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院区建设现在时与未来时

2020-07-24 05:40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9期
关键词:院区医疗医院

新院区建设,承继以往愿景,融汇当下思维,亦为未来设定新的方向。

绍兴第二医院院长葛孟华每隔几天就会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一张照片,记录夜晚的院区景色。

他发的最多的那一张照片中,最为显眼的,是一栋通体红色的小楼,始建于1910年的绍兴福康医院,是该院的前身,毗邻绍兴著名历史文化景点——鲁迅故里。

最新消息,绍兴第二医院的兰亭院区即将开建,占地面积接近现院区的两倍,总投资预计超20亿元,按三级综合性医院功能建设。

在葛孟华看来,几年后,老院区和新院区具有不同功能:前者将延续传统,服务区域;新院区将承载希冀,面向未来。

绍兴第二医院的这一变化,是近二十年,尤其是近十年来全国公立医院不断格局再造的一个缩影。

疫期反思:新院区的战时成色

“疫情期间,医院的两个分院为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打下了坚实基础。未来发展过程中,可进一步优化布局,主院区与分院区紧密协同,推进‘塔基’和‘塔尖’双重建设进度,这也是疫情带来的新机遇。”4月18日,《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的“疫后医院管理思与变”系列主题直播的第三场,“疫后医院经济运营模式管理的洞见”专场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党委书记张玉如此表示。

目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拥有本部、西院区、肿瘤中心3个院区,第四个院区金银湖院区正在建设中。“医院布局要有‘平战结合’理念,提升紧急救治能力。此外,加强突发公共卫生预测体系建设、完善基层设施建设和分级诊疗等,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院长胡豫表示,金银湖院区二期病房将按照应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思路进行建设和改造,成为“平战结合”式病房,院区将内设应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集临床救治、科学研究、人才培训为一体的多个中心。

疫情发生不久,运行不到一年的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区便腾空了原本用于康复的一栋楼,全部用来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康复楼是为未来准备的,现在暂用于防疫和紧急救治,以后是一定要回归其最初功能的。”该院党委书记、院长陈宏告诉本刊记者。

今年2月23日,作为市级定点疫情防控医院,在应对新冠肺炎患者繁重救治工作过程中,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迎来好消息:医院正式获批“三甲”。“这对大家来说是重大鼓舞。整个疫期,医院实现了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零死亡,医护零感染的成果。”该院党委书记刘天虎告诉记者,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刚刚半年,此前尚未启用的传染楼在第一时间派上了用场,筛查与诊治结合,助推了重大疫情防控第一阶段的胜利。

新冠肺炎疫情,如一块试金石,在检验着各级医院的战时应对和常态化运营成色。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本轮重大疫情,多数医院管理者在紧急状态下的预判和应对很有智慧,但也有少部分医院,在战前预警机制和物资储备等方面显现了短板。另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那些环境空间充裕的医院里,疫情防控状态显得更为从容。”某业内人士推测,后疫情时代,医院新院区建设将迎来一波高潮。

建设中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金银湖院区。

3月初,有消息传出,在江苏省苏州市某次三级三甲医院建设工作调度会上,该地官员表示将加大财政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在“十四五”期间,三级医院数量在现有24家基础上,力争增长50%,增至36家,三甲医院要力争新增10家。其中,部分医院将加大或重启新院区规划与建设。

如果没有本轮疫情,医院新院区的建设与规划在当下、在未来会呈现何种发展态势?有了本次疫情后的应对与思考,各级医院的新院区成长将如何“拔节”重生?如何持续调整新院区常规诊疗流程与重大疫情应对机制?如何打造更为智慧化的医院?如何实现“老院”带“新院”,真正实现新院区、新方略、新机制下的区域医疗福祉协同?

这些新课题正“明晃晃”地摆在相关医院领导者面前。

如果没有本轮疫情,医院新院区的建设与规划在当下、在未来会呈现何种发展态势?有了本次疫情后的应对与思考,各级医院的新院区成长将如何“拔节”重生?

