯,为今后学生的学习奠定基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来开展针对性教学,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共鸣,并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使数学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丰富数学教学内涵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了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师对于教学的认识过于片面和狭隘,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在考试中获取高分,误以为这是数学教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所在。而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化推进,数学教学的理念也在发生变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注重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是当前数学教学的新追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将其作为一种有效教学手段,也数学教学发展创新性,能够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够丰富数学教学的内涵。
二、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要点
(一)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
数学教学具有抽象、复杂的特征,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考验,很多学生数学学不好的重要原因就是不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无法很好地对数学问题进解答。因此,开展数学知识教学时,教师应试着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使学生积极接受数学知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正确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二)与学生实践活动结合
课堂教学必须与实际生活具有一定联系,课堂中所获得知识如果不被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学生就无法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作用,从而也就无法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身边出发提出问题,例如,昨天妈妈花了三十元,你和爸爸妈妈平均每人花了几元?学生从自身生活中提取数字信息进行列式计算,将实际与知识相结合,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三)从学生直觉思维培养
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通过后天的培养和教师正确的引导的。直觉思维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数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案,因此应积极开展对学生直觉思维的有效培养。在直觉思维培养过程中,应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作答,即便回答错误也不要怕,朝着正确的方向去引导,促进学生直觉思维发展。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应用
(一)融入数学游戏,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
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是“又爱又恨”,细化数学课上有趣的数学题目,但是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解题方法。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心理出发,融入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游戏,在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打造魅力四射的数学课堂。
例如,在学习分数计算的时候,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超市竞价”游戏,提前准备好游戏所需的纸币和硬币,以及一些小零食,根据数学学习小组展开“竞价”。教师先随机收取一件商品,小组成员纷纷对商品价格进行估算,利用小数进行标价,结合纸币与硬币将其表示出来。开展此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增长学生购物体验,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小数知识学习的感悟,掌握整数和小数之间的转换同时还要能够自主的进行小数的书写以及基础运算,这也是学生学习小数知识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不同小组之间还可以进行PK,依次选择心仪的商品卡片,用时最短且最准确的小组即可获胜,同时还可以为小组赢得小零食。数学教师可以将环节中涉及到的数学知识及运算公式进行总结,并制作一个完整的板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回忆游戏环节,从而更好地对知识进行理解,对一些重点数学知识问题,如,小数点的位置对数值大小的影响,小数中“0”是否省略等,都需要学生牢记,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起着积极作用。
(二)完善数学阅读和审题教学,培养小学生信息分析能力
小学中高段数学题目与低年级相比,难度会明显上升,一些学生在解答数学知识的时候经常无从下手,甚至存在“答非所问”的情况,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学生没有认真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找不到解答入口。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带领学生深度分析题目中的每一个关键词,让学生充分的了解题意,实现文字与数学符号、图形间的转换,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问题,找到问题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正确的解答。
例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有关知识的时候,可以选择经典题型,开展数学阅读训练,让学生自主去寻找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例如,平行四边形存在一些隐性条件,它的内角和为360°,学生在做题中结合这些条件才能避免在解题时犯错,排出一些干扰信息,从而找到正确的解题方向,借助数形结合思维,解决集合问题,使学生能够快速的进行问题解答。
(三)开展数学专题练习,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小学生学习能力及数学思维都处于一個发育阶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开展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正确的进行数学知识的解答。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求解组合图形面积过程中,可以结合视频教学,视频教学生动的图像以及图形排列全方位展示,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有助于对学生空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这也是题目解答必不可少的环节。此外,视频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以及问题思考能力起着积极作用,让学生住体验分割法和添补法在解题过程的具体运用。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勇敢的表达出自己的解题思路,比如,在讲解圆的有关知识时的时候,可以利用开展小组实践模式,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篮球、转盘等等,每一个小组都需要对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通过数学实践来验证相关公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数学专题练习的好处在于通过反复的练习某一种题型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灵活的思维,使学生的数学成绩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不断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就需要教学要重视分析数学题目,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对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培养,通过开展游戏化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此外,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解题思维,还要交给学生读懂题目,找到问题关键点才能做出有效解答,积极搭建数学教学与生活之间的新联系,点亮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 实现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尤如伟,郑广田.浅谈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9):144.
[2]王德国.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中华少年,2019(3):274.
[3]曾祥杰.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南北桥,2019(1):151.
[4]曾秀珍.例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画图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6):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