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NA内固定与DHS内固定对反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的治疗效果安全性评价

2020-07-25 13:50刘雄业王荣生许育东何立文王伟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股骨出血量切口

刘雄业 王荣生 许育东 何立文 杨 庆 王伟雄

广东省信宜市人民医院,广东信宜 525300

反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发病原因较广泛[1]。反转子间骨折主要是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出现的骨折现象。转子下骨折主要是股骨小转子至股骨干中段部位出现的骨折。临床认为,采用PFNA 内固定治疗方式可有效提高反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的效果[2]。为了明确PFNA 内固定治疗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 机 选 取2012 年6 月~2018 年6 月 我 院接收的90 例反转子间骨折及转子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7 例:男27 例,女20 例;年龄40 ~85 岁,平均(69.3±0.3)岁;反转子间骨折患者为18 例,转子下骨折患者为12 例;交通伤致骨折患者为11 例,暴力致骨折患者为4 例,平地摔倒致骨折患者为2 例;病程1 ~3 年,平均(2.41±0.66)年。对照组43 例:男24 例,女19例;年龄41 ~86 岁,平均(69.7±0.7)岁;反转子间骨折患者为16 例,转子下骨折患者为11 例;交通伤致骨折患者为10 例,暴力致骨折患者为4 例,平地摔倒致骨折患者为2 例;病程1 ~4 年,平均(2.59±0.53)年。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的年龄≥40 岁;(2)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次分组方式,认可本次研究;(3)所有转子下骨折患者均为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2)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s)

组别 n 切口长度(cm)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 47 3.12±0.37 110.47±20.36 50.27±10.42 10.47±0.25对照组 43 5.02±0.16 146.35±20.18 72.35±10.29 11.85±0.25 t 9.526 15.268 11.524 7.598 P 0.015 <0.00 0.002 0.04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1.2 方法

指导患者仰卧于手术床,行全身麻醉,麻醉药效发挥后,借助C 型臂X 线透视机,对骨折部位进行牵引与复位。

1.2.1 对照组采用DHS 内固定治疗 对骨折部位常规消毒,在接近股骨近端外侧作切口,将股外侧肌剥离,将股转子露出。在导向器的牵引下,将导针打入到患者的股骨颈处,置入长度适中的动力髋螺钉,用钢板对动力髋螺钉固定。明确固定位置及效果后,清洗切口后进行缝合。

1.2.2 观察组采用PFNA 内固定治疗 对骨折部位常规消毒后,在患者患侧的股骨大转子顶端1 ~2cm 处作长度为3cm 左右的斜向切口,将股骨大转子顶点显露出来。在股骨大转子顶点稍外侧部位明确进针点,并开孔,将导引针插入到髓腔内,在导引针的引导下,扩大髓腔,选择比髓腔直径小至少1mm 的PFNA 主钉,在C 型臂X 线透视机直视下,调整主钉的深度,在腿外侧作2cm 切口,将瞄准器安装入切口,远端在瞄准器辅助下,拧入1 ~2枚远端锁钉,用于锁钉。近端股骨头内,采用1 枚螺旋刀片替换螺旋钉与防旋钉,将导针打入到患者股骨颈中下位置,外侧开孔,将螺旋刀片顺着导针,直接导入到股骨头软骨下1cm 处,缝合伤口。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治疗后的相关指标[3]。同时,观察两组手术治疗安全性,并发症指标包括髋内翻畸形、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制定临床效果评价标准,(1)显效:术中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无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2)有效:术中出血量较少,骨折愈合时间略短,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少且轻;(3)无效:术中出血量多,骨折愈合时间长,切口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多且严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反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发病群体存在差异,反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群体多以老年人群为主,间接碰撞、跌倒、撞击等,均可导致反转子间骨折。骨质疏松下引发的转子下骨折,多为老年患者为主[4-5]。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骨折内固定方法得到创新。曾有研究指出,将PFNA 内固定方式应用到反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中,可取得突出性的效果[6-7]。

根据骨折的病症类型,为患者选择合理的固定治疗方案是极为重要的[8-9]。反转子间骨折属于反转子间骨折AO-OTA 分型中的313A 型骨折,在股骨近端关节囊外骨折数量发病率中占9%左右。转子下骨折的内侧皮质压缩力相对较高,容易增高外侧皮质前张力,近端骨折受大转子臀中肌和臀小肌的影响出现外展现象,受小转子髂腰肌的影响出现外旋现象。在周围肌群的应力作用下,更容易发生髋内翻畸形并发症[10-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10.47±20.36)mL;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46.35±20.18)mL。该研究结果能够证实,在改善患者手术指标方面,PFNA 内固定方式的效果相对突出。PFNA 内固定手术方式结合两种骨折方式生物学,减少了患者的手术时间,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凸显出该内固定手术方式的早期效果[12-13]。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例数能表明患者所实施手术取得的效果[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仅为2.13%;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95%。该研究结果能够证实,在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FNA 内固定方式所取得的效果更加明显。PFNA 内固定手术方式,更符合现代反转子间骨折和转子下骨折的固定理念,不仅对患者的创伤小,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Liu YW等[14-15]在其研究中,分析了PFNA 与InterTan 钉对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患者的影响,该研究与本研究的相同之处在于,均围绕PFNA 内固定手术方式,分析该内固定手术方式对骨折患者的影响,从并发症和治疗效果角度,证实了PFNA 内固定应用的安全性。

对手术治疗效果的评价,可从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后并发症展开综合评估。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骨折的愈合,可证明手术方式的早期疗效。本研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8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05%。研究结果表明,PFNA 内固定方式的价值较高。PFNA内固定手术是近年来新型的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是在原有PFN 系统基础上进行改进和创新的。与PFN 系统的生物力学特点存在一致性,继承上述系统优势的同时,从创新角度上使PFNA 内固定方式的操作更加简单快捷。

综上所述,PFNA 内固定治疗可缩短反转子间骨折、转子下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整体上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应用价值突出。

猜你喜欢
股骨出血量切口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小切口和标准后胸切口开胸治疗食道癌的效果分析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小切口”立法:地方人大立法新风向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