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天翼
残缺不全的热闹老街、风驰电掣的赛车、加油呐喊的路人……是好莱坞大片《速度與激情8》给观众留下的古巴印象。正如电影所展现的一样,这里有各具风格、色彩鲜艳的建筑,走廊式的步行道,热情奔放的古巴人,满满的异域风情,令人心驰神往;不过说起体育,古巴人偏爱的可不是赛车,而是棒球和拳击。
在古巴,棒球的地位好比乒乓球在中国的地位,被誉为“国球”。相比之下,拳击看似略输一筹,其实不然,倘若说棒球代表了古巴人的团体精神,那么拳击则代表了他们力量与抗争的进取精神,两者在当地受欢迎的程度“势均力敌”。作为世界拳击强国之一,尽管设施、场地有限,古巴还是诞生了一个堪称传奇的拳击圣地——拉斐尔·特雷乔训练营,这个隐藏在哈瓦那角落里的简陋之地,“盛产”拳王,向世界讲述了众多传奇故事……
在哈瓦那维耶哈老城找到Cuba街815号,就能看到两栋有些破旧的公寓楼紧紧相依,它们之间挤着一处路标:黄色的铁皮牌上印有两行显眼的黑字——“Rafael Trejo”,路标箭头指向右,顺着这个方向走,就能看见一个小小的门厅,旁边墙上钉着手写的训练时间表,提醒着访者,你已经到达了古巴最知名的拳击训练营:拉斐尔·特雷乔。
如果你只是为了拍城市风光而来,那么拉斐尔·特雷乔训练营可能会让你大失所望。这里虽是最古老的,但却没有耐人寻味的历史建筑;是最传奇的,但也没有面面俱到的训练设施。穿过门厅,它的“普通”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迎面是一个较大的露天庭院,庭院中央用钢架撑起了一个主擂台,一旁挂着几只沙袋,沙袋后方的小房子里,还有几间训练房,房内出现最多的器材还是沙袋。擂台两侧建有镂空的钢架看台,有些墙上的灰泥已经开裂,混凝土地板上到处是裂缝,就像哈瓦那残缺不全的老街一样,历经沧桑。抬头往四周张望,两边居民楼窗前晾晒着各式衣服,随风飘动,偶尔还有人趴在窗边向下看,似乎毫不在意楼下拳击手训练时制造的“噪声”。
主管这里的教练是前古巴拳击冠军纳尔多·梅斯特·弗洛雷斯,在他的指导下,拳击手的日常是打沙袋、实战,或在破旧的卡车轮胎上用十公斤重的大锤反复捶打,这些训练主要针对他们的力量和反应能力。说到实战,不少其他国家的拳击迷来到古巴,就是为了来这儿看几场训练对战。据说,这里对战练习的精彩程度不亚于一场国际拳击赛事。几乎每天,两边看台上都有游客和当地人组成观众团,欣赏着拳击手们在简陋的设备上做着专业的练习,为实战的拳手加油助威……这一切,构成了训练营日复一日的影像。
训练营名字的由来,要追溯到半个世纪前。1936年,一名法学院学生拉斐尔·特雷乔,参与了反对总统格拉多·马查多独裁统治的抗议活动,结果惨遭枪杀。为了纪念这位学生,训练营以他的名字命名,希望拳击手们能把拉斐尔纯粹的斗争精神注入到拳击中去,就像教练弗洛雷斯所说:“我们这儿要的是爱拳击的人,而不是爱打架的莽夫。”
自1968 年奥运会以来,人口不到1200万的古巴,共摘得67枚奥运会拳击奖牌、116枚世界拳击比赛奖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数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当时来自古巴的拳击手一举夺得6金2银,远超拳击劲敌俄罗斯和美国。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的奥运冠军都来自拉斐尔·特雷乔训练营,所以此地也因此被誉为“古巴拳击圣地”。借弗洛雷斯的话说,这里就像一个破旧的古巴拳击历史中心。它不仅承载了太多冠军拳手的足迹,还见证了古巴拳击历史的发展,直到现在,它也没有受到商业化的影响,一直是拳手纯粹的热爱在推动其发展。
事实上,拳击运动在古巴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且过程曲折,甚至一度被当局下了禁令。
20世纪前,拳击作为一种吸引旅客的运动传入古巴,当时主要是举办北美拳击运动员之间的锦标赛,基本与当地人无关。随着拳击运动的影响扩大,越来越多的人被这项运动吸引。1909年,哈瓦那举行了国内首场职业拳击赛;1910年,一位叫约翰·布迪尼奇的智利人在哈瓦那建立了第一所拳击学校,正式掀起一场学习拳击的热潮。可惜好景不长,两年后,哈瓦那街头发生了一起拳手暴力冲突事件,影响甚大,政府因此对拳击下了禁令,导致许多比赛只能在室内悄悄进行。
尽管当时这项运动已被取缔,但它受欢迎的程度不减反增。渐渐地,政府迫于民情,在1921年解除相关禁令,成立国家拳击和摔跤委员会予以管理,拳击运动得以重新发展。但出乎意料的是,1962年政府再以人才流失、安全隐患等问题为由,宣布取消体育职业化,禁止拳击选手转为职业选手。这一禁令再次限制了拳击的发展,导致大量古巴职业拳手纷纷迁离古巴,前往美国、墨西哥、欧洲等地。直到2013年4月26日,古巴政府才宣布解除这项长达半世纪之久的职业拳击禁令,正式加入世界拳击联赛。对此,美联社报道称,禁令解除后,更多古巴拳击高手进入职业领域,会冲击美国拳击手在世界职业拳坛的统治地位。
