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再创造论”在《安徒生童话》译本中的体现

2020-01-07 09:08彭石玉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安徒生译本精品

彭石玉 姚 瑶

(武汉工程大学 外语学院 MTI 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

叶君健,1914 年出生于湖北红安县的一个小山村。“叶君健自六岁起就进入长兄在村中开办的私塾,接受传统教育”[1],这也为他打下了扎实的中文基础。1933 年,叶君健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汉大学,学习外语。

除去中文以外,“叶君健掌握世界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法语、丹麦语、意大利语等七门外语”[2],并运用这些外语创作或翻译文学作品。叶君健是上个世纪一位优秀的多语作家,翻译家和中外文化使者。“虽然叶君健在翻译领域深耕勤劳达半个多世纪之久,卓有建树,然而其成果却很少被系统深入地研究,这就是人们熟知的‘叶君健现象’。”[3]叶君健在文学创作、翻译实践、翻译理论等方面颇有成就,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究。

一 叶君健与《安徒生童话》翻译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创作的童话集,共由166 篇故事组成。一经问世,便引起轰动,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童话作品集之一。上个世纪初,在晚清“学习西方”的浪潮下,一些知识份子开始翻译西方文学作品。周作人、茅盾、郑振铎、赵景深等都翻译过《安徒生童话》或对其发表过文学评论。然而他们所选取的译本都是来自法语、英语、日语等语言的转译本,因而他们的译文难免有失真之处。1918 年, 陈家麟和陈大镫出版的《十之九》,通篇晦涩拗口的文言文,完全失去了《安徒生童话》的童真与童趣,引来周作人的强烈批评。“安徒生童话不仅为现代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是儿童文学理论建构的重要资源。”[4]

1944 年,叶君健受邀去英国进行战时演讲。在此期间,叶君健接触到《安徒生童话》的英译本和法译本,对比之后,发现两本译本均有误译之处。叶君健萌发了直接将丹麦原文的《安徒生童话》翻译成中文的想法。为此,叶君健做了大量译前准备工作。从译本选择上,经过多方对比,叶君健选取了哥本哈根金谷书店北欧出版社1919 年出版的 《安徒生童话集》,此版本曾与安徒生遗留的手稿进行过逐字逐句的比对,可以说是最接近安徒生创作的版本。另外,叶君健还参考了安徒生博物馆于1950 年出版的《安徒生童话全集》,这本书提供了安徒生创作每个童话故事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译者理解揣摩故事的行文基调。

叶君健还利用工作之余自学丹麦文。每个假期,他都会去一个丹麦朋友家中做客,与丹麦朋友全家同吃同住一段时间,目的在于融入丹麦家庭中,更深入地了解丹麦文化。在上个世纪50 年代初,叶君健陆续直接翻译丹麦原文的《安徒生童话》单篇,1955 年出版《安徒生童话》选集,1983 年出版了《安徒生童话》全集。在30 年间,叶君健不断对译文进行多次校对和重译,最终才有传世至今的经典译本供读者欣赏。“在此之前的几十年中,有林纾、周作人、赵景深、孙毓修、顾均正等人对这部作品进行转译,叶译无疑成为了最权威最受读者欢迎的译本,同时也给中丹文化交流注入了更大的活力。”[5]因此,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于 1988年授予叶君健和安徒生一样的勋章——“丹麦国旗勋章”。“这套中译全集经过了中国广大的专家与读者、丹麦的安徒生学者与汉学权威的长时间检验,证明是既忠实于安徒生原著的精髓又富于独创性的。”[6]“在他几十年的努力下,安徒生成为了影响几代中国人的伟大作家,他的中译本也成为世界80多种文字译本中评价最高的译本。”[7]叶君健被称之为中国的安徒生童话之父也当之无愧。

