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炳郁 发言 丁国婧 录音整理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要发表的是朱子后学对《太极图说》里面最有名的一句“无极而太极”的解释。“无极而太极”的“极”是什么意思?朱子在42 岁的时候曾说过,“极”就是“枢极”,“无极”是要表达出“无声无臭”的意思。朱子又强调,“太极”是天地万物之理,极是理的意思,无极是无形的意思。这样的解释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内容。张南轩有自己关于“无极而太极”的思想,他更重视“无极”,解释方向是从“无极”出发来说明“太极”,“无极”里面有“太极”。“无极而太极”中“无极”的“极”和“太极”的“极”,在朱子的解释中是不太一致的,他说“无极”的“极”是形体的意思,“太极”的“极”是理的意思,或者极致。那么这两个一样的“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这个问题,朱子57 岁与林栗问答时曾强调过,“太极”是有理的意思,“无极”是无形器方体的意思。陆象山和他的哥哥就开始批评这个问题,朱子在与他们讨论当中说,“无极而太极”的意思是无形而有理,然后陆象山就批评说“形”这个词怎么会是对“极”的解释,朱子没有说过“无极”的“极”是形的意思,可是他说“无极而太极”的意思是“无形而有理”,而且说过“无极者无形,太极者有理”。可是他们的论辩当中,朱子慢慢就领悟到了,他的这个解释有一些困扰。这个“极”到底是什么意思?在物体当中,建筑最高的地方就是“屋脊”,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意思,然后“无极”就是没有建筑上面的表示形体的“极”。朱子的后人就开始研究,他们用房间的“脊栋”来解释“无极”的“极”,然后说“无极而太极”的“极”最根本的意思就是有方所形状的,“无极”要说明的是没有这样的方体形状。黄榦的这种解释被饶鲁继承了,后来吴澄又继承了饶鲁。可是朱子另外的一些弟子们,比如蔡沈就有另外的解释,他认为“无极”本身就是没有形体的意思,“无”和“极”不能分开解释。后来王柏这样解释:“无极”的意思在《太极图》里面,只有“太极”没有“无极”,所以就是说,我们看太极图的时候“无极而太极”这句话才有意义,没有这个图的话,这句话就没有意义。韩国大儒退溪先生认为“无极”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没有的极”,或者说“无的极”,另一个解释就是“极的不存在”。“没有的极”,就是“没有形体”的意思;“极的不存在”,指原本就没有形体。
如果一个人继承道统没有自己的发挥的话,就不算继承。孔子对尧舜时期的人而言有什么贡献?在于他提出了“太极”这个概念,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周濂溪有什么贡献呢?他提出了“无极”这个概念。因为以前没有这样的概念,没有比“太极”更深的概念,或者对“太极”的更深的一个解释,所以他就是道统的继承人。周濂溪提出了“无极”的概念,补充了对“太极”的说明,这是朱子对周濂溪的解释。问题是“无极而太极”这个概念,朱子自己解释成“无形而有理”,可是两个“极”,为什么一个解释成“形”,一个解释成“理”?还有就是“无极”的“极”,他解释为“至极”、“极致”的意思。可是“形”当中没有“极”的意思,“理”里面也没有“极”的意思,他解释“极致”和“无形而有理”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问题就还要说清楚。“极”就是建筑最高的地方,最极致的地方,“太极”中的“极”用的具体东西来比喻抽象的概念,用“屋脊”中的最高的地方,来比喻“极致”。这么说的话,“极”的基本概念还是有具体的意思。“无极”中的“极”也是具体的所指,然后再把具体性否定掉,所以“无极”是对“太极”的一种补充。因为“极”是具体概念,别人会误解,而“太极”用具体东西来比喻抽象概念,所以周濂溪提出“无极”来补充。朱子的解释,是比较清楚的。
朱子的一些弟子,像蔡沈就不太注意朱子的这个说明,朱子的大弟子黄榦却注意到了这一点,然后很重视“脊栋”的概念,用来说明“极”这个字。“极”本来是具体的地方,“太极”是比喻,“无极”是把“太极”的具体性给否定掉。黄榦这一脉继承朱子的解释,讲得比较清楚。到元朝时期,对“无极而太极”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解释,元朝思想家王柏对“无极而太极”的解释是《太极图》中没有具体形体的东西,可是还是用圆圈来表示,所以还要再加“无极”的解释。这个说明就没有对“极”的解释,严格地一个字一个字来解释“无极而太极”这句话有点困难。在韩国,从朱子到黄榦等人的解释传统还是不清楚,所以会有学者误解,到后来才有人渐渐发现问题。退溪先生之前以为“无极而太极”的极,都是说的理。“无极”是没有形体的理,“无”是“没有形体的”;“太极”是最高的理。后来发现,没有形体的理已经有了太极的概念,何必再加太极,还是有问题,最后觉得“无极”是否定“极”,“极”是具体的最高的地方。退溪先生以后的很多韩国学者都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还是很复杂的,慢慢解释会明白,书面上看还是会容易有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