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 黄文健 李 娜
广东省东莞三局医院外三科,广东东莞 523710
近年来,急性手外伤的临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手部修复的涉及范围较广,且手部具有丰富的神经元,修复难度较大。皮瓣移植作为当下使用较多的外科手术方式之一,其对于消灭创面、修复患者手部缺损具有重要意义[2]。皮瓣移植术后的感染却是一大问题,本研究对急性手外伤患者行皮瓣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研究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我院所收治的急性手外伤患者共538 例,共移植皮瓣1563 个。所纳入患者中,男354 例,移植皮瓣964 个;女184例,移植皮瓣599 个;患者年龄4 ~60 岁,平均(32.2±12.7)岁。患者手部创伤原因统计如下:撕脱伤、车祸伤、机械压伤、切割伤及高温烫伤。其中272 例手掌与手指掌侧皮肤缺损,266 例手背与手指背侧皮肤缺损,患者均为急性手外伤后组织缺损,且存在不同程度的肌腱外露,部分患者甚至出现骨外露情况。入组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
纳入标准:(1)患者均为初次急性手外伤,受伤至送医在24h 内;(2)患者均接受皮瓣移植术。排除标准:(1)患者手外伤为手术复合伤;(2)患者合并存在其他部位的损伤;(3)患者具有精神类疾病;(4)患者存在其他干扰本研究的疾病。
1.3.1 受区准备 给予患者以全身麻醉,并将患者的创面清理至无污染及失活组织,以减少对手术的干扰。患者若存在骨折,则给予适当固定。对患者的神经、肌肉、血管进行适当吻合及修复。保持皮肤的清洁性,并对有需要的患者给予指甲修剪。
表1 皮瓣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
1.3.2 皮瓣准备 参考患者的创面面积、深度及形状,选择颜色与质地接近患者受损处的皮肤,优先选择邻指皮瓣,其次大鱼际皮瓣与腹部皮瓣。本研究选用347 例邻指皮瓣、106 例大鱼际皮瓣以及85例腹部皮瓣,直径均大于创面1 ~2cm,所选皮瓣血运较为丰富。
1.3.3 皮瓣移植 将选好的皮瓣进行断蒂,并转移至患者受区;在手术显微镜支持下,对皮瓣周边与创缘后血管进行吻合。给予患者适当的抗生素药物,以防感染。
1.3.4 病房准备 患者病房应保持通风,灯光明亮,恒定病房温度为25 ℃,恒定病房湿度为50%~60%;病房内设置烤灯;病房以紫外线进行杀菌消毒,1 次/d;病房内地面以84 消毒液进行清洁,1 次/d,病房内的设施以湿式清洁,1 次/d;保持患者床位清洁。
根据患者的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温度,毛细血管是否充盈以及患者术后体位、接触事物等进行判断。
本研究患者538 例,移植皮瓣1563 个,126 个移植皮瓣产生感染,1437 个移植皮瓣未产生感染。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产生感染的皮瓣中,其年龄≥40 岁、外伤较重、创面未清洁、未及时就诊、伤口污染物多与皮瓣面积大的比例高于未产生感染的皮瓣(P <0.05),见表1。
采用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将表1 中P <0.05 的因素纳入分析。结果表明,年龄≥40 岁、外伤较重、创面未清洁、未及时就诊、伤口污染物多与皮瓣面积大是皮瓣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2 皮瓣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本研究共分析了538 例患者、1563 个皮瓣,其中产生术后感染的皮瓣有126 个,移植皮瓣术后感染率8.06%。本研究进一步对皮瓣移植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急性手外伤患者的年龄、外伤程度、创面清洁程度、伤口污物残留、创伤后就诊时间及皮瓣面积均具有一定关系。结果表明,年龄在40 岁以上的患者,其术后感染的几率要大于40 岁以下的患者,说明患者年龄越大,其抵抗能力呈反比减弱。患者外伤程度的轻重、创面清洁程度及伤口污物残留亦是起决定作用的外因,以上条件会增加患者伤口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且不清洁的创面会吸引喜好腐食的细菌微生物,污物可加重吸引,增大感染几率[3-6]。此外,患者在发生急性手外伤后,若不及时就诊,则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亦增加了术后感染的风险。术中移植皮瓣的面积大,患者取皮瓣部位及移植部位,均面临感染增加的几率[7]。
3.2.1 一般护理 术后,引导患者回到病房,指导患者以正确的体位,并患者制动。控制病房室温在25℃,控制湿度在50%~60%。病房内应保持干净卫生,不大声喧哗,禁止在病房内吸烟、喝酒等。
3.2.2 监测生命体征 给予患者24h 心电监护,同时监测并记录患者的血压情况、心率快慢、呼吸以及血氧饱和度,每1 小时1 次,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趋于平稳,无明显波动。
