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坚钢 李 琪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上海杨浦滨江时,首次提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断和城市治理理念,深刻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治理的价值取向、治理主体、目标导向、战略格局和方法路径,为推动新时代中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治理、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治理能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论断,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方法,以“人民城市”为核心理念,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立场与治理路径,深刻揭示了新时代中国城市工作的宗旨与方针、主体与依靠、导向与重心、部署与规划。
1.新时代城市工作的宗旨与方针:“属民”“为民”“靠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形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工作宗旨和方针。城市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建设与治理的方向。“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深刻揭示了城市属于人民(属民)、城市发展为了人民(为民)、城市治理依靠人民(靠民)的人民性。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把“属民”“为民”“靠民”的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真正落到实处,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2.新时代城市工作的主体与依靠: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人民是城市的主人,更是城市建设与治理的主体。“人民城市人民建”,明确回答了新时代城市工作依靠谁的问题,深刻揭示了新时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力量之源,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唯物史观的鲜明体现。深入开展新时代的城市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扬群众首创精神。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协力创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宏大历史伟业。城市建设要靠广大人民群众辛勤劳动,城市发展要靠广大人民群众合力推动,城市治理要靠广大人民群众共同行动。发挥人民群众在城市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就要尊重市民对城市发展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美好城市的磅礴力量。
3.新时代城市工作的基础与重心:重心向社区下沉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就在社区。”社区是人们的共同生活体,人民城市重要理念要求新时代城市工作必须把重心下沉到社区、力量集聚到社区、资源配置到社区。推动新时代城市工作重心向社区下沉,就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鲜明地树立起做强街镇、做优社区、做实基础、做活治理的导向,更加注重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让社区更有能力、更有条件、更加精准、更加精细地为群众服务办事,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使社区成为超大城市治理的坚实支撑和稳固底盘。
4.新时代城市工作的部署与规划:统筹安排“三生”“四宜”
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立足于人民,要求一切城市工作都要围绕人民群众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人民群众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城市建设,无论是新城区建设还是老城区改造,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人民群众的需求,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走内涵式、集约型、绿色化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努力创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做好新时代城市工作,必须把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强调的系统性与协调性落实到城市建设、发展与治理之中。要坚持以打造宜业、宜居、宜乐、宜游的城市环境为目标,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把握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三生融合、四宜兼具”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人民城市发展之路。
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推进人民城市建设,必须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让人民城市的建设成果为人民共享,让人民城市的治理效能体现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上。
1.建设人民城市,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民城市的“人民性”定位是以党的性质与宗旨为依据的。建设人民城市,必须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构建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一方面,要增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引领和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整体效应,强化市、区、街道、社区党组织四级联动,推进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扩大新兴领域党建有效覆盖;另一方面,要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领导人民城市基层治理的工作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机制,领导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以网格化党建促进人民城市的精细化治理。
2.建设人民城市,必须把“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城市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切实做到以人民为中心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与治理,就要以“人民城市”理念为指导,建设更加包容、更有温度、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魅力之城。要让城市建设处处见“人”。坚持城市规划建设要以满足人民根本需求为基本方针和重要参数,充分考虑人的宜居性和舒适性,让城市规划体现以人为本,城市建筑可以阅读欣赏,城市设施体现人文特色,寓关怀于细微之中,送温暖于急需之时。要让城市发展时时为“人”。让经济发展的成效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让社会发展的成果体现在人民安居乐业的状态上,让文化发展的成绩体现在人民精神生活的丰富上。要让城市治理事事关“人”。城市运行管理要以人民认可为中心环节,充分考虑人的体验度和安全感;城市服务保障要以人民满意为衡量标准,充分考虑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要围绕群众所思所盼所想所急,推进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治理,持续在解决突出民生难题上下功夫,持续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花更大力气,“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
3.建设人民城市,必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城市治理现代化
在当前形势下,推进人民城市建设,一项关键工作就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城市治理现代化,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目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但这次疫情对进一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一是要加强应急管理,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二是要推动统筹协调,提升城市基层党组织在疫情防控和城市治理等方面的统筹协调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加快构建新时代城市治理新格局。三是要强化科技赋能,要以智能化为突破口,把分散式信息系统整合起来,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在城市治理尤其是社区治理中的深度应用和融合创新,让新兴技术为城市治理赋能,释放治理效能,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共上海市委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带领上海广大干部群众肩负使命、忠实践行,积极探索新时代在社会主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进程中建设人民城市的新路径。
一是准确把握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发展的特点与规律。“上海是世界观察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要把新时代人民城市的建设发展放在党中央对上海部署与定位的大局、全局中进行思考擘画,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传递中国声音,为国家改革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上海在探索超大规模人民城市建设发展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人民城市的属性,把人民的向往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方向,把人民的需求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追求,把人民的痛点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重点,把人民的感受作为检验城市建设发展成效的标尺。充分发挥群众在人民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共建共治共享。要科学认识、顺应和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加快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人民城市建设发展新路子。
二是积极探索新时代人民城市的治理新路。上海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聚焦以人为本、系统治理、科技赋能、重心下移、建章立制等五个方面,积极探索超大规模人民城市的治理新路。在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的前提下,率先构建以经济治理、社会治理、城市治理统筹推进和系统集成为特点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两张网建设,不断提高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有效服务城市高效运行,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三是上海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先行探索。在推进新时代人民城市建设的实践中,上海杨浦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杨浦滨江考察讲话的精神和要求,积极进行人民城市建设发展治理的先行探索。
切实增强人民城市的发展动力。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杨浦按照中共上海市委的部署,深化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促进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闯出了一条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之路。作为全国唯一连续三年被国务院表彰的区域双创示范基地,杨浦点燃创新之火、点亮创业之光、点开创造之路,集聚起一大批在线新经济龙头、“独角兽”和“隐形冠军”企业。
不断提升人民城市的治理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对杨浦把党群服务站嵌入基层社区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我们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干部下基层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在一线知民情、解民忧、聚民智、听民意的“一线工作法”;率先推出“社区规划师”制度,请高校专业规划师团队和群众、企业一道推进社区楼栋微整治、空间微改造、景观微更新;率先实施“政府提、群众议、人大定、政府办”的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表决制,真正实现“人民实事人民定”。
努力彰显人民城市的宜居魅力。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杨浦把“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的做法,嘱托我们在城市发展中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始终为人民谋幸福。我们将让街区宜漫步,全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打造“走得进、待得住、留得下”的美丽街区;让建筑可阅读,“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把杨浦滨江这个“世界仅存的最大滨江工业带”独特的城市肌理充分延续好、展示好;让城市有温度,聚焦“老、小、旧、远”等民生问题,真心实意付出、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