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堂
领导干部作为治国理政的“关键少数”,不仅要会讲、会干,也要会写。写作水平高的人常常被人们称为“笔杆子”,“笔杆子”中的领军人物则被人们尊称为“一支笔”。曾经长期担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同志,就是著名的“中共中央一支笔”。对领导干部而言,“笔杆子”体现的不是一种单纯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而是一种政治思考力和综合领导力。提高“写”的能力,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
博学多识是前提。一个人写作能力的背后,其实是知识积累、思想修养和实践锻炼的结果。“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作为领导干部,必须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努力学习与自己工作领域相关的东西,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打牢理论功底,增加知识储备。这样,写起来才能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有观点、有见解,真正能够吸引人、打动人、鼓舞人。
勤记善积打基础。作为领导干部,要养成勤記、善积的好习惯。勤记、善积贵在有心、上心、用心。读书、看报,出席会议、参加学习培训,把其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和观点随时记录下来,不仅能够积累有形的物质资料,还能积累无形的精神资料,也就是要善于从勤记、善积中发现值得重视、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以及自己的感悟。这对提高写的能力和水平大有裨益。
潜心静思出灵感。领导干部一定要善于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对党的一些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要及时、深入、系统地进行学习、研究和思考,准确把握其观点、体系和脉络。对初步形成的文字材料,要反复研究、思考,反复比较、推敲,反复提炼、升华,增强逻辑性和针对性,使文章具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文字是有形的思想,思想是无声的力量。愿更多的领导干部能够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写出来,不必追求最后都成为“政治家、专家、学者、思想家和文章家”,但至少对工作是个促进、对社会是个贡献、对个人是个锻炼和提高。既如此,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