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ie 蔡金萍
年份采收报告似乎只有行业人士关注,消费者似乎并不太关心这类专业的报告。然而年份收成好不好,不仅会直接影响葡萄酒的质量,也会影响市场的供求,进而影响部分葡萄酒的价格。所以,年份收成是怎么影响葡萄酒的质量的呢?这一期我们将编辑部调研的年份采收报告分享给你们,好让大家了解我们推荐葡萄酒的依据之一。
The consumers dont seem to care much about the annual harvest report, it seems to be for those working in wine industry professionals. Actually, the harvest will not only connect to the quality of wine, but also the market supply, and then the price. So, how does the vintage affect the quality of the wine? We share the harvest report with you here this issue, that everyone can understand one of the basis for our recommendation of wine.
总有人认为年份采收报告是做给行业人士看的,消费者似乎并不太关心这类专业的报告,只要酒好喝不就足够了嘛。是的!不过时下越来越多智慧型消费者在甄选自己心仪的商品时,似乎越来越喜欢看那些专业的科普和测评。从美妆博主到美食博主,从知乎到公众号,那些高赞高阅读量的专业文章足以说明如今的消费者越来越讲求买得明白,用得放心。
年份采收,跟消费者有没有关系?
年份收成好不好,真的会直接影响葡萄酒的质量和市场供求。对于葡萄酒收藏者来说,好年份跟质量高低和葡萄酒的陈年潜力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还会影响葡萄酒的价格;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碰上受灾严重的年份,一方面葡萄酒的产量受影响,会直接影响到终端的价格,只是由于目前国内的葡萄酒行业属于市场培育的上升期,加上国产酒和进口葡萄酒供应充足,市场此消彼长,中低端葡萄酒供应链端的价格涨跌,往往被进口商和经销商给消化掉了,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其实并不太明显。
所以,一般的消费者选酒,确实不用去阅读那些专业又冗长,甚至有些枯燥难懂的年份采收报告,需要的时候,或许保存一份全球各大产区的年份评分就可以。但如果你有收藏的需求,或者想做个精明的智慧饮家,考究哪个年份的酒可以多买一点,今年更适合喝哪个国家或哪个产区的葡萄酒,那么年份采收报告还真的值得你花点儿时间。
为什么呢?因为葡萄酒基本可以归入农产品,酒农们年年靠天吃饭,葡萄收成好了,更容易酿造好酒,尤其是更少添加,酿造更原生态的好酒。所以在葡萄酒的世界里,有大年和小年的说法,比如大家熟知的1982年的拉菲,为什么那么有名那么贵?一是因为拉菲在亚洲,尤其是中国消费者中知名度如雷贯耳,二是1982年份对于拉菲酒庄和这个产区来说,都是个妥妥的完美大年。有限的产量,更多追捧的人群,物以稀为贵加上完美大年,价格想不贵也难。所以,对于有采购需求的朋友来说,不仅年份评分应该好好研读一番,作为年份评分背后支撑的年份采收报告,有条件也应该读一读。
《葡萄酒》杂志的读者中,有很大一部分还是酒圈人士,他们一部分是葡萄酒行业的从业者,一部分是资深饮家,不但对葡萄酒专业领域发生的事件保持关注,对葡萄酒领域的知识也保持着孜孜不倦的探求。所以,我们也乐于将自己调研的年份采收报告,分享给行业读者的同时,也分享给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们,好让你们明白,我们在给你们推荐葡萄酒的时候,所基于的依据之一。
中国葡萄酒产业有没有年份采收报告?
