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傅银
摘 要: 小学英语教学中应认识到满堂灌教学模式的弊端,注重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尤其注重在课堂中留白,给学生提供消化、吸收的机会,使其更好地掌握所学,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应做好充分授课准备,把握留白时机,确保教学工作更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留白;教学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留白时,应注重树立明确的目标,把握留白时机,并做好合理的安排,把握留白时间,尤其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留白时间,及时巩固所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更加高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课前留白,准备所学
小学英语课堂前的几分钟应注重留白,要求学生认真翻阅教材,大致掌握要学习的知识点,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以及学习准备。一方面,课前留白时可先告知学生当节课的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要求,明确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使其充分利用留白时间开展自主学习活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留白期间,做好上节课学习内容的回顾,并浏览教材、查阅资料,先尝试着学习新知识,明确哪些知识难度较大不易掌握,在课堂上专心听讲,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2 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一单元内容主要介绍了有关水果的英语知识。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相关水果的英语单词,课前的几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明确了学习目标,预留空白,要求学生先进行自主学习。学生们通过翻阅教材,大致的了解了学习内容,并通过训练学会了主要单词的拼写,如:Banana、Grape、mango、pineapple等。
课前给学生留下空白,要求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个整体的把握,而且掌握了一些新单词的写法,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使得教师更加高效、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课中留白,消化所学
小学英语课堂中应注重留白,适当放慢教学步伐,给学生提供更多思考与讨论的机会,加深其印象的同时,更好的消化所学。一方面,讲解英语单词、短语知识时,留下一定的空白,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发音、拼写等方面的训练,使其能够在课堂上掌握的内容尽量不要推到课下。另一方面,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内容,提高英语口语水平,要求学生在空白的时间段内进行对话训练,牢记对话内容的同时,培养英语语感,使其英语口语更为流利。
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一单元讲解了有关交通工具的英语知识。课堂上为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表达,教师给学生留下空白,要求学生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训练:Where do you live? I live nearby.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I come to school by bike. But on rainy days, I go to school by bus.
课堂上通过预留空白给学生训练的机会,有助于学生真正搞清楚,弄明白所学,并能灵活运用所学开展相关的对话交流活动,熟练的表达乘工具去学校相关英语知识,包括By bike、By bus、On foot等。
三、课末留白,总结所学
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在课末进行留白,给学生留下总结与反思的机会,使其掌握课堂学习的薄弱点,在课下及时地加以针对性的巩固。一方面,课堂快要结束时围绕课堂学习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并留下空白时间,要求学生回顾所学进行思考、解答,以检验其所学。另一方面,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回答问题的情况,总结已掌握和未掌握的知识点,认真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使其在课下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夯实。
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 What a day!一单元介绍了一些描述天气的英语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所学,正确的理解教材内容,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尤其在课末的几分钟设计如下问题,留下空白。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判断如下是否正确:It rained all day on 20th September. They flew kites in the park. They brought lunch to the park.
通過预留空白,引导学生再次阅读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判断,并鼓励其积极反思,总结做题时的出错原因,认真改正,进一步澄清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认识,启发其在以后阅读英语文章时应仔细、认真。
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中为提高课堂效率,留白时应深思熟虑,不能停留在形式上,应认真回顾以往教学经验以及留白教学效果评估,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做好合理的留白安排,其中课前留白,使学生进行学习上的预热,做到胸有成竹。课中留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课后留白给学生留下总结与反思的时间,给其课下巩固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马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9(10):86-87.
[2]柴小兰.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J].课程教育研究,2019(42):119.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洋口港实验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