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共同体的建构与实践探索

2020-07-27 01:36李娟
课程教学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课题共同体物质

文∣李娟

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特色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课题研究大多需要汇集团队力量共同研究,课题研究成果是课题共同体集体智慧的结晶。课题共同体是依据自愿参与原则组合而成,拥有一个共同研究课题的实践共同体。[1]在课题研究实践共同体中,课题研究是共同体建构的抓手和落脚点,共同愿景和共同目标是成员间合作与共享的思想基础,规范体系下的制度建构是共同体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任务驱动下的共同体研究实践是共同体活动的实施路径。本文以“基于系统科学的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单元整体设计研究”课题为例,分析课题共同体建构情况。

一、目标导向下的共同体组织建构

课题共同体是实践共同体。莱夫在《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提出,实践共同体是“一个分享共同关注的问题或对同一话题抱有热情的人群”。[2]本课题共同体组织的成立也同样源于问题。在科学备课中,课题主持人发现,虽然早在20世纪初,大部分教科书从以“篇”为单位变成以“单元”为单位,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仍会忽略整体体系的分析,仍以“课时”或“篇章”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零碎杂乱,割裂了学科的系统性和整体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实效。在主持人牵头下,多位教师也对这个问题产生兴趣,想要针对此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经过双向选择,本着自主自愿的原则,选择7位教师作为课题共同体成员。考虑专业性与行政性相结合且专业性大于行政性,共同体成员大多为小学科学教师且包含教学处主任。

本课题共同体成员都拥有做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者和领跑者的共同愿景,且在目标追求上区别于其他共同体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共同体发展目标,构建和谐共建、开放共享、共生共长的小学科学专业化课题小组。二是个人发展目标,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教研科研水平、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课题研究目标,针对小学科学教学碎片化的问题,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以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教学为研究对象,在构建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完整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基于整体性原则的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并形成案例集,以期进一步优化科学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二、规范体系下的共同体制度建构

课题共同体各项工作和活动需要有规范的体系去推进。因此,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去保障。经过课题共同体集体讨论,制定了管理制度,以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制定了运行制度,以保证研究落地;依托课题共同体要完成的任务制定了评价制度,以保证课题研究成果质量;同时从经费支持和奖励措施等方面制定了保障制度,具体内容见表。

“基于系统科学的小学物质科学领域单元整体设计研究”课题共同体制度体系

三、任务驱动下的共同体研究实践

任务驱动能为课题共同体成员提供体验实践和感悟问题的情境,以共同任务为中心,成员自主探索并相互协作,主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题主要有五个任务:①制定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②研究和分析系统科学在小学物质科学领域教学中的意义价值和实践策略,夯实理论基础;③构建小学科学物质科学知识体系,厘清课标要求,解读教材内容,做好课题研究知识储备;④开展行动研究,做好课例研究与实践;⑤总结和推广,检验和辐射课题研究成果。五个任务层层递进,从顶层设计、理论基础、知识储备,再到研究、实践和推广,逐步实现共同体成长进阶。

(一)在专家引领下完成研究方案制定

制定研究方案,明确课题共同体成员任务分工,确定研究思路和主体内容,并邀请专家举行开题论证会,进一步明确课题研究方向、活动方式和研究方法。

1.课题共同体成员分工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结合课题共同体成员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分工。确定进行理论建构、组织管理、知识梳理、案例实践、推广应用等各个方面的主要负责人员和参与人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课题共同体活动方式

(1)课题交流学习活动。一是充分发挥专家引领作用,邀请省、市、区专家对课题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精准把脉和指导。二是充分发挥组织引领作用,特别是课题主持人引领作用。三是充分发挥课题成员主观能动性,定期汇报研究进展和问题,并集中研究讨论。四是充分发挥阅读奠基作用,定期组织读书会,研究相关文献和著作,提升课题共同体教师理论素养。

(2)课例研讨活动。鉴于学校小学科学教师人员较少,所有课题共同体的科学老师都在一个科组和备课组,因此,在课题共同体课题研讨活动中,要将课题活动与科组、备课组教研活动有机结合。针对研究课例,在科组会议上进行集体备课,主要涉及集体备课、公开课(或研讨课)、二次备课、再授课(选择)等环节。

(3)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促教”是促进课题组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激励成员认真研究的有效措施。撰写的论文可以参加相关征文比赛,研究的课例可以参加相关课堂教学竞赛。

3.课题共同体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整理、分析大量有关系统科学、物质科学教学等方面的文献、著作和其他资料,了解相关研究概况,并以此为基础,分析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

(2)行动研究法。在系统设计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并在课堂中加以实施。在自然的教学环境中,不断改进教学,真实反映教学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3)经验总结法。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积累的教育经验进行分析概括,揭示经验实质,力求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

(二)在学习研讨中提高系统科学理论认识

组织课题共同体读书交流会,鼓励成员阅读文献和著作,撰写文献综述,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同时,分析系统科学对小学科学的教育意义价值和方法策略,并撰写相关论文。《系统科学方法论在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教学中的价值与运用》在概述系统科学方法论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系统科学方法论在小学“物质科学”领域教学中的意义价值和实践策略。《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和启示》从总体上分析了系统科学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和实施方法:一是从整体处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整体设计;二是系统设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三是统筹分析教学要素,全面优化教学过程。

