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净
(吉林省白山市传染病医院,吉林 白山 134300)
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属于一种肝脏疾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乙性肝炎病毒感染所导致的,该疾病具有死亡率高,病情复杂、进展较快的特点[1],所以在临床上需要配合良好的护理工作,才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2]。为了进一步降低该疾病的护理风险,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通过护理风险管理能够及时发现风险问题并且进行解决[3]。本次研究针对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具体研究内容如下所示。
病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6月~2019年7月,在这个期间收治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是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包括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在27岁~57岁,平均年龄为(40.17±1.74)岁。对照组中16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在26岁~59岁,平均年龄为(40.21±1.75)岁.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护理风险管理。首先要按照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的护理实际情况进行护理风险识别,将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统计和记录,其中主要包括导管滑脱、跌倒、导管阻塞、压疮等。目前引发护理风险的主要原因为人为因素,大多数都是由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力度不够,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较低以及护患沟通不够等情况导致的。所以护理人员需要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以及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护理风险管理方案的制定。其次要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护理人员在检查各个病房的防护措施的时候,必须要尽早及时的发现问题,以免对患者的身体安全造成危害。如果相关护理风险是由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所导致的,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最后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护理人员掌握的综合技能水平。针对一些不会与患者进行沟通的护理人员,要加强交流沟通培训,这样能建立一个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还要培养护理人员树立一定的风险预判意识和法律意识,在护理工作中约束自身行为。
观察分析两组护理效果、Tbil、ALB、CHE、Cr等肝功能水平。
通过SPSS 17.0检验相关数据,对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x2值检验,其他肝功能水平进行t值的计算,P<0.05的时候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93.1%,高于对照组的62.07%,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在Tbil、ALB、CHE、Cr等肝功能水平均要优于对照组,详情见表2。
慢性乙性肝炎肝衰竭所引发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属于一种肝脏损害类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肝性脑病和腹水,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而且在临床上的治疗难度比较大[4]。如果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很容易病发多脏器功能衰竭,也大大的增加了死亡率。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慢性乙性肝炎肝衰竭疾病治疗过程当中,联合护理管理工作可以进一步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5]。通过良好的护理管理,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护理工作,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水平,进一步加强了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6]。目前在医疗护理服务当中,相关的风险管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护理风险管理方式目前在临床护理当中的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护理人员只有不断提高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尽量减少人为因素所导致的危险,同时也能够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7]。
表2 两组肝功能水平比较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观察组在Tbil、ALB、CHE、Cr等肝功能水平均要优于对照组,P>0.05。
总的来说,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在临床上的护理安全度,进一步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