为何古巴拳击会如此厉害?答案或许就藏在古巴大大小小的训练营中。
在最具代表性的拉斐尔·特雷乔训练营里,你能发现很多青少年的身影。年纪稍大的会在场地边缘进行基础训练,他们虽籍籍无名,但和那些前輩相处得很融洽;小一些的则坐在看台上,饶有兴致地观看训练。营里有位叫普莱斯的少年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比古巴更致力于发现人才、培养运动员。假如你刚刚十岁,身无长物,生活在古巴内陆最深处的闭塞地带,你的天赋也会被发现,你会走上冠军之路,你将成为民族英雄。”
一般来说,古巴的拳击手选拔模式衍生出“从孩子抓起”“广撒网”等特征。在古巴,体育学校的最低入学年龄是12岁,但实际上许多孩子很早就开始了训练。每年会有很多具有运动天赋的孩子被选中进入“预备班”,起初练习武术、柔道以及棒球、排球等运动,以此提高他们的体能,然后在12岁时进入体育学校接受正规拳击训练。除此之外,很多冠军拳手光荣退役后,都自愿担任教练,就像弗洛雷斯一样,他们往往身怀绝技,对后辈倾囊相授。
回到拉斐尔·特雷乔训练营,即便名气再大,这儿也不会有高昂的训练费用,也不会在意你的家境如何,有的只是训练的友谊和刻苦坚韧的意志。从12岁起就在这儿接受训练的拳击手何塞·拜阿说:“我最快乐的时光就是练习拳击的时候——这里的一切都让你充满力量,一闭上眼睛,就能感受到周围的冠军气息……”
没人统计过拉斐尔·特雷乔训练营里究竟诞生过多少拳击冠军,简陋的墙上挂满照片、奖杯和金牌,成为游客必览的“冠军墙”。从传奇拳手特奥菲洛·斯蒂文森到三届重量级拳击冠军菲利克斯·萨文,再到两届轻量级冠军迈克罗·罗梅罗……这些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曾在此训练、成长,留下数不胜数的辉煌事迹。
提到训练营里的传奇人物,特奥菲洛·斯蒂文森的名字必然出现。在古巴人心中,他既是一位传奇的业余拳击手,又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出生在古巴帕德雷港的斯蒂文森,在9岁时被前国家轻重量级冠军约翰·埃雷拉发掘,自此开始了他的拳击生涯。他赢过数百场比赛,获过奥运会体育风范奖,摘过奥林匹克勋章,还在1989年被授予皮埃尔·德·顾拜旦奖章(世界公平竞争奖)。据统计,在20年的拳击生涯中,他一共打了332场公开赛,胜302场,负22场,平8场。可惜的是,当时的古巴是禁止职业拳击的,很多拳手不得不在“职业”和“业余”之间做出抉择,若是选择“职业”,则必须离开古巴;若是选择“业余”,未来的发展会受到限制。最终,斯蒂文森选择了后者。
当时,除了斯蒂文森,拳击界还有一位巨星,那就是美国著名拳王穆罕默德·阿里。曾有人出价500万美元,请斯蒂文森与阿里来一场对决,但阿里是职业拳手,斯蒂文森若要参加,必须得飞往美国成为职业拳手后才能对决。然而这也意味着,一旦前往美国,斯蒂文森将被古巴政府作为“叛逃者”处理,且再也不能返回祖国。不过在斯蒂文森眼里,这一切要比每天中午决定吃什么容易得多,他拒绝了这份邀请并留下了一句话:“与800万古巴人的爱相比,500万美元算得了什么。”
曾有西方媒体评价:斯蒂文森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给古巴年轻人带来的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创造出了一个个新的拳击冠军。这种评价不无道理,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菲利克斯·萨文的出现。菲利克斯·萨文,曾摘过3次奥运拳击金牌,连续6次获得世界拳击冠军,创造了362胜21负的拳击生涯记录,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业余拳击手之一。他曾公开表示斯蒂文森是自己进入拳击界的原因:“我去了拉斐尔·特雷乔训练营训练,当我带上手套打向一个沉重的沙袋时,我就忍不住想,历史上最伟大的拳击手斯蒂文森是否也打过这个沙袋——所以训练时光对我来说,总是愉悦的。”
纯粹的冠军精神、实打实的汗水淤青,推动着无数拳王从拉斐尔·特雷乔训练营里走出。这里是对“古巴体育精神”的最佳诠释,弗洛雷斯在接受采访时说:“有时候你真的可以通过一项体育运动来了解一片土地,比如在这儿,你就可以看见整个古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