二 叶君健“精品再创作论”在《安徒生童话》译文中的体现

叶君健从事翻译工作和英语创作40 多年,期间提出了自己对翻译工作的看法和理论,即“精品再创作论”。“‘精品’是指一部作品被翻译成另一种文字后,能在该文字中成为文化财富,成为该文字所属国的文学的组成部分,丰富该国的文学宝藏。从这个意义上讲,‘翻译’就不单是一个‘移植’问题了,它是再创造,是文学的再创造。”[8]在文字上精确地传递出原作字面上的意义,那只能勉强传递了文本的意图,那种翻译只是复制,而不是再创造,文学翻译需要揣摩的是作者的诗情和意图,翻译是一种再阐释后进行再创作的文学精品。“他所倡导的精品再创作论要求在翻译文学经典时要进行重新创作,将之转变为在本国文化语境中同样能被欣赏和传颂的佳作。”[9]“译者的学识视野、文学修养、思想情感与原作者的视域产生融合,译者通过对原作的反复咀嚼消化之后,再创作出成为目的语国家的文学精品。”[10]因而在翻译的过程中,叶君健不但力求对原文本的忠实与准确,还强调译者的个性和提高自身素养的重要性,基于自身的文化底蕴,进行适当的创造。“翻译作为一种艺术,必须像任何文学作品一样,得富有创造性。”[11]叶君健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认为安徒生是一个具有悲天悯人情怀的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安徒生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对穷苦人民的生活际遇有着深刻的体察,他的童话不仅是写给孩子的,也是写给成人的。在深刻揣摩安徒生的心理之后,在翻译《安徒生童话》时,他将自己的主张和见解融入译文中,体现出译者的个性和审美。叶君健的《安徒生童话》中译文,语言雅致优美,意境朦胧动人,充满诗情诗意,已成为我国儿童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学世界中的译作精品。

(一)词汇层面

词汇方面,在《安徒生童话》中有一篇童话故事The Little Sea Maid,叶君健将其名译为《海的女儿》,其他人将其译为《小美人鱼》或《人鱼公主》。该故事讲述了一条人鱼为了追求心中所爱之人,甘心丢弃美妙的歌喉,每日忍受刀割的痛苦,最终化身泡沫的故事,体现出小人鱼追求爱情和人类不灭灵魂时的伟大献身精神。叶君健在阅读丹麦原版故事时,一定深深震撼于小人鱼的牺牲精神。在他心目中,小人鱼是汪洋大海的女儿,她高贵又崇尚自由,勇敢逐梦,不惜为梦想牺牲一切,小人鱼是一个柔弱中又不失坚毅的女性形象,他对小人鱼的悲惨结局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海的女儿》的译名相较于其他译名而言,更加贴切地还原出小人鱼的“女性”形象,赋予了小人鱼人性的光辉,寄托了译者对小鱼人赞扬与同情的情怀。

由于叶君健生于民国初年,曾接受过八年的私塾教育,熟读四书五经,积累了深厚的传统国学素养,且其《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工作集中于上个世纪中叶,因而其译文遣词造句较为古朴雅致。例如,在The Little Sea Maid 中,叶君健将The Sea King had been for a widower for many years 译为“海王已经做了好多年的鳏夫”。他将widower 译为“鳏夫”,其他译文将其译为“不过海王的王后已经去世多年”。叶君健将twelve oysters 处理为“一打的牡蛎”。其他译文则直译为“十二只牡蛎”。叶将foundling处理为“孤女”,其他译文为“弃妞”。叶将bride翻译为“新嫁娘”,其他译文译为“新娘”,这类例子不胜枚举。可以看出,叶君健在充分理解词汇含义的情况下,并没有像别的译文那样简单直译,而是用更加富有文采的词汇去代替,极其彰显中文的词藻之美,使译文读起来富有韵调,古香古色。

从词汇层面上,叶君健的《安徒生童话》译文确实如他所倡导的“翻译也要出精品”那样,译者将自身积攒多年的文学修养融入其中,不仅将原文梗概如实传达,更将译文语言锻造地优美典雅,极富文学性。经过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检验,《安徒生童话》叶君健译本证实是中华儿童文学宝库中的当之无愧的明珠。我们这一代人在阅读叶君健翻译的《安徒生童话》时,不仅会为安徒生笔下奇幻的故事所吸引,更深深为译文中的语言之美所打动,这也对广大儿童的中文启蒙大有裨益。

(二)句子层面

“可读性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必要特征,儿童文学的可读性指的是适应儿童读者心理和阅读特点的文学作品的语体特征,具体而言就是流畅、简洁、朗朗上口的语体。”[12]“英汉两种语言在句式结构上存在显著不同,英语重形合,注重显性衔接。”[13]汉语重意合,讲究“意境美”,汉语造句少用甚至不用连接手段,语法和句子成分不完整也不影响句意的传达,汉语是依靠句子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在一起的,注重“隐性衔接”。在句子层面上,叶君健在充分理解原文大意的基础上,做出适当的句子调整,灵活选用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句子,在中文的语境中完美呈现出安徒生童话生动有趣的故事,使目标语读者读之并无任何语言障碍,我们可以来对比下叶君健和任溶溶相同段落的译文。

例1:Fishes, both large and small, glide between the branches, as birds fly among the trees here upon land.