新院区建设背景:扩建“分水岭”

从最初的红色小楼,到当下院区,再到未来包括兰亭新院区在内的新格局打造,绍兴第二医院已走过了110年。

有种评价认为,中国至今最好的医院,前身均为教会医院,例如绍兴第二医院,也如本次援鄂医疗队“四大金刚”: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无一例外。摒除神学理念,该类医院最初的建筑设置与医护构成,均为其后各医院的建设与发展定了基调:中间一条大通道,两侧排满科室与病床;其后,随着医护成为独立职业,解剖学创立,血液循环学诞生,临床医学展开,以及X射线和显微镜、DNA技术的实现,医院开始进行更为合理的功能分区,最终长成当下的样子。

近日,有两张并放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一张是1900年,时任广济医院(现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的英国人梅滕更与小患者互相鞠躬致谢;另一张,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绍兴市中心医院住院部二号楼隔离病区门口,2周岁小男孩与医院护士鞠躬互谢。时光变迁,是为以上写照。

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现代医学和医疗机构发展,在此前基础上,又有了更为完善的公益和人文属性:以更为专业的医护人员、科学化的治疗方式、完备的医疗设备为基,以系统化的医学观念、人道主义救助精神等为“理”,中国医学和医疗机构发展,不忘传统,与时俱进——从各医院院史馆图片墙上内容的排序,以及医院介绍网页中,可见一斑。

在梳理多家医院发展史的过程中,一条医院各阶段改扩建的线索隐隐显现。

1978年,改革开放大幕拉开,在“提升服务效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政策影响下,第一波医院扩建潮起。受此影响,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首钢职工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院及时扩容,成为此阶段代表。

第二阶段,是上世纪最后十年。“这十年,是中国医疗界思想大解放、技术大发展的重要阶段,伴随患者更多、更高的就医需求,专科建设得到了飞跃性发展,随之带来的是多个专科楼宇群落的建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原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原肿瘤科主任刘端祺告诉记者。

在部分中国医学史专家看来,恰如当下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2003年的SARS疫情,促进了各层面对公立医院公益性进行深入思考之余,也客观上推动了各“头部”医院的新院区建设,甚至政策“授意”下,各大型医院以新院区建设为名,行服务触角延伸到周边县域和社区之实。此为第三阶段。

以上背景导致的结果之一,便是其后数年间,全国多个大型城市中,多个超大体量医院出现。其中代表之一,便是中原某医院。各界争议焦点在于:如此体量的医院出现的后果是,引发周边三级医院效而仿之,以及县乡镇级医院患者的“被虹吸”。

“如果用‘老扩容’和‘新扩容’来区分,2009年是个分水岭。”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与信息司某官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医改之初,缓解公众看病难和看病贵是成为落实到“最后一公里”的主要目标,也为各医院扩大规模提供了有力注脚。

“当下运行良好的新院区,多起源于新医改之初。”在北京天坛医院原党委书记宋茂民看来,这一时间点之后,是为医院院区建设的第四阶段。“十余年前,依从政策,为满足区域医疗需求兴建的新院区,多数在当下充分发挥了应有作用。当然,也有部分医院的扩建,存在规划不足导致的种种问题。”

1 服务区域、专科精进,这是北京天坛医院新院两个重要定位。

“短半径专科叫本地服务,长半径专科叫异地服务。医院首先应该发展短半径专科,再以医院为中心,划定0.5~1.5小时半径服务圈。”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在几年前曾如此分析医院包括新院区建设在内的整体规划路径。在他看来,一家区域医院的新院区建设,首先要考虑当地的常住人口数量,二是要考虑地方经济状况,三是地理覆盖。“扩张过程中,规模型医院应该主动向质量型医院转变。”

2014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下发了《关于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的紧急通知》,对公立医院床位审批、建设标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举债建设提出要求,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通知》指出,“近年来”,我国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过大,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管理和机制建设等问题。为此,各级部门将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审批,严禁擅自增加床位、扩大建设规模,这对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业界人士分析,以上政策的提出,对某些医院新院区敲响了警钟,但与此同时,配套政策应及时跟进,以更好处理极其复杂的在建新院区的转型和升级问题。

时势所需:院区“老扩容”与“新扩容”

“没有记者招待会,当天只是在一个食堂里切了个蛋糕。”2018年10月6日,位于北京市中心城区的北京天坛医院整体搬迁到北京南城;2019年10月6日,新院区投用一周年当天,医院办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纪念仪式。宋茂民表示,天坛新院区最初的规划床位并不多,只有1200张,主要功能是服务北京南城,以及服务更广地区前来的疑难重症患者。

“医院扩建的最新阶段,是在当下。在不同阶段政策指引下,各级医院新院区建设思路也在不断调整,尤其是‘健康中国’战略提出后。”宋茂民解释,从此前以诊疗为中心,到现在的以健康为中心,各级医院新院区建设正被赋予更多新内涵,定位也更加精准,更加科学。

2019年9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浙江省联合举办的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签约仪式上传出消息:浙江有8家医院入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其中,国家妇产区域医疗中心落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参与公立医院改革,充分发挥区域引领和辐射作用,这让医院有了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的机遇和空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院长吕卫国告诉记者,医院即将建成的萧山新院区,将就此作出及时战略调整。