每每谈到年份,大家总是先想到法国的波尔多、勃艮第,又或者意大利的ABBBC等著名的葡萄酒或产区。是的,因为不同国家,不同产地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都有不小的差异,年份必须按产地区别对待,尤其是那些遵循传统种植与酿造工艺的旧世界葡萄酒产国。
在进口葡萄酒领域,由于我们远离原产地,每年深入产区做一手报道的理想难以实现,幸好在全球范围内,葡萄酒是个成熟的产业,每年都有相关机构做针对性的采收报告,所以编译并结合行业人士的采访,可以针对性地为中国读者专门做一个专题。只是,日渐受瞩目的中国精品酒,评分参考虽然越来越完善了,但整个行业只有短短20多年的历史,相关机构还没有成熟的采收报告,只有少数精品酒庄会对消费者发布他们记录的酒庄当年的年份采收报告,比如在香港上市的怡园酒庄。
那么,要怎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葡萄酒产区的年份采收情况呢?我想起一位长期奋战在葡萄种植与栽培一线,近几年来一直在宁夏、河北、北京房山、山东、新疆等产区给中国许多顶级或精品酒庄输出酿酒顾问服务的廖晓燕,她是克洛维斯(CLOVITIS)国际酿酒顾问团队的创始人,她的战略伙伴是世界顶级顾问波尔多团队OENOTEAM,自2013年起就服务于中国产区,拥有国际最先进的酿酒技术实验室,对中国几大葡萄酒产区的葡萄种植和栽培,以及酿酒等情况都非常熟悉。
原本是就中国葡萄酒产区采收情况做的采访,但一番交流下来,不仅了解了她参与的几个重要产区的收成情况,还收获了很多酒庄收成与酿造之間的解读,那么这一期,在给大家送上全球各大主流产区年份采收报告之余,也跟大家聊聊年份收成对葡萄酒酿造和终端市场的影响。
从2019年中国产区的收成说开去
“咱们2018年不是受灾嘛,受灾之后,大片的葡萄园受了影响,2019年的产量整体上有上升。以贺兰神酒庄来说,正常我们每年新种的一些葡萄园是有产量的,每年葡萄总产量应该是增加的,但因为2018年受灾之后,为了避免发生类似的情况,我们对酒庄现有的(葡萄)架型方面有一些优化。”但她也表示,2019年虽然收成比2018年好多了,整体产量跟2017年差不多,但按照葡萄园面积来算的话,实际上是减产的。
“减产意味着对酒庄来说整体收益是下降的,但从质量来看,2019年我们服务的几个小酒庄出现减产,但减产并不是坏事,相比天灾之后,是这几年质量非常棒的一个年份。我们2019年采收的酿酒葡萄,在现场看,不管是颜色和香气,还是整体的酸度,我觉得这几年除了2015和2016两个年份之外(因为现在酿造还没有完成),可以预见2019年是非常棒的一个年份。收成讲究大年和小年嘛,所以宁夏产区的收成,从产量方面看是小年,但从质量方面看是大年。”
“怀来产区我们也参与了。怀来产区这几年的收成都还是比较稳的,葡萄质量也非常不错。”她喜滋滋地告诉我,2018年西北产区多数都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但2019年除了河北怀来和北京产区有一些许雨水的影响外(主要是在比较娇贵的白葡萄方面),整体上没有什么受灾的情况出现。“所以,2019年份天灾方面影响很小,从收成来说,葡萄很干净,整体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怀来产区应该算是丰收的年份。我们参与的酒庄和葡萄园,管控都做得不错,收成质量也很好。虽然比起2018年,也有些酒庄存在没有在该收的时候及时采收,导致葡萄出现一些烂果的情形。”
从廖晓燕参与的几个产区来看,2019这个年份,北京、宁夏和怀来三个产区都非常棒。而新疆产区,用她的话来说,基本上受天灾的影响比较少。
葡萄酒年份的差异
我问她这是不是意味着新疆的气候相对稳定?她说是的:“新疆算极端气候,因为本来气候已经是极端了,再有大幅降雨的情形比较少,即使下雨之后,因为天气比较干燥,马上就直接蒸发掉了,所以对酒庄的影响很小。”这是否又意味着对于新疆产区来说,年份差异其实并不太大呢?她表示就目前他们参与的这么多酒庄来说,年份差异还蛮小的,但宁夏、怀来和北京,包括烟台这些产区受年份影响则更明显一些。
“越靠西北年份差异稍微小一点。但宁夏这一片,这两年比较明显,可能是因为我们种植方面经验还有受影响。产区比较新,经验在积累当中。现在怀来、贺兰山东麓这一片产区,山脚下的位置当然是最好的,这些地块都在种葡萄。但问题是,我们离山近了,下雨比较急的时候,如果之前的防护工程没有做到对应的等级,就要受影响。比如2018年的时候贺兰山东麓因为下雨,加上防护工程不足,随着积水等东西集到一起,导致潮湿度增高,进一步引致葡萄腐烂的情况。这两年政府加大了防汛工程,及时排水及时走水,地面不积水,洪水能及时疏导的话,根据宁夏天气干燥的情况,葡萄受影响的程度就小多了。”
“其实年份越好的时候,人为的干预是越少的,就是你只要把葡萄的质量表现出来(就好)。”她谈到了葡萄酒世界里关于大年和小年的区别。所谓大年,就是指年份非常好;所谓小年,则是指那些气候和收成都不太理想的年份。“2018年,我们的干预是非常多的,那是想尽脑袋要想出十八般武艺,才能把这个酒的酿造水平不要被拉下去……完了之后抓住一部分没有受到影响的,做一些高端酒,当时抓破脑袋去想方案。”2018年是一个比技术水平的年份!
