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素丽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颈椎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变改变为基础的临床综合征病,多是因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等病因所引起,患者会出现颈部僵硬、上肢麻木等症状,病情严重时还可伴有头晕头痛、肩背部疼痛、肌肉萎缩等表现,对日常生活及工作具有一定影响[1]。为使该类患者获得更加理想的康复效果,我科为部分患者实施了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措施,现将护理效果阐述如下:
将我科在2018年7月~2019年8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小组,共104例。研究对象是由60例男患者与44例女患者所组成,年龄分布在45~75岁范围内,平均(59.3±6.1)岁;病程在0.5~11年之间不等,平均(3.9±0.6)年。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2例;对二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呈现出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
参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案,包括用药指导、健康宣教、心理疏导、注意事项告知等。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措施,如下:
针灸:指导患者取仰卧位或坐位,选取风池、百会、大椎、颈夹脊、内关、太冲等穴位,采用华佗牌毫针进行针灸。先在患者百会穴向后平刺0.5寸,在风池穴位针刺0.05寸,之后在内关与太冲穴上垂直进针1.0寸,最后沿着脊柱方向对大椎穴针刺0.5寸;按照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进针,得气候留针30 min。
推拿:在针灸同时,指导患者取坐位,护理人员先要站立于患者背后,对其颈部双侧肌肉及韧带进行双手揉按,时间以10 min为宜,使肌肉放松。待取针之后,护理人员绕到患者前方,利用双手中指对患者的风池穴位进行按压,力度由小到大,强度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宜;接下来再对大椎、百会、内关等穴位进行按揉,手法同上;之后再对肩胛带区、肩胛背区以及肩胛肩区进行按揉,每次推拿时间为30min左右,1日1次。
①NDI指数评分:在护理前、一个月后,利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调查问卷对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估,共包含疼痛、活动范围等10项内容,无症状为0分,严重症状为5分,评分范围为0~50分,评估值越低说明颈椎功能越良好[2]。
②护理满意度:为患者发放调查问卷,由其对护理服务进行不记名评价,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n,%)的比较结果分别予以t值和x2值验证,并以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的检验标准。
护理前,二组患者的NDI指数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一个月后,实验组的评估值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见表1。
表1 二组患者的NDI指数评分对比(±s,分)
表1 二组患者的NDI指数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护理前后对比t值 P实验组 52 35.8±4.5 7.2±1.5 43.4787 0.0000参照组 52 34.9±4.8 12.1±2.2 31.1380 0.0000 t 0.9864 13.2701 -- --P 0.3263 0.0000 -- --
实验组中,有44例为非常满意,7例为一般满意,1例为不满意,满意度为98.08%(51/52);参照组中有28例为非常满意,17例为一般满意,不满意7例,满意度为86.54%(51/52);组间比较x2=4.8750,P=0.02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颈椎病在中医里属于“痹证”范畴,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经络受阻、气血不畅而形成,临床治疗及康复护理应以舒筋活血、疏通经络为主。中医针灸法能够有效改善颈部周围微循环,改善颈椎及脑部血液供应。将针灸与推拿法联合应用,二者发挥各自作用及优势,能起到良好的舒筋活血、疏通经络之效,可有效促进肌肉关节运动、松解局部神经及软组织,从根本上减轻颈部僵硬、头晕头痛等症状。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颈椎功能评分优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也更高,组间对比P<0.05,这一结果也充分体现出了中医针灸推拿法的开展价值。
综上,为颈椎病患者实施中医针灸推拿护理方案,可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护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