2017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外公布了雄安新院区规划:作为医院的一部分,新院区总体功能定位为“服务范围辐射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的现代化医学中心”。

2018年9月,北京市发改委发布的《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中明确,三年内,北京南部地区每个区内,将布局1所以上三级医院。针对百姓最关心的看病问题,通过建分院、区办市管、院间托管等方式,加快北京口腔医院迁建工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房山区第一医院等院区建设,提高区域医疗服务能力。

“天坛医院的定位是综合性质的,主要任务是服务区域基层医疗,大综合之外是强专科,发展神内和神外等多个重点学科。”在北京天坛医院主任医师白日星看来,早在医院整体搬迁前,就定好了这一规划和学科发展方向。

2020年春节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收获了“三秦楷模”殊荣。春节后没几天,他率队奔赴湖北一线,三个月间,战“疫”成果卓著。

2020年1月15日,医院门诊楼三楼,在为患者诊疗间隙,他向本刊记者介绍了医院未来的多院区建设思路。

“医院的长安院区和东院已经初步成型,特别是以西飞医院为基础的东院,正在蓄势腾飞。”施秉银介绍,“西飞”,指的是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西飞医院,群众口中的“141医院”。未来,这一新院区,将成为总院服务西安阎良区域医疗福祉的“桥头堡”。“公益角度,服务地方,错位发展”,这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当下和未来新院区建设的主要思路。

刘天虎做院长和书记已有十五年,对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老院区的艰苦奋斗经历很是感慨。在他看来,近年间多数医院的新院区建设,实为地方政府为服务区域百姓医疗需求和医院发展而规划的,老院区被交还给政府,重要原因之一是运行成本过高,之二是不影响患者“重新”选择医院就诊。“二期马上开始建设,未来服务慢病患者,攻关科研,与一期相互补充。”

西安国际医学是近年来民营医疗机构扩容的代表之一,在该医疗集团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丁震看来,2019年,21部委联合印发的《促进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纲要》明确了一点,中国未来的医疗和健康产业发展核心之一是对优质医疗资源进行扩容。“这样,中国的医疗事业才会发展得更好。”

新院区建设于政府来说,是可以造福区域多少人;对医院管理者来说,是如何利用新院区,更好服务患者。

与时俱进:智慧创新与绿色理念

位于北京市南城花乡桥东北角的北京天坛医院新院区,建设之初就与国际上“第五代医院”理念对接,与老院区相比,服务环境和条件明显改善,在让医院“躺下来”,诊疗科室和支持科室紧密协同理念下,在原有基础上,新增了认知障碍、血管神经病学等多个学科,强化了基础专业建设,旨在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连续、优质的生命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在2019年的一次会议上,该院常务副院长王拥军对外表示,医院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最大亮点之一,是以新院迁建为契机,确立了智慧医院规划的八个要点和十个创新点,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从预约挂号到求医问诊的全流程智能化变革,成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新型医院。

“新院区建设于政府来说,是可以造福区域多少人;对医院管理者来说,是如何利用新院区,更好服务患者。”宋茂民介绍,与众多友院相比,北京天坛医院并非“新老并存”,而是异地“重生”。原因之一是北京市政府对医院原址的“中轴线”规划,二是基于北京市医疗资源重构规划。

“新院区的新规划中,很重要的一点是科室细分。”在宋茂民看来,对普通患者来说,什么是“普外”,什么是“神外”很难分清,而新院区的科室细分,能更好帮助患者第一时间找到想要找的诊室。多年前,他曾经带领团队做过一个测试:在门诊大厅最忙的时段,调查了分诊准确率。结果显示,分诊正确率刚过50%。

“医院的管理理念和学科布局,一定要结合患者需求而设定。当初我曾设想,如果将科室名字改为头颈科、四肢科、胸部科等‘局部全科’效果没准更好。”宋茂民强调,结合医学发展前沿趋势和民众需求,北京天坛医院当下的规划好于相当多的友院。

1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的硬件配置水平在民营医疗机构中不多见。

2 强化6S 管理成为各医院新院区投用之初的重要工作之一。

2018年年初,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锦江院区开始规划;2020年3月底,消息传出,该院区将正式开建。建设方案最终在此前的三个方案中选择了第二方案并进行了优化: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和“以学科发展为中心”两个基本原则,重点考虑神经疾病中心、急救创伤中心、感染疾病中心三个中心的规划,按照集门诊、医技和住院功能于一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模式设计,将该院区打造成体现集“文化、绿色、休闲”内涵于一体的一流医院。