灾害的反思
采访期间,廖晓燕数度提及宁夏2018年的自然灾害,尤其是7月和8月轮番暴雨引发的山洪,但她谈及更多的是反思,更让我们对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有了更多的认识。只要你足够客观,就会发现,虽然灾害的发生我们都不希望看到,却也提醒了我们,有很多的工作,我们必须要提前做好。“完全是的。大家可能觉得葡萄在这种干燥的气候中,比如种在大西北,种在新疆,天气干燥、雨水少,不需要人为的过多干预。尤其是现在提倡和流行有机酒、生物动力法等概念,认为葡萄种植不应该打农药,不应该去防护。怎么说呢?理论上方向是对的,但问题是咱们现在葡萄种植在架型方面,因为(冬季要)埋土,葡萄离地面本来就低,我们总觉得好像空气这么干燥,不用去防护。实际上,这还是经验不足形成的。都不允许防护,宁夏2018年遇到的灾害怎么办?”谈及贺兰山东麓的洪灾,她告诉我们:“哪怕(葡萄园)有一片有积水,霉菌一旦出现,它在树上可以挂着,会留很久。宁夏2018年发生这些状况之后,大家就意识到不是西北地区干燥就不用去防护,可以高枕无忧了。”
“现在种植方面已经在提高了,2017年夏天的雨水已经给了不少酒庄预警,2018年因为是广泛性的,说明很多人大意了。如果说我跟你的葡萄园在一起,我没大意,但是你大意了,我们这两三百亩葡萄园连在一起,如果你没及时防护,大片污染,哪怕我做得再好,我多多少少也会受影响。”廖晓燕表示:2018年受灾后,贺兰山产区做了大改造,然后部分酒庄也做了改造,导致2019年收成在产量上受到不少影响,但葡萄质量方面上升非常明显。其实像波尔多也一样经历过这些调整,只是他们的产业发展得比较早,很多优化和调整都已经完成了。然而,即便是这样,他们也一样会经历新的挑战,比如2017年整个欧洲主要葡萄酒产国都经历了霜冻、冰雹等极端天气灾害,导致那年餐酒供应市场引发了剧烈的波动。
自然酒和生物动力法,市场流行怎么看?
谈及近几年市场上刮起的自然酒风潮,生物动力法和有机种植和酿造的概念开始越来越风行,受国外消费者或主流媒体和记者的影响,有些庄主也在尝试有机种植和生物动力法。对于一直在葡萄种植和酿造一线战斗的廖晓燕来说,有点左右为难:“问题不是每一个地方都具备这种条件。”她提起此前不久有媒体报道:去当地走访的时候,跟酒庄谈及这个,很多酒庄主表示“也是被绑架”。因为现在主流媒体都在提倡有机,提倡生物动力法,好像你不做有机,不做生物动力法,你的葡萄就不好,你的酒就没办法卖,因为你的酒不是健康的,于是倒逼了这些庄主想办法去转有机种植。
“即使在波尔多这些地方,雨水也经常会发生。”廖晓燕在波尔多工作和生活了很长时间,加上和波尔多著名顾问团队0ENOTEAM合作多年,这些顾问在波尔多很多顶级酒庄担任葡萄种植和酿酒顾问,不仅了解中国合作产地的葡萄种植和酿造情况,对波尔多更是熟悉。谈及我们曾在新闻报道里或市场上听到在波尔多也有冒充有机酒或者取得有机和有机认证后也存在打农药的事件,她表示因为有严格的限制,有一些庄主转有机之后遇到灾害或病害,到最后没有办法之下便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因为现在大家都很难,很多酒商不是做种植的,他们也不理解,庄主也不会去跟他讲我是怎么做。”
其实要客观地去评估自己酒庄团队技术基础是否存在做自然酒、生物動力法这样的技术条件,“不要还没学会走路,我们就想去跑。”廖晓燕说。她还提起去年在波尔多参加2018年份的期酒周,当时也有自然酒主题品鉴,召集了100家酒庄,大概300款酒,当时品完她就表示自己不敢喝自然酒:“他们这些有水平、有技术、有实验室支撑的强大的团队,做出来的100多家酒庄的(自然)酒,居然只有10-20%才能喝。”她还说起自然酒的无添加和完全不干预酿酒哲学:“运气好一点什么反应都没有,运气不好拉肚子是可能的……”
诚然,自然酒的酿造,有机或生物动力法都是需要条件的,不是每一个地方或每家酒庄都适合。然而,酒商的引导和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让一些缺少经验的庄主也在跟风试水,就像廖晓燕谈到的还是销售的问题,大家在迎合市场去酿酒:“老外有个说法‘蛇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会吃自己的尾巴了,我们自己在给自己下了一个陷阱。就是说大家现在没有办法跳出这个(怪圈)。”
有机种植也好,自然酒或生物动力法也罢,不管你是消费者还是酒庄,如何取舍关键还在于你信奉哪一种哲学。但不管选择哪一种,至少关注年份,在干预少一点的好年份里多囤一些好酒,总归是好的,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