叶:所有的大小鱼儿在这些枝子中间游来游去,像是天空的飞鸟。

任:大鱼小鱼在枝干间游来游去,就像我们这里地面上鸟在树木间飞来飞去那样。

例2:The little mermaid, dressed in silk and gold, held up the bride’s train.

叶:小人鱼这时穿着丝绸,戴着金饰,托着新嫁娘的披纱。

任:穿稠衣戴金饰的小人鱼捧着新娘的托纱。

例3:Especially for her care of the little sea princesses, her granddaughters.

叶:特别是因为她非常爱那些小小的海公主——她的一些孙女。

任:尤其是由于她对小海公主们,也就是她的孙女们的爱护。

例4:She made her old grandmother tell her all she knew of the ships and of the towns, the people and the animals.

叶:她的老祖母不得不把自己所有一切关于船只和城市,人类和动物的知识讲给她听。

任:她要她的老祖母给她讲关于船,关于城市,人和动物的她所知道的一切。

例1 中,叶的译文直接用一个简短的句子就将鱼儿恣意游动的形象与飞鸟联系在一起,而任的句子较长且拗口,不太便于儿童理解,也失去了句子生动轻快的美感。例2 中,叶君健运用了三个含动词的小短句,比较符合中文多短句散句,多动词的特点,节奏明快简练。任译本中将小人鱼的衣着描述作为定语前置,将几个散句整合为一个长句,不太符合中文的句式特点,且定语修饰较之于动词而言是化动为静,失去了动感。例3 中,叶君健运用了破折号去解释说明了同类事物,“小小的海公主”即为“老祖母的孙女们”,信息一目了然,且不破坏前面句子的完整性。任译本中将“她的孙女们”安插在整个句子中,使整个句子显得冗长,信息量负载过多,信息说明不够简洁。例4 中,叶君健将叙事者换为老祖母的视角,并且增译了“关于……的知识”,读起来更加顺口自然,符合中文的叙事逻辑。任的译文中,一句话中多次重复出现人称代词“她”,易让人混淆“她”到底是指“小人鱼”还是“老祖母”,且显得缀缛啰嗦。“关于……..的她所知道的一切”读起来不知所云,“翻译腔”明显,显然是欧化的句子表达,不符合汉语的句子表达方式。

感叹句属于汉语句类之一,一般指用以表达喜怒哀乐等强烈感情的句子。英国著名儿童文学翻译研究专家Gillian Lathey 指出:“早期的儿童文学主要是通过父母师长等读给儿童听。”[14]“儿童语言的美学特征是‘口语化’‘戏剧化’‘音乐化’。”[15]在结合上下文语境深刻揣摩人物心理的基础上,叶君健善用感叹句和各种语气词来表达人物的情绪,使小读者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带着感情出声朗读出来。

例 5:Oh, did not the youngest sister listen eagerly to all these descriptions?

叶:啊,最小的那位妹妹听得多么入神啊!

任:噢,对她说的所有这些话,最小的妹妹能不竖起耳朵听?

例6:She had never known such solitude.

叶:啊,她以前从来都没有体验过这样的孤单!

任:她以前从来不知道有这样的孤独。

例7:They said that there was no place like the bottom of the sea, where they felt so completely at home.

叶:她们就说:“究竟还是住在海里好——家里是多么舒服啊!”

任:她们说水底下美丽多了,而且在外面哪里有在家快活。

例5 中,叶君健将原文的反问语气处理成感叹句,连用两个语气词“啊”,强烈表现出小人鱼对外面新奇事物的渴望,直抒胸臆地表达出其渴慕的心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觉得畅快淋漓。而任译本依照英文原文,运用反问语气,其感情色彩就减淡很多。例6 中,叶君健译本不同于英译本和任译本,他创造性地运用了感叹句,烘托出小公主落魄又孤单的形象,唤起读者同情之心。例7 中,叶君健同样用感叹句加直接引语的形式,正面描绘出人鱼公主姐姐们的心理,她们不同于人鱼公主对人间的渴望,她们更加依恋她们自身的家园——大海。

综上所述,在句子层面上,叶君健译文在句子上多采用归化手法,在句子顺序上并未一一对照原文,而是根据大意做出合理的切分,多采用简短小句,适于朗读,无明显翻译痕迹。叶君健译文多采用感叹句,抒发了强烈的感情,引起小读者的注意。其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基于译者深厚的中文才情,进行适当的再创作。叶君健版《安徒生童话》译本不仅是契合原文的翻译佳作,更是儿童文学的精品。

(三)修辞层面

从修辞角度看,叶君健善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结构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排列,使译文生动有趣,句式整齐,语气强化,进一步拓展深化了文意,使得感情充沛,更能唤起读者情绪。

例8:The sails were quickly unfurled, and the noble ship continued her passage; but soon the waves rose higher, heavy clouds darkened the sky, and the lightning appeared in the distance. A dreadful storm was approaching.

