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锦艺术及其传承现状调查

2020-07-24 12:56
大众文艺 2020年13期
关键词:侗乡织锦侗族

谢 莹

(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湖南怀化 418000)

一、侗锦艺术概述

侗锦,即侗族织锦,它是侗乡人民传统意义上的生活用品,是农耕社会形态下自给自足的产物。在古代,锦,又通“金”,东汉刘熙在《释名》中有言“作之用功重,其价如金,故其制字从帛与金也”,可见其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侗锦分两种,一种素锦、一种彩锦,素锦是以纯棉纱用通经通纬法织成,一般用蓝线或黑线为经线,白线作纬线,经纬交织,所以这种锦的特点是,正反两面都有花纹,但图案颜色则正好相反,这种锦给人的感觉比较素雅、朴实,所以名称由此得来;彩锦则又是另一番感觉,它是用各种颜色的棉纱或者棉纱与色丝混织而成,混织锦一般以棉纱为经线,用丝作纬线,显花技术既有通经通纬的,也有通经断纬挖花的,这种锦色彩艳丽,一般以原色为主。其生产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的侗族地区。

二、侗锦的特点

(一)织造方式

侗锦的制造工艺可以说继承了古代百越人的纺织技术,将复杂的几何花纹与传统织锦工艺结合在一起,再通过木制斜织机完成,一般要经过轧棉、纺纱、染纱、绞纱、绞经、排经、织锦等十多道工序。而真正到了织锦步骤,更面临织花、挑花等工艺的选择。其织造手法细致,织造方式复杂。

(二)纹饰特点

侗锦的特色尤其以图案为亮点,总体来说,侗锦的图案为了适应本身经纬线的走向,多半以几何图形居多,图案简洁、抽象、概括、写意,充满原始质朴与浪漫主义意味。侗锦的图案对自然物象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凭其侗族先民们特有的洞察力对物象进行艺术加工,以现实物象为参考又不被原来的造型所羁绊。

具体侗锦里经常出现的纹饰包括有:蜘蛛纹、鱼纹、马纹、龙凤纹、杉树纹、竹银花、八角花、踩堂纹、“卍”字纹、“井”字纹等,这些纹饰既蕴含了深层的民族文化传统,又体现了古老的侗族人民对于生殖的崇拜和对于自然物象的亲近情结。譬如蜘蛛纹、鱼纹等,皆有孕育繁衍,多子多孙之意;杉树纹、竹银花则象征主人高洁的品性;“卍”字纹、龙凤纹则大多是人们对于吉祥美好的崇拜和祝愿。这些无不体现侗族人民积极向上、乐观浪漫的生活态度。(见文末图1)侗锦纹饰并不是侗民们随机想出来的图形,而是在漫长的口耳相传的工艺传承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固定的符号,譬如纹饰中的马、羊、鱼、鸟、人的形态,他们的形象是基本固定的,人们一旦了解了这样一些纹样的固定形态就能轻易识别其他侗锦的图案了,这里有点像文字的功用。

(三)基本构成

侗锦纹饰由于复杂的织造方式所限,其构成则以简单的几何构成为主,基本构成元素为菱形,交错组合,常见的构成形式一般为二方连续纹样或四方连续纹样。

侗锦还可根据图案纹样的构成分为大花锦和小花锦,大花锦像图案构成中的单独纹样,整幅织锦以一个纹样为主,常用做小孩的背带、桌布等;小花锦则多是四方连续纹样,一般无主图案,是一个或两个图案的交错排列组合,常用来做床单、被面等。

(四)常用色彩

据考据,侗族是于春秋战国时期迁徙至湘西、黔东南地区,之后基本封闭独居,与外界交流不多,所以侗族服饰仍然以春秋战国时期崇尚的红色、黑色为主,传统侗锦最常见的为黑、蓝二底,素锦一般为白黑或白蓝,彩锦则多以红色为主,加之其他各种颜色,色彩一般鲜艳明快,基本很少出现二次色。

总之,侗锦的编织技艺非常独特,图案富有民族特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色彩亮丽和谐,品质高雅凝重,民族风格鲜明,深受侗乡人民喜爱。

