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疫情冲击下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

2020-07-24 06:00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9期
关键词:世卫服务体系公共卫生

在当代,传染病一旦暴发,其预防和控制、医疗护理人员的有效服务,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紧张等问题将体现得尤为突出。

回顾人类传染病的历史,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由于采取了改善公共卫生、开发疫苗、使用新型抗菌药物等措施来预防与治疗,因此“传染病”所导致的死亡率不断下降,在婴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人类预期寿命也随之不断增加。公众关注开始下降,人们一度认为传染病已被人类所征服。

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出现了一些新型传染病,如艾滋病、病毒病和链球菌等引起的所谓“人类饮食细菌”。人们逐渐开始认识到控制传染病并非易事,为此美国白宫发出警告,指出全球“正在出现和重新出现传染病”,同时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也发出警告,各国需要启动加强传染病控制的应对措施。1994年,美国科学院宣布21世纪医学研究的前沿目标就是针对传染病的疫苗和药物开发。在2000年,作为一项千禧年项目,世卫组织和许多其他全球组织、机构开始针对三种主要疾病(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疫苗进行研发。2003年,家禽流感(H5N1)病毒导致了很多家禽死亡,该病毒主要发生在亚洲,由于这种病毒能够向人群传播,带来了世界上的恐慌,最终导致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的 出现。

SARS 的经验和教训

2002年11月,中国广东省出现了首例SARS患者,向医护人员的传播使全世界的卫生部门感到恐惧。2003年3月12日,世卫组织发出了全球警报。随后,SARS迅速蔓延到29个国家和地区,最终导致8096名患者感染和774例患者死亡。据测算,SARS暴发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50亿美元,而新兴传染病一旦发生就将成为国际性问题,不仅引起社会问题,也带来严重的经济问题。

SARS的暴发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首先,在全球日趋一体化的世界中,传染病感染跨境传播的风险正在增加。由于缺乏严格的地域控制,从而导致全球流行。由于当时没有信息共享的国际框架机制,2005年世卫组织开始对《国际卫生条例》(IHR)进行重大修订,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建立了一个在全球范围内快速确定传染病趋势的系统,确定目标疾病的会员国必须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团结一致。

其次,SARS的流行造成了巨大的死亡率、社会和工作活动中断以及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在一些国家,被迫采取了严厉的公共卫生措施,包括全国性的居民隔离,并严格限制旅行。随着世卫组织在协调国际对策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SARS在国际上得到了良好控制,而且控制速度相对较快。

“在直接传播的短时期传染病媒介的下一个全球流行中,就病菌的生物学特性或其起源区域而言,我们可能并不那么幸运。”人类在应对传染病的过程中,并不能自满。“我们曾经成功过一次,我们将会再次成功”的情绪可能与事实相去甚远。简单的公共卫生措施对SARS效果很好,但是该病毒(或其近亲)在动物体内的持久性意味着仍将重新出现。正如2003年底和2004年初所看到的那样,鉴于甲型流感在发达国家每年导致成千上万人死亡,因此必须认真考虑SARS的威胁。

国外研究人员认为,“未来真正的威胁是高致病性和可传播性的新型抗原性流感病毒”。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公共卫生措施不太可能奏效,并且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例如更严格的行动限制、更多的抗病毒药物供应,以及扩大疫苗开发和生产医用设施,等等。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在SARS发生后的17年间,虽然期间又曾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但由于影响和危害性较小,没有引起足够的反思与思考。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在全球已经有28个国家和地区发生感染,给全球带来的影响力比SARS更加恐惧。

对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

在当代,传染病一旦发作,其预防和控制、医疗护理人员的有效服务,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紧张等问题尤为突出。例如,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埃博拉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新型致命性传染病成为公共卫生活动中的严重疾病。与生活方式有关疾病的对策,必须是促进公共卫生体系的再升级,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是可以预防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同时要增强对感染的防御(抵抗力)。

对于我们来说,首先需要完善预防控制体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月14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指出,要健全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优化医疗卫生资源投入结构,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推动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高效协同、无缝衔接,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常备不懈,将预防关口前移,避免小病酿成大疫。

其次,补充卫生服务体系短板。在我国现有医疗服务体系板块中最为缺乏的就是呼吸重症专科医院。在新冠肺炎救治过程中,截至2月11日24时,全国共报告医务人员确诊病例1716例,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其中有6人不幸死亡,占全国死亡病例的0.4%。2003年,在对抗SARS的医疗战场上,医护人员感染比例达20%,累计近千名医护人员感染,其中SARS死亡人数中有三分之一是医护人员,这场伤亡至今让医疗界痛心不已。

从累计公开的案例和学术论文的研究可以发现,作为救治力量的主战场,医疗机构内部医护人员的感染防护必须高度重视,尤其是一些基本的防护培训和防护意识不到位。从SARS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救治工作中可以看见,首当其冲的就是呼吸科、重症科、感染科的医务人员。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呼吸重症专科医院,导致每次出现这种危重型传染病的时候,需要临时调派人员进行组合救治。对于救治工作来说带来了一个极大的危害就是医务人员感染率较大,但是正由于缺乏呼吸重症专科医院这一类医疗机构,导致救治工作的效率延迟、专业性不足与高感染性发生。

最后,医院发展方向要纠偏。长期以来,医院发展重心聚焦于医教研一体。医疗机构对于传染性疾病和不断扩大的慢性生活饮食性疾病的预防很少关注。未来医疗机构的发展应当进行战略性调整,从医教研一体转向“医教研防”,做好公共卫生带来的冲击预案和应对策略。

猜你喜欢
世卫服务体系公共卫生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世卫:仅戴口罩是不够的
世卫组织宣布非洲根除脊髓灰质炎病毒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