叶:可是船加快了速度,它的帆都先后张起来了。浪涛大起来了,沉重的乌云浮起来了,远处掣起闪电来了。啊,可怕的大风暴快要到来了!

任:几张帆很快地张开,豪华的船继续前进了;但是不久波浪越来越高,沉重的云使整个天空暗了下来,远处闪起了电光。可怕的风暴来了;

例9:And here we feel that even the trees and bushes are akin to us. Here the wild horses gallop across the moors as we saw them in our childhood, and the charcoal burner sings the same old songs to which we used to dance when we were children. This is our homeland. It draws us to it, and here, dear sister, we found you again.

叶:在这儿,灌木林和树木就好像是我们的亲属;在这儿,野马像我们儿时常见的一样,在原野上奔跑;在这儿,烧炭人唱着古老的歌曲,我们儿时踏着它的调子跳舞;这儿是我们的祖国,有一种力量把我们吸引到这儿来;在这儿我们寻到了你,亲爱的小妹妹!

任:在这里,好像连树木和灌木丛都和我们有亲。野马就跟我们小时候看见的那样在平原上奔驰。烧炭人唱那些古老的歌,我们小时候曾合着这些歌的拍子跳舞。这是我们的祖国,爱情的纽带把我们和它连在一起;而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你,我们亲爱的小妹妹。

例10:This was the last night she had to finish her task, or it would all go for naught—all her pain, and her tears, and her sleepless nights.

叶:因为在这最后的一晚,她必须完成她的工作,否则她全部的努力,她的一切,她的眼泪,她的痛苦,她的失眠之夜,都会没有结果。

任:因为她知道,这一夜必须完成她的工作,不然的话,她的所有痛苦、眼泪和不眠之夜都白费了。

例8 中,叶君健连用几个“……起来了……起来了……来了……来了”,使句式排列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感情层层递进,渐渐强烈紧促起来,展示出暴风雨来临时的恐怖气氛,并增译了语气词“啊”,表现人类对大自然灾害的畏惧,在面临暴风雨时的不堪一击,为后续情节做铺垫。例9 中,叶译本中连续几个“在这儿……在这儿……”,读起来如歌谣一般,富有韵律,使人不由自主展开无限的联想,如同和小王子们一起身处那片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土,展现出小王子们对祖国和妹妹深深的眷念。例10 中,几个“她的……她的……”,使痛苦的感情一层比一层深沉厚重,增加了悲剧色彩,渲染出小公主为了亲情无私的献身精神。相比而言,任的译文没有运用排比手法,句式较为松散,情感较为平淡,没有叶译文的情感效果。

三 结 论

在一般人眼中,安徒生只是个给稚儿讲故事的人,因而只需将《安徒生童话》中的故事情节用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通过对安徒生的生平进行详察后,叶君健认为安徒生是一个伟大的诗人和作家,其作品中饱含诗情和人生哲思。叶君健依托个人的人生修养、文化水平、艺术审美,在翻译过程中,选用雅致的词汇,符合中文表达的短句和富有情绪的感叹句,整齐的排比修辞,使《安徒生童话》中译本富含诗情,充满感染力,成为文学翻译的精品之作,叶君健的《安徒生童话》中译本完全应证了其“精品再创造论”的翻译理论,是我国文化宝库中难得的瑰宝,其“精品再创作论”的翻译理论启示我们,翻译要在忠实译本文本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原作作者在进行创作时的精神活动,融入译者个人的审美体验和文学修养,结合目的语文化特征,适当进行创造,创作出真正的文学精品。

猜你喜欢
安徒生译本精品
安徒生的世界
《邓小平文选》日译本的回顾与思考——著名翻译家吉田富夫先生访谈录
跳高者
德译本《牡丹亭》赴欧演出考论——以1936年奥地利“六幕”演出为中心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时光浸染安徒生(外四首)
精品画廊
釉光青精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