三、侗锦技艺的传承现状

为深入了解侗锦艺术的传承现状,笔者及其团队曾多次深入通道县探访侗锦传承人粟田梅女士及相关机构,粟田梅指出,在20世纪90年代及00年代,侗锦的发展非常艰难,曾一度无人愿意织锦,因为经济效益低,且做工复杂,年轻人更愿意出去打工,也不愿留在自己的家乡学习侗锦。而最近几年因为党和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加上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侗锦技艺才得以慢慢复苏。据调查,目前侗锦的传承与开发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政府大力扶持下,与本地侗锦开发公司与机构密切合作

侗锦织造技艺已经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为了能使侗锦技艺发扬光大,通道县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围绕“生态立县,旅游兴县”的战略目标,秉承“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理念努力开发侗锦产业,在2009年,成立了通道呀罗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公司秉承“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多家侗锦生产地形成紧密的产业链,从生产到销售,从订货到拿货,中间没有任何经销商,这样,直接能给到每位绣娘的利润空间更大,更能刺激和加强侗锦的生产源头,造福更多侗锦人,政府还先后建立了侗锦生产基地、湖南侗锦博物馆、侗锦传习所、侗锦坊、亚哇帕哇侗锦艺术团等一系列振兴侗锦行业的相关机构,其生产出来的产品通过参加上海世博会、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大展、中国文博会、全国家纺博览会和韩国首尔家纺博览会等活动的展示和演出,打开了国内外市场,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通过政府一系列振兴侗锦产业的举措,使濒临失传的侗锦织造技艺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2011年呀罗耶侗锦织艺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被评为国家文化部授予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二)与高校合作,共同开发侗锦产销“新模式”

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高校在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包括高校的研发团队、平台优势、人才培养、人力物力资源等等,都能贡献很大的力量。在侗锦文化传承及推广中,以湖南大学、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怀化学院三所高等院校与侗锦从业者的合作力度为最,特别是湖南大学,不仅有专门的设计团队,还有专门的销售团队,由高校平台牵线,将产路和销路两相结合,在侗锦原来的基础上,结合侗锦图案的部分元素,制作出各种服饰、围巾、包包、文具等一系列产品(见图2)。这不仅打开了新的市场,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新的创造和开发。

图2 湖南大学侗锦文创产品

还有本地高校怀化学院在侗锦的传承方面也不遗余力,包括开设“侗锦织造技艺非遗传承人培训班”,请以粟田梅为代表的侗锦织娘们来高校进行教学与推广,这对武陵山片区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培养一批实践与理论兼备、技艺与创意并长的新一代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者,让更多人对传统文化、对侗锦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投入到传统文化振兴的事业当中来。人才的培养虽然见效慢,但无疑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是影响深远的。

(三)自产自销

笔者探访过程中也发现,在牙屯堡镇、枫香村、播阳镇等一些乡镇上,当地人都开设有小型商铺,专门售卖当地生产的侗锦及相关工艺品。购买对象一般为深入当地探访的客人,虽规模不大,效益不高,但对于勤劳朴实的侗乡人民而言,也是侗乡人民与侗锦的一条生存之路。

四、结语

艺术教育家张道一在谈及民间美术时提道:“对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来说,传统文化的厚积是好事不是坏事,应该继续发展,使其延续下去。最低限度使保住传统文化的火种,不至于熄灭和中断。因为在传统文化中保存着高贵的精神品质和优秀基因,一旦发挥出来,将会形成无穷的力量,其意义是深远的、不可估量的。”要想在如今的经济社会形态下,让传统技艺“存活”下来,只有使其本身产生经济效益、营造社会价值,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走越“活”,而其中,创新,是古老技艺萌发“新芽”的源动力,无论是传承模式的创新,织造技术的创新、还是侗锦本身的创新,都是寻求古老技艺得以继续延续的一份份尝试和千千万万侗乡人民的殷切期盼。笔者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强力扶持和鼓励下,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下,在一代代侗锦人的坚持和守护下,古老的侗锦技艺必将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绽放新的光彩。

附图:图1

猜你喜欢
侗乡织锦侗族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侗乡娃娃的游戏乐园
瑶族织锦
侗乡情
走进侗乡校园
情满侗乡呀啰耶
湖南省通道自治县侗族大歌的传承和发展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传承
侗族生境模塑下的侗族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