(三)在梳理思考中构建小学科学物质科学知识体系

加强学习研讨,系统分析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各个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将物质、能量、运动和力各个部分有机结合起来,构建较为完整的小学科学物质科学知识体系,构建方式如图所示。具体来说,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表现形式之一,运动和物质紧密相连。而能量是对宏观、微观物质运动的描述,物体和物质各种形式的运动都与能量有关,除机械能外,光、声、电、热、磁都属于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各种形式之间可以转换。能量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度量,定义为反映在物质上的性质,相互作用作为属性,而媒介就是物质在传递能量。在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的教学中,学生只需要对物体和材料、机械运动和不同能量形式有一个基本认识。但在帮助学生形成这个基本认识的过程中,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学习方案,都要以系统的观点看待,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物质观念,这是物质科学知识本身特点的内在要求。

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知识体系图

(四)在课例研讨中深挖小学科学物质科学领域单元教学设计案例

对小学物质科学“光”“运动和力”“磁现象”“水和空气”等单元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并形成4个单元教学案例和29个分课时案例集。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时,教师在明确单元地位、课标要求、学前分析的基础上,设置单元总目标并进行单元总体设计,明确单元教学评价与反思。在总体设计中明确每个单元的目标、主题、课时、任务和评价标准,使教学更具系统性。在各个课题研讨中,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尊重每个课题共同体成员意见,做好备课、上课、听课和评课等各个环节。每次一个主备课人备课,在集体研讨后确定授课方案,再由主备课人面向科组、课题共同体上公开课。第二次集体备课时,科组、课题共同体先就上次公开课情况做分析,再由下一位备课人介绍下节课或下个单元、主题的备课方案。以此类推。如果上过一次的课还不理想,则由之前的教师或其他教师再上一次,争取做到每一节课都是精品课。

(五)在展示竞赛中进一步扩大成果影响力

课题研究中的每个课例都经过精心打磨,推选优质课上校级公开课或市、区公开课。例如“空气占据空间吗”课例,经过4次学校授课,再面向全市上了研讨课。在全国“教育大数据探学生发展模型”研究共同体论坛中,面向全国各省、市、区同行展示了一堂“电磁铁的磁力”精品课。主持人还面向全区做了2次讲座,进一步扩大研究成果影响力。同时,鼓励课题共同体成员积极撰写论文,参加相关比赛,将研究成果进一步物化。最后,梳理总结所有研究成果,组织结题研讨会及专家鉴定会。

四、教学相长下的共同体研究成效

(一)高效和谐有力的团队

课题共同体成员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较高的教育追求,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课题研究任务明确,课题共同体成员在定期的课题研究交流会和课例研讨会中不断交流、沟通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增强了课题共同体的凝聚力。课题共同体成员在疲惫时依旧能互相体谅,不抱怨、不推脱,营造了专业引领下平等和谐的教研氛围。

(二)专业有效发展的教师

课题共同体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中获得了专业上的有效发展,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一步夯实,课程标准的把握更为精准,教学设计的思路和方法更加清晰,在多次磨课中课堂教学水平也有较为显著的提升。

(三)科学素养提升的学生

课题的最终落脚点还是学生,依据系统思想设计并开展单元整体教学后,对5名课题共同体教师进行访谈,普遍反映学生科学素养有所提高,除了科学知识结构的完善外,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等较实验前有很大提升。同时,编制《学生科学素养调查问卷》,随机抽取两个实验班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85份,回收有效问卷77份,回收率为90.59%;结果显示,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做实验时,92.21%的学生表示会先制定计划,然后一步步按计划完成。在遇到问题时,93.51%的学生表示会先思考,并做出假设,再寻找答案。在收集资料进行汇报时,仅有3.9%的学生表示会随意带点资料进入课堂,大部分学生表示会认真阅读收集到的资料,挑选有价值的资料,对其进行筛选、整理后再带进课堂。在讨论科学问题,与同学们意见大不相同时,81.12%的学生表示会坚持自己的观点,并寻找支撑的理由。

五、反思与讨论

实践证明,课题共同体的有效构建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打造核心教研团队,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积极作用。在共同体建构中,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追求统一了教师的思想,进一步增强了共同体的凝聚力和内驱力。专家和主持人的引领,为教师带来更新的理念,为教师指点迷津,助推教师专业成长。平等和谐的研究氛围、同伴互助的共同体文化、扎实高效的课例研究和实践,使教师解放思想、敢想敢干,由被动的参与者变为主动的研究者。浓厚的教研氛围,聚焦课题的任务驱动式深度思考和研究过程为培养教师研究能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课题结题并不意味着结束,也并不意味着课题共同体解散,这只是阶段性的过程,还需要继续研究和实践。“长课题”研究才是孵化教研组特色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新路。[3]在今后的研究中,要进一步聚焦课题,更好地搭建专家、管理者、教师互相学习、共生共长共促的平台,有效依托课题共同体创新小学科学教研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科学素养提升。

猜你喜欢
课题共同体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爱的共同体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