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刚:矢志石山变青山 公益植绿终不悔

2020-07-27 02:37
国土绿化 2020年6期
关键词:石山护林上山

萧县地处安徽省“北大门”,境内石质山面积居宿州市、安徽省之最。该县庄里乡陶墟村的石山面积,又居全乡、全县之最。全村7000多亩集体石山,林木绿化率超过70%。这些来之不易的绿色,离不开播绿“愚公”朱志刚坚持不懈的努力。

陶墟村的石山立地条件极差,“树栽不上,活不了,也保不住”,当地村民这样说。村庄四面环山,光秃秃的,成了困住全村致富增收的“石链”。土生土长的村民朱志刚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萧县包括庄里乡在内,早在上世纪‘五八’造林绿化期间,不少石山因岩石裸露严重、干旱缺水,少有土层,造林成本高,被列为难以绿化的非宜林地,几十年来一直无力造林。”当地林业部门负责人说。

2013年,安徽省启动“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朱志刚敏锐地觉得这是一个脱贫的良机,“靠山吃山,只有多栽树,才有致富路”。在朱志刚的热心参与下,陶墟村石山绿化按下“重启键”。当年秋末冬初,朱志刚与村里签订绿化石山的承包协议,随后便远赴山东莒南等地购买耐旱、耐瘠薄的侧柏树苗,带着家人上山植树。在林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朱志刚抓住春季、雨季、秋季造林的时机,坡下种桃,山上植柏,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600亩承包石山的绿化任务。

无水井、无水管,全靠塑料桶拎水上山浇树,即使这样,朱志刚植树的成活率还是超过了90%。当地人称他为“植树能手”。朱志刚坦言:“植树是个技术活,在石山上植树更要精细,关键在于浇水。”面对取水难题,朱志刚摸索出了看天等雨栽植的石山绿化良法。每逢云层厚重、光照稀少、水分蒸发量小的雨前或雨后,朱志刚便喊上家人,花钱请村民上山植树“打突击”。

朱志刚承包的石山变绿了,栽下的桃子也挂了果,卖桃子亩均年收入3000多元。于是,帮他务工的村民纷纷向村里提交承包申请。技术有了,经验来了,朱志刚决定继续绿化村里未承包出去的石山,开展公益植树。不少村民承包过的荒山,也请他指导或者代为绿化、管护。为节约投资,朱志刚从2016年开始在山脚下自育侧柏营养钵苗。

2020年的春季,新冠肺炎疫情也没能阻挡朱志刚绿化石山的脚步。疫情风险刚一降低,他就戴上口罩,在老伴、儿子的陪伴下,用电动三轮车拉水上山植树了。

据庄里乡政府负责人介绍,因为有朱志刚的热心支持,2013年至今,陶墟村累计造林5000亩以上,绿化速度在全乡乃至全县名列前茅。

“投资很大,倒贴钱,不后悔,也不图什么,全家人都很支持。”面对笔者的疑问,朱志刚坦率地说,荒山是宝,树能生金,自己内心图的是村里的石山变成青山、青山变成金山。

笔者粗略算了一笔账。不计抚育、管护、补植等后期费用,仅苗木和栽植成本,每亩按600元计算,朱志刚在陶墟村5000亩石山上的投入就超过300万元。上级林业部门拨付的造林补助、公益林管护补助等,远远弥补不了他投入的缺口。

三分栽植,七分管护。植树初期,村民不理解、不支持,还有不少村民上山放羊,任由羊群吃树苗。朱志刚自掏腰包,聘请多名有责任心的村民上山巡林护林。不光管护他自己承包的山林,全村已绿化的山林,全部被纳入他的公益护林范围。

冬季天干物燥,野草干枯,极易引发山火。朱志刚就曾吃过这个亏。他说,“一场山火,把辛辛苦苦栽上的小树苗烧个光,来年还得重新花费人力和资金补植,对植树人来说打击很大。”遇到节假日特别是清明节,上山祭祖或游玩的群众增多,山林防火压力更大。在朱志刚看来,护林防火是花小钱办大事,为树木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很有必要。

近3年来,在中央扶贫政策支持下,陶墟村有18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生态护林员。自2020年起,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8000元的劳务报酬全部由上级财政资金承担。这为朱志刚减轻了很大的护林压力。朱志刚把这18名生态护林员和其他热心村民一起组成护林小队,不光巡护陶墟的山林,连周边乡村、林场出现火情,也及时增援扑救。

2019年,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朱志刚在山脚坡地新植600亩的榛子和薄壳山核桃苗。“都是上好的干果,有发展前景。我有信心利用它带领村民致富。”朱志刚信心满满。

谈到今后几年的打算,朱志刚说:“植树就是造福。村里还有约2000亩的荒山、3000亩的山脚坡地,接下来我要一鼓作气绿化完。”

朱志刚与20多名村民共同组建了林业专业合作社,简陋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先进造林大户”的奖牌。朱志刚对此笑而不谈。我想,真正的励志奖牌在他心中,已融入他的血脉。

荒山披绿

猜你喜欢
石山护林上山
上山走“之”字
即将上山的驱熊犬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小狐狸的“哇
——哇——哇”
上山的路
爬三分石山
张石山 作家书法作品欣赏
仿生蜻蜓护林机
昙石山文化的牡蛎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