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明登
【摘 要】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因情而问、相机而问,问在关键处、疑惑处、易错处,才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本文主要从优化提问环境、精准把握学情、掌握提问技能、巧妙设计问题等角度阐述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教学重心也向“学”转移。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要相机诱导,引发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但在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中,问题设计较为随意、目的不够明确,多囿于认知的层面,问题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不利于学生的思维潜能的发掘、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的提问要问在关键、问在重点、问在疑难之处,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他们层层深入。
一、优化提问环境,营造乐思氛围
“前概念”对学生新知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要借助学生的“前概念”,引导学生参与预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在学习苏科版八上《汽化》一课前,由于很多学生对“沸腾”的认识源于自己的生活经验,他们认为在沸腾时温度会很高、有大量气泡产生,这种现象会对物理意义上沸腾的理解产生影响,教者提出问题:物体熔化过程中会吸热,水在沸腾时其能量又是如何变化的呢?教者引领学生借助“前概念”去猜想分析。接着教者用光滑的厚纸去盛水并用明火加热,水沸腾后但纸容器却未燃烧,学生会产生疑惑,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借助于“前经验”,对物态变化与能量转变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把握“沸腾”的内涵。
教师要营造互学的氛围,解放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围绕既定的知识去回答。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亦师亦友,让学生能大胆表达,实现教与学的双赢。师生之间的交流既有教师的发问、学生的作答,也有学生的发问,教师的作答,通过互动反馈学情,实现信息的分享、思维的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长期处于交流的“制高点”,掌握着课堂的话语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抑制,他们的探究欲望被等待讲解所取代,会产生依赖心理,这不利于他们自学能力、批判思维的形成。教师要构建平等关系,不大包大揽,要为学生留有表达的空间,当学生的回答有错误时,教师要表扬值得肯定之处,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获得自己的见解。
二、精准把握学情,合理建构问题
教师要精准地把握学情,要认识学生的知识背景与学习内容的联系,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梳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学习苏科版九上《杠杆》内容时,教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杠杆?哪些工具利用了杠杆原理?学生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到工人师傅用的扳手、剪刀、铁钳,也有学生想到跷跷板、吃饭用的筷子……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引出支点、动力、阻力等概念,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杠杆,并能运用杠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愿意与老师进行互动,或因为他们性格内向,或因为惧怕答错而受批评,或自感能力不足,缺乏自信。教师要改变这种状态,要合理把握问题的难度,设计有梯度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回答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只有让“情”的因素融入到互动之中,才能激发学生爱思考、爱回答的意识。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重构课堂,设计有效的坡度,让他们顺利地抵达目标。
三、掌握提问技能,合理表述问题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合理把握课堂节奏,与小组、学生开展互动交流。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掌握提问的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探究意识的树立。在课堂提问中,我们常以“对不对”“好不好”等浅层次的提问与学生交流,难以刺激学生深度的思考。有时课堂节奏被我们牢牢把控,课堂成为我们的“一言堂”,在自导自演中包办了学生的思考,学生没有思维的参与。教师的提问可以借旧引新,可以联系生活,为学生搭建合适的“支架”,讓学生去思考、分析、联系,能引发深度的思考。如在学习液化内容时,教师提出问题:大家回忆一下,说说什么是汽化现象?液化与汽化是相逆的物理过程,你能依据汽化现象,猜测一下液化的物理过程吗?有没有同学能列举生活中液化现象的实例?请大家分析液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除温度之外,还可能与什么现象有关?请列举实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的感官与物理事实有时会有一定的偏差,会产生认知的冲突,教师要善于利用这种冲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教师根据学生过去的认知或熟悉的情境选择恰当的素材,通过巧妙的引导、层层的递进,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对前概念有所超越,形成新的理解。
四、巧妙设计问题,合理把握梯度
物理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建立联系,拉近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入新的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理可思,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这些生活的内容能消除他们对物理知识的陌生感,帮助学生突破解决问题的障碍。教师要避免提出内容浅显的问题,要刺激学生的深度思考,为教学添加“佐料”,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规划,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如果教师不能把握问题的坡度,就会令学生“无处下口”,会对问题产生惧怕感,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教师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化解成几个小问题,为学生的理解提供“支架”,以降低他们的思维难度。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问题链”,引发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探索,这样能让学生表述出多样的观点,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能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自主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树立生本理念,通过有效的提问开启学生的深度思考,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生活化、情境化、梯度化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打造精彩的初中物理课堂。
【参考文献】
[1]韦兵余.创设认知冲突,促进物理概念教学[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23).
[2]曹键粮,彭朝阳.巧设物理“问题链”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J].物理教学探讨,2018(2).
[3]崔允漷.学历案:学生立场的教案变革[N].中国教育报,2016(6).
[4]魏建国.基于信息反馈策略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