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的路径与对策研究
——以湖南科技学院为例

2020-07-27 09:48夏翠兰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汉服弘扬传统

夏翠兰

(湖南科技学院 国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全球文化亦朝着一体化的趋势发展而去。为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唤醒民族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汉服文化传承与弘扬应迫不及待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高校是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的一个及其重要的阵地,有着其独有的优势和条件。如今,高校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面临着困境,汉服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根据途径就是要唤醒广大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从高校汉服文化教育细处着手,打造一条“服、化、道”的汉服文化传承与弘扬之道,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这也是高校加快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际举措之一。

一 高校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的意义

(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效载体

当下,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也迎来了一波热潮。商洛学院黄元英教授认为,此起彼伏的汉服热,不是民俗现象,而是一种文化现象。民族服饰是民族身份辨识、民族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皈依的重要标志。从这个意义上看,汉服是作为一种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精神寄托而存在和传承的,穿汉服应该是一种文化精神的宣示。[1]但是也有有部分学者将汉服文化等同于汉民族服装文化,将汉服史等同于汉民族服饰史,这是缺乏历史逻辑的简单等同。从汉服的发展历史来看,汉服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涵应该涵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政治、宗教等,如汉服裁减的平面结构提倡一张完整的面料进行加工裁减,减少浪费,正体现着礼法自然、以俭养德的传统观念;汉服的色彩从四色变为五色,正对应着五行思想,体现出古人师法自然顺应天道的“天人合一”之人与宇宙和谐之境界;汉服的交领右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礼法制度;汉服的绳带系结则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中和之道;上衣下裳结构则体现出象法天地人道与天道完美融合的理念;汉服的宽袍大袖则体现中华民族的独有审美取向。[2]为此,高校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是继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化的一个有效载体。

(二)提高大学生品德修身和精神文明的一个有效手段

至圣先师孔子特别注重服饰与礼仪,甚至将其上升至国家治理的高度。《论语·卫灵公》载: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孔子给予颜渊治国之策的答案是“服周之冕”,也就是说要遵守周朝的服饰与礼仪,国家才会安定,这是何等的文化自信。可见,汉服文化的背后承载着民族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汉服常佩戴玉饰,寓意君子之德。《礼记·玉藻》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月……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如玉比德焉。《礼记·聘义》载:子贡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珉之多欤?”孔子曰:“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孔子在这里对君子贵玉而贱珉给予了完美解答,并非玉少而贵珉多而贱,而是玉蕴含着君子的仁、义、礼、智、信、乐、忠、天、地、德、道等高尚品德。由此可见,汉服文化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气神,承载着“仁、义、礼、智、信”,承载着“温、良、恭、俭、让”,承载着“忠、孝、廉、耻、勇”,古人的道德内涵都在一身衣着里彰显。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汉服文化,时刻提醒自己品行举止要有如玉般的高尚品德。为此,高校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是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和精神文明的一个有效手段。

二 汉服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弘扬中面临的困境

2019 年11 月,课题组面向大学生发放汉服文化问卷调查200 份,有效回收196 份,之后用数据软件对问卷调查进行了分析,发现汉服文化在高校传承与弘扬中面临着一些困境:

(一)面临着形式主义困境

通过表1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对于复兴汉服文化只有16.4%表示支持,26.5%认为只是个人爱好,32.1%认为是形式主义,25%认为是复古行为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

选项 支持个人爱好 作秀形式主义 复古行为狭隘的民族主义 支持复兴有效 百分比 26.5% 32.1% 25% 16.4%

不可置否,社会上确实有这样一种声音,认为复兴汉服文化是一种形式主义,是一种复古行为,是一种狭隘的民族主义。著名文人余秋雨就在公开场合发出过这样的论调:如果中国人都穿汉服就进入了一个民族主义的概念,是一种开历史倒车的行为。高校在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认为存在形式主义确实也是一种无奈的困境。有的大学生认为穿汉服举办各种传统文化活动是一种走秀的形式主义,于弘扬传统文化并无多大益处。本文所提倡的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指的是应弘扬汉服文化中所承载的先进的中华优秀传统道德理念,或者说是精髓的古代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所谓的形式主义抑或狭隘的民族主义无关。

(二)大学生对汉服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参与活动兴趣不浓厚

通过表2、表3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大学生对汉服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参与活动兴趣不浓厚。

