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模式下BI 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设计应用分析

2020-07-25 09:11黄轩安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承包单位优化专业

黄轩安

(1.同济大学,上海200092;2.浙江新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杭州310015)

1 引言

在建筑行业,EPC 模式的合理应用备受关注,加之BIM 技术的应用价值日渐凸显,两者的相互结合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基于此,人们应该重视两者的基本特征,为其有效结合的实现创造出更为优质的条件[1]。

2 BI M技术的基本概念及特征

2.1 基本概念

BIM 即建筑信息模型指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和结果的总称。此项技术的合理应用使得各阶段方案得以优化,同时使施工图纸的设计和施工组织等多个流程趋向合理,实现了全过程的可视化、信息化和数字化,让信息实现有效共享和传递,及时将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

2.2 特征

在建筑行业稳步发展的进程中,传统工程设计都是二维设计,无法将项目的实施效果呈现出三维可视化状态,使得项目决策、设计和施工面临着较大的难度。将BIM 技术合理地运用起来,使得工程设计图纸可以通过三维立体图像展示,以较为直观的形象为设计施工和决策提供支持。此外,BIM 技术在项目建设中,及时规避了信息传递载体的限制,如在工程设计阶段,借助多个专业和多个阶段的碰撞检查,实现对相关数据的合理统计与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处理。BIM技术还可以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完成有效的模拟,还可对施工进度进行分析,对于实际难以完成有效操作的细节,通过模拟的方式进行展示,如节能模拟、日照模拟等。在相关技术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以及采购等多个环节可以进行适当的优化,但由于各个专业处于分离状态,想要整合全部的信息,存在着较大的难度。借助于BIM 技术,可以将建筑工程项目所有的信息进行优化组合,相应的模型也具备着优化工具,确保工程设计更加合理,工程组织的优化具备更为便利的条件。因BIM 集成多种信息,借助于相应的信息中心,可以将较为立体的模拟图呈现出来,同时还能够出具具体的施工图纸,借助于信息中心的错漏碰缺检查和优化模式等,确保出图效果更加理想。

3 EPC模式的基本概述

EPC 模式是指建筑项目承包商,依照具体的合同内容针对项目的施工、采购以及设计等多个过程进行整体的承包,同时针对项目的全过程、进度成本等进行合理化控制的工程建设模式。对比传统的项目建设模式,EPC 模式覆盖的多个环节实现了深度的交叉,这就使得工程项目得到了整体的优化,确保局部设计和施工细节更加到位,为项目投资收益、成本控制能力的稳步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在EPC 模式之下,项目建设的风险往往是承包方承担,业主实际承担的风险有所降低,这就使得承包方可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在总体利益的角度上与业主进行较为合理的洽谈,强化利润获取能力。

4 EPC模式下BI 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设计应用

4.1 标准化设计阶段

积极地运用BIM 技术,EPC 总承包单位可以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及时地完成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设计工作,以免在设计方面出现任何的问题,而造成施工进度迟缓。在工程项目设计阶段,总承包单位积极地借助相应的技术手段,组建BIM 信息中心,构建起项目的全部建筑信息模型。对于预制构件的尺寸和模型,实现较为标准化的处理,稳步落实精细化设计的目标,避免因设计存在误差影响施工全过程。运用BIM技术,可以合理地落实错漏碰缺检查,让更多的工作人员及时了解图纸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不同的专业实现有效协同,稳步地降低工程设计实践中出现问题的概率。图1 为基于BIM 技术的施工进度模拟图。

图1 基于BI M技术的施工进度模拟

4.2 优化沟通和管理模式

在EPC 模式之下,积极运用BIM 信息中心具备的信息共享优势,使得各个专业协同效率稳步提升,同时大大提高了各工作单位之间的沟通效率,让信息资源的交互与共享顺利完成。比如,在预制构件设计的过程中,专业人员需要参与到相应的工作中,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通过将BIM 技术合理地运用至工作实践中,采用信息化模型在软件平台上进行串联流转,使得各个专业人员在基础上落实设计分析工作,将构件生产的要求加以明确,给各专业沟通和协调创造了便利的条件,确保项目管理的整体质量稳步提升。

4.3 优化工程量统计及造价管理

装配式建筑项目具体施工的过程中,积极地融入BIM 技术,总承包单位可以借助BIM 技术的数字化信息技术,完成对工程总量的统计计算与分析,保证了数据统计计算的准确性,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借助BIM 技术,实现工程造价较为合理的预算与分析,并规避设计问题而导致的管线碰撞和设计错误等,大大提升相关的工作效率,实现对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稳步提升总承包的整体收益。

4.4 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

在EPC 模式下,积极运用BIM 技术,可以使多项工作合理的串联起来,如项目的设计、项目的施工和运营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共享等,由此确保项目承包单位和运营单位的信息传递效率稳步提升,促使各方沟通的成效更加明显。比如,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专业往往将施工进度反馈于设计专业,设计专业在获取了相关的信息之后,及时地做出合理化的调整,对其进行合理的整合,将整合之后的信息反馈于施工专业。再者,当项目交付运营之后,总承包单位可以积极地将BIM 信息模型传递于运营单位,由此方便运营单位及时地分析施工和设计等多个方面的基本内容。BIM 信息模型使得项目全寿命周期的信息实现较为合理的传递,在集成化管理模式之下,打破了原有的专业及阶段限制,促使建筑项目的产业资源进一步整合并优化,给项目建设全寿命管理提供了较为优良的契机。

5 结语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BIM 技术在EPC 模式中的应用彰显出较好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在项目建设经营管理中,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项目设计、生产以及管理等全过程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确保建筑行业呈现出现代化发展模式。总体而言,相关技术的利用价值值得推广,但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需要积极关注现代化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寻找合理的途径,促使BIM 技术与EPC 模式实现更为密切的结合,为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欢
承包单位优化专业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民用建筑防烟排烟设计优化探讨
关于优化消防安全告知承诺的一些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农民工工资支付中承包单位的法律风险防范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浅谈变更及工作量确认流转体系优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