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朝晖小学 张红霞
“家国情怀”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内涵,其新时代的内涵与价值即:通过家国认同教育,提升学生对民族、对国家、对政体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认同感,引导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把自己前途与祖国、民族命运联结在一起,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志向。
数学和其他所有学科一样,在传播知识同时,还应是一片特殊的德育园地。《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之一。那么,如何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抓住每一个有利时机,运用适当的方式在学数学、教数学过程中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呢?
数学是一门高度抽象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客观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所以在数学教材中的德育都是隐性的,这就需要我们对教材要深入研究,用心去挖掘教材中潜在的家国情怀教育因素。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里的“你知道吗”这个专栏不仅介绍中华民族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数学史,还介绍中国古代和近代数学家的杰出成就。这些素材就是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生动教材,它让学生知道了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的数学发展有着巨大的贡献和推动作用,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感受到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可以激励学生好好读书,立志献身祖国建设事业。
再例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识数”单元,虽是低年级教材,但在练习中教材也提供了各种有德育价值的素材。(如图)
这看似简单的写数练习,实则是一个很好的环保素材,可以结合认数教学,教育孩子们要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数学教材虽然有些简单、枯燥,但我们可以利用教材“再生”,有目的地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例如: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综合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教材中安排了将1亿枚1元硬币摞起来的高度和30层楼的高度去比较,我们还可以将教材“再生”,让学生把这个高度再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去比,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攀登者》电影片段多角度感知珠峰的高度,知道中国的科考队员不畏艰险,将中国国旗第一个插在珠峰顶上。用生动的富有教育意义材料让学生不仅习得了数学知识,充分感知了1亿是多大的数字,同时还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我们的祖国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有那么多的爱国志士对实现祖国富强做出了牺牲和贡献。
“家国情怀”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修身”是“齐家”“治国”的基础,“治国”是“修身”“齐家”的最终目的。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学课的课堂教学慢慢渗透,最终深入人心。
新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快乐的过程,有探索、有质疑、有收获,在解决困难时磨炼意志,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友善、谦让、尊重、倾听等高尚品格,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的探索过程、发现经历。
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的远》一课,我把学习主动权全部交还给学生。首先把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合理分组,这样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然后,明确小组合作探究的要求,让每个小组自己确定学习目标,明确探究过程。最后,开始实践探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汇报。由于孩子们自制的斜坡与地面的角度比较难准确测量,有的小组成员就共同商讨解决方法,在一次一次实践中,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探究意识、默契程度都得到了提升,也更加融洽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参与的积极性极高,学习效果也很好,它应成为对小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途径。例如:中国数学史宣讲活动,“数学家的故事”讲故事比赛等。
作业是巩固、检验学生所学的一种手段,生活化的数学作业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能有效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作业中蕴含家国情怀,学生也能从中感悟到。
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后,让学生开展题为“居民近5年的收入”“近10年市民拥有家用汽车的数量”等社会调查活动,统计数据,求出平均数,制作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在这个任务中,学生通过调查与计算可以发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在不断提高,他们会意识到祖国、家乡甚至每个家庭都在不断进步与强大,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他们会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在2020年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斗”中,每天都有新闻报道医护人员“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事例,每天都有一组组精确的数据更新。我们可以抓住实事契机,让学生多阅读,多关注,开展“探秘大数据的神奇”数学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社会服务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对祖国建设和民生的改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追求,明确学习目的,立下报效祖国的志向。
在数学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是间接的,是点点滴滴的,是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但只要长期坚持,学生定会耳濡目染,聚沙成塔,学习者的核心素养将随着数学学习同步提升,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