选项 网络 同学 朋友 看过或者 参加过 没听说过 其他有效百分比 46.9% 23.5% 19.5% 1% 9.1%

选项 愿意 不愿意 看情况 有效百分比 42.9% 46.9% 10.2%

大部分人是通过网络对汉服文化有所了解,但是基本上都是停留在影视剧表演汉服层面或者浏览有关汉服文化的新闻的浅层次了解上,对汉服文化的内核了解远远不够。亲身体验或者看过汉服文化活动的百分比仅有19.5%,说明高校大学生参与有关汉服文化活动的大学生只是一个小范围的群体。不愿意参加汉服活动的百分比高达46.9%,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潜意识里还是比较抗拒或者说是抵制汉服文化的,选择看情况而定的大学生群体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个群体是属于可以通过宣传推广汉服文化让其支持并喜欢上的潜在大学生群体。

(三)高校缺乏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的相关保障

通过表4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高校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面临着缺乏有效的传承与弘扬机制,缺乏汉服文化专项资金资助,缺乏汉服文化专业机构,缺乏汉服文化专业团队等各类保障条件,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困难重重。

选项 缺乏有效的机制缺乏资金缺乏专业机构 缺乏专业团队 其他有效百分比 37.3% 26% 21.4% 10.7% 4.6%

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高校缺乏有效的机制是造成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的最大困难问题,从而导致大家的普遍意识不够,因此建立有效的机制对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 高校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路径与对策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机制

永恒主义教育流派代表人物美国著名教育家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曾经指出:任何社会都应有大学这样的机构,其目的是对社会的最令人困扰的问题进行尽可能深刻的思考,甚至思考那些无法想象的问题。[3]在赫钦斯眼里,大学应该是理性思考的文化高地,是教会学生追求认识永恒真理的灯塔,而不是一面人云亦云的“镜子”。越是过往能永恒留存下来的经典,越是值得去继承与探索,所以古典学科要在高校学科建设中拥有重要的立足之地。汉服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作为文化继承与传播重地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继承与弘扬汉服文化的重要意义,要构建科学合理的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机制,要在全校范围内开设汉服文化公选课,让更加多的大学生深入了解汉服文化;要组织专业人才给予专项资金出版汉服文化校本教材;要对传承与弘扬汉服文化的先进个人和社团给予引导和支持,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其次,要建立健全高校文化管理部门、汉服文化研究机构、大学生汉服社团、汉服爱好者“四位一体”的协调机制,打造一个由高校文化管理部门主导、汉服文化研究机构智力支撑、汉服社团活动常态化开展、汉服爱好者积极参与付诸实践的由面到点的全方位推进汉服文化传承与弘扬平台,要定期组织召开汉服文化学术研讨会,商讨发展大计,切实解决发展难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推进计划,推动汉服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推动其全面健康快速发展。

(二)拓宽广大青少年了解汉服文化的途径

在西方意识形态和西方文化的渗透下,大部分青年大学生对西方的文化了解反而比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多,要达到让青年大学生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就要不断拓宽广大青年大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渠道。为了更好的继承与弘扬汉服文化,高校要想方设法拓宽青年大学生了解汉服文化的途径和渠道。第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唤醒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高校要善于利用校报、广播站、新闻网、官方微博、官方微信、校内电子宣传屏、校内宣传橱窗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和展示汉服文化的精髓,让广大青年大学生了解汉服文化、愿意亲近汉服文化并主动参与相关汉服文化活动。第二,要善于发现爱好汉服文化的大学生好苗子,组建一个自愿自发自觉的专业的继承与弘扬汉服文化的大学生汉服社团,发挥青年大学生朋辈引领的社交优势,鼓励创新性宣传与推广汉服文化,如可以举办汉服文化DV 大赛、原创汉服文化主题音乐剧、中华诗词朗诵大赛等跟汉服文化紧密相关的汉服文化系列活动,有意识地引导更多的大学生了解汉服文化。第三,利用中华传统节假日为契机,多举办汉服文化体验式活动,如传统拜师礼、相见礼、成人礼等,让大学生零距离体验,感受汉服文化的永恒魅力。[4]第四,鼓励汉服文化走出大学校园,举办汉服文化宣讲进中小学活动、汉服公益体验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汉服文化。第五,鼓励向留学生进行宣传和推广汉服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如湖南科技学院每年都会在一带一路留学生毕业之际,组织“毕业最后一课”,留学生身着国学精英班学子自制的汉服,行传统相见礼,感受汉服文化的魅力。

(三)打造汉服文化传承基地

2018 年5 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的通知》,计划到2020 年在全国范围内建设100 个左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探索构建具有高校特色和特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在教育普及、保护传承、创新发展、传播交流等方面协同推进并取得重要成果。高校要紧紧抓住此次宝贵的机会,申报汉服文化传承基地并力争立项建设。依托基地,组织开展好课程建设、社团建设、工作坊建设、科学研究、辐射带动、展示交流等六大方面的建设,以此推动汉服文化的交流、推广和转化,实现汉服文化传承成果共享。

猜你喜欢
汉服弘扬传统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汉服新“江湖”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上台说汉服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弘扬先进文化 传承雷锋精神
汉服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