“华西医院的创新式发展,首先是战略创新。从规模的扩大到内涵的建设,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在临床创新方面从跟跑到领跑,在管理创新方面,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要求和需求,组建不同的构架。华西的发展是创新驱动的发展,华西的进步是创新推动的进步,华西的未来是创新引领的未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公开表示。

“相对于成都市兄弟医院,我们的新院区,亮点在于布局更合理,就医流程更为便捷,智慧化优势明显。”刘天虎介绍,医院新院区建设过程中,一个致力院感和后勤多年的老院长牵头,很多面向未来的规划得以实现,很多漏洞得以填补。他最为欣慰的,是作为成都市第二家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医院经受住了考验。新院区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有力支撑了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和常规患者诊疗的安全和高效。

5月8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联动南通市地方政府,举行了新院区奠基开工仪式。“新院区的规划,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流程为主线’,未来建设将注重绿色融合、高效便捷、科技创新、人文关怀等方面。一期、二期将采取‘一轴、一园、两翼’的规划布局,通过一条南北方向的主轴串联起南北两个地块,两个地块间建有共享花园,住院、后勤、教学、培训等分置于主轴两边形成两翼,将构建内部共享交流的专属空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宣传与品牌建设处处长施琳玲向记者展现了医院的未来格局。

此前,该院曾进行过现院区的改造。2019年9月,该院的新门诊楼正式启用,告别了过去老门诊楼“春运般”的就诊状况。施琳玲介绍,随着门诊服务能力的增强,医院很快又出现手术室、医技检查、床位数等明显“跟不上”百姓就医需求,新的供需矛盾出现的状况。

“新院区将打造未来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长三角北翼和沿海经济带高水平医疗服务高地,建设高水平省级综合类医疗中心,可更好提高服务效能,改变当下新问题应对难的问题。”施琳玲介绍,新院区建成后,编制床位将达到3500张,可更好助力区域医疗格局的再造。

基建与搬迁:甘苦伴荣光

国家政策和地方规划之下的医院新院区建设,最终行动,落于医院和相应基建方的具体 执行。

此中繁杂和辛苦,历经过程的众多当事人甘苦自知。

“2018年8月18日,受台风‘温比亚’影响,灵璧县普降特大暴雨,新院施工现场积水严重,院长首先考虑务工人员安全问题,连夜赶到现场指挥,确保了整个台风期间的建设安全和人员安全。”1月17日,安徽省灵壁县人民医院负责新院区基建的相关领导给记者发来了一篇文章,记录的是新院区建设过程中的日常工作亮点和点滴感受。

1月16日上午,本刊记者采访了灵壁县人民医院院长王浩。在他的表述过程中,当年的诸多紧急应对,都是本分。他当时唯一焦虑的,是新院区建设过程中,因国家相关政策和相关标准变更导致的医院项目设计进度缓慢。

相比王浩,对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南院执行院长黎原来说,新院区基建过程中遭遇的难点只多不少。

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现有两个院区:北院与南院,北院服务周边基本医疗,南院志在疑难重症与科研。

“对每家医院来说,新院区建设的阶段,都是痛苦的过程。”黎原告诉记者,自2011年新院区建设合同签订,至2019年新院开张,他和以院长陈宏为首的院领导班子和全体参与新基建的成员,都被“扒掉了一层皮”。

最初是与建设方的签约。2017年12月31日签约后,最初的设计图纸不合理,要一个一个地“过手”,分别加以改动。多轮谈判过后,基建、弱电、上下水等问题要分别招标,过程复杂且反复。“流标率超过百分之四十,这种艰苦情况下,要保证工期,必须带队前往各企业方所在地进行谈判。”

近十年间,甚至包括医用氧气和电缆铺就等细微问题的处理,黎原和陈宏等人都要第一时间奔赴一线,协同调解。除了去外地谈判,医院新院建设早会,几乎一天都没有断过。

新院区基建最大的一个项目,是信息化。“也就是医院互联网+系统的创建,今年正月初九,我们前往企业方谈判,目的就在于保证新院区在年中实现正式运营。”黎原口中的大年初九,是2019年春节那个标志性的日子。

2 已完成历史使命的灵壁县人民医院老院区。

“新院区开业后,一个出租车司机的话给了我莫大的慰藉。”2019年5月13日,医院新院区开业当晚,回家途中,出租车司机说之前“无声无息”,南院突然就开业了。黎原当时想说的一句话是:你是没见到我们之前做了多少工作。在他看来,医院新院区的建设过程,值得写一本书。