3.2.3 体位护理 向患者宣讲体位与皮瓣存活之间的关系,告诫患者不良体位对皮瓣的蒂部扭转、受压及折叠的影响。同时,向患者宣讲固定体位的必要性,监督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耐心讲解关于体位的原理,并回答患者的疑问,以此取得患者的理解,使患者能够有效配合护理工作。患者若行带蒂皮瓣移植手术,则在术后应卧床1 周,且在卧床期间,患者尽可能不大幅度翻身、坐立,甚至行走。指导患者合理安放患肢,选择适中的位置,如略高于心脏的位置,过高则影响血液循环,过低影响静脉回流,易产生组织水肿。适时给予患者以三角巾进行固定。严禁患者以侧卧体位进行活动,对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均能产生不良影响。
3.2.4 患肢观察 术后,给予患者患肢以良好的固定,并以记号笔标识,以此保持患者患肢皮瓣不受影响。做好相应措施,以防止皮瓣蒂部的物理形变导致血流供应不畅。患者若于腹部取皮瓣,其患肢应以绷带进行固定,肘部应以垫高,以达到与腹部同一水平,制动患肢,固定皮瓣覆盖的创面,并缝合,以敷料包扎。患者在接受固定处理后,护理人员在夜间应加强查房巡视,注意患者是否因睡眠导致动作,从而影响皮瓣。若有影响,及时联系责任医师。
3.2.5 皮瓣护理 对患者的患处末端进行严密观察,并记录其皮瓣颜色变化、温度、张力及毛细血管反应,及时为患者更换伤口局部的敷料。准确判断患肢情况,如颜色红润、温度正常、张力良好、毛细血管反应良好,即为正常;颜色苍白、温度降低、弹性降低,则静脉回流受阻[8]。如有不良影响时,护理人员应及时联系责任医师进行处理;若患处血运良好,则在术后1 个月左右,为患者进行断蒂操作。
3.2.6 维持有效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情况是否良好,关乎移植皮瓣的存活情况。患者若出现血液供应问题时,及时为患者进行补液,甚至为患者进行输血,并以低分子右旋糖酐与罂粟碱类药物进行解痉及抗血栓对抗治疗[9]。
3.2.7 饮食护理 在患者恢复早期,不宜进食辛辣油腻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患者的胃肠道功能稍有改善时,则以蛋白质丰富、维生素丰富及胶原蛋白丰富的食物作为患者的进食物质,如鱼肉、猪肉、鸡蛋、青菜等,对患者的抵抗力具有增强作用,且可减少患者的瘢痕产生,为患者保持较好的消化功能,促进恢复。
3.2.8 抗感染护理 在医师指导下,对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并对患者进行体温监测。以无菌操作为患者更换敷料,并观察伤口敷料的渗出情况。注意皮瓣蒂部,严防蒂部感染。嘱咐患者切勿让患处沾水,保持患处干燥。一旦患者皮瓣部位出现坏死,则以酒精为其湿敷。每日为患者病房以紫外线进行消毒,保持病房空气流通。
3.2.9 疼痛护理 术后,为患者及时采取止痛措施,防止患者的血管痉挛,进而影响血运。为患者妥善包扎并固定,包扎力度不一过大,包扎不宜过紧。适时为患者准备止痛泵进行止痛,或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减轻痛苦,如看电视等[10-13]。对于患者的护理,应采取较为轻柔的动作,并对患者情绪进行稳定。
3.2.10 心理护理 适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以获取患者的内心想法。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谨防患者出现不良情绪,必要时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3.2.11 肢体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被动运动,以无损伤的手指为受损手指进行屈伸活动,注意活动力度,谨防皮瓣牵拉。在患者断蒂之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步行活动,并锻炼患者的关节旋转、屈伸功能。在患者拆线之后,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锻炼,如握拳、手捏等。
3.2.12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教会患肢正确的自我锻炼方法,并嘱咐患肢每日进行训练,注意自身活动幅度,切勿操之过急。告诫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多加注意患处,谨防外伤再次侵害该部位。
皮瓣移植是当下用途广泛的外科手术之一,其对于皮肤缺损的改善效果良好。患者接受手术后,其患处的血运情况良好,皮瓣成活率高,且对于患者患处的皮肤收缩度、颜色的改变较小,对本身的生理功能恢复较好。但皮瓣移植常会因各种原因导致感染,如何控制好感染因素,并在患者的术后护理中进行良好干预,则成为当下皮瓣移植术后的难点[14-15]。本文针对性研究,在急性手外伤患者皮瓣移植术后的护理中,分析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对具有危险因素患者的护理,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