“中国医院的新院区建设,始终离不开中国基建体系的种种问题和弊端。”宋茂民总结,“分包”与“审计”是最难以逾越的两座大山。

无论是老院区向新院区整体搬迁,还是“新老”裂变和增生,各医院也有故事可讲。

宋茂民在任时,北京天坛医院就策划过“快搬”还是“慢搬”。在他看来,慢搬对社会影响小,快搬对医院好处多。两相对比,医院在提前做宣传的情况下,搬迁前就“只出不进”方案更稳妥。

相对于北京策略,服务县域医疗卫生的灵壁县人民医院做法更为灵活:在宣传到位前提下,先搬部分医技科室,之后搬迁门诊设备与人员,最后是住院患者。在2019年召开病区搬迁推进会之前,新院区已进行了四轮的空转,设定了各科室及各企业编制病区搬迁方案和应急预案、制作病区搬迁行动指南。

采访过程中,王浩拿出了一份厚达几百页的“搬迁方案”。“同年6月30日,医院安全实现搬迁任务,各项工作平稳落地。”

“医疗新院区建设,核心目标并非是建大楼,而是推进医院优势医疗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同理,搬迁至新院区过后,医院各院区和各科室,也要避免‘各自为政’,再造区域医疗新章法。”令宋茂民高兴的是,北京天坛医院历经一年有余的发展后,数据表明,已实现了运营平衡。

“大家信任天坛医院。曾经我们老院区门诊量是6000左右,现在搬过来,达到了8000多,证明了我们之前的判断。”宋茂民表示。

“医院搬家是平行移动,是把原先旧地方的位置移到新院区位置,这从表面上来看是简单的劳动,但反映的是医院此前管理成色。”国家卫健委某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指问题根源:和世俗一样,“家”好搬,搬家后如何规划“新家”才最重要。

未来形态:民生福祉与科学规划并行

北京天坛医院搬迁前,宋茂民和白日星共同关注的一点是新院区的运营成本。

在白日星的观察中,虽然实现了收支平衡,但医院近一年内,水电、电梯等后勤支出有点儿大。“公立医院的钱,不是院领导班子的,要让它效益最大化,为社会、为政府积累赢余很关键。”宋茂民指出。

对更多社会资本投资的民营医疗机构来说,运营支出可能不是当下要考虑的最重要问题。

“房子好盖,人才难求。”在西安国际医学总经理王志峰看来,医疗产业始终是重资产投入的领域,中国民营医疗,始终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也是健康中国的参与者。因此,引人引才是民营医院未来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丁震也认为,目前,国家对各级医院都设立了规范化标签:即在药品和耗材,以及降低看病成本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在此基础上,公立医院要做得更好,优质民营医疗机构也要迎头赶上。

2020年3月25日,云南新昆华医院正式开业运营三周年。作为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合建医院,该医院秉承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立足云南、面向西部、面向全国、面向东南亚”和“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发展目标,按照“小综合、大专科”的功能定位,突出“医康养”特色模式,做实小综合,培养大专科,分步发展康复、照护和养老事业,提供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保障服务,目前,实现了诊疗能力进阶:至2019年年底,医院门急诊接诊数已破40余万,医院的老年医学康养中心已于2019年7月正式运营。“破解区域康养患者医疗瓶颈,新昆华一直在努力。”新昆华副院长宋云珠告诉记者。

“医院新院区建设的顺利展开,更在于形成新型的医院文化。”刘天虎告诉记者,郫都区人民医院目前正在以“新文化”为引领,加紧规划新院区文化建设。

新阶段,中国医院新院区建设,也包括公立、民营之外的新考量。

今年7月16日,第二届健康中国创新传播大会将在海南博鳌举办,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副局长刘哲峰是主办方负责人之一。“中国的医疗机构,在未来会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刘哲峰告诉记者。

“大疫后必有大治。我认为,受疫情影响,国家会更关注民生医疗的多个短板,关注公卫体系。同时为医院减压,松绑,适当放宽床位,支持新基建,加大医院新院区建设过程中的互联网医疗等领域帮扶。”张玉在《中国医院院长》杂志主办的“疫后医院管理思与变”系列主题直播的第三场上如此总结。

“于广大规模较小的医院来说,要学习友院。不一定要马上规划新院区建设,要以服务为先,学科整合为先,才能更好打造一片新的天地。”宋茂民最后表示。

猜你喜欢
院区医疗医院
公立医院“一院多区”运营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多院区麻醉科室管理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健康快讯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