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青
【研究背景】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除略读课文外,每篇课文的后面均编有练习题,与前面的课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统编版教材每篇课文都有2至4道练习题,从内容来看比较关注学生的“读”“悟”能力。第一题以朗读课文或默读课文,大致感知课文大意为主,后面的题目则是根据课文特点,相机安排语文素养的综合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这些练习题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课文,能提示学生阅读的重点。如果能处理好课后练习题的教学,就可以达到既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又可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语文课后练习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 笔者将以《陶罐和铁罐》一课为例,进行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认识“陶、罐、骄”等10个生字,会写“骄、傲、谦”等10个生字,能利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理解“橱柜、奚落、懦弱”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故事有两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另外一个叫“铁罐”。
2.学生齐读课题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呀?
出示:我能做到:
(1)默读课文,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生字、新词。
2.学习生字、新词。
(1)读生字: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认读新词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新词你认识了吗?
学生四人小组之间交流疑难问题,教师相机指导学生通过使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对本课的字、词进行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那你能试着来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三、再读课文,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用横线画一画铁罐奚落陶罐的语句,并试着说一说你眼中的铁罐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
(预设)生:在我眼中,铁罐非常傲慢无礼,十分自以为是……
师:同学们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真棒!教师刚刚发现了,你们说的都是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句,其实我们的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句,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师:看,教师把这个“傲慢”标注成了红色,你知道“傲慢”是什么意思吗?
(预设)生:骄傲。
师:是的,傲慢就是骄傲的意思,这个“傲慢”还是这句话的关键词呢,通过“傲慢”这个词语,我们能清楚地知道铁罐当时的神态,还能理解说话他当时的心情呢。那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读出铁罐傲慢的语气。
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师生共评。
2.过渡:傲慢是表现人物神态的关键词,你发现了吗,这些关键词出现在提示语中,对话中的提示语可能在三个位置中出现分别是句子前、中、后。请你找一找提示语,再用波浪线画出表现铁罐神态的关键词。
学生找提示语,再用横线画出表现铁罐神态的词语。 全班汇报交流。
师:那陶罐是怎么样的?
(预设)生:陶罐是谦虚、友好、宽容的。
师:请你们用刚才的方法,再去找出描写陶罐神态的词语,用双横线画一画。学生汇报交流。
3.师:在朗读课文时,将说话人的神态动作带进对话中去理解课文内容是个好方法,我们可以试着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2-8自然段,理解课文。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有了什么变化呢?请大家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陶罐和铁罐结局的语句。
2.指名学生说一说陶罐和铁罐两只罐子自己更喜欢谁,为什么?
3.教师小结。
4.思考:学习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收获?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5.读课后“阅读链接”,想想故事中的北风和课文中的铁罐有什么相似之处?
【研究结论】
反思本次的教学经历,笔者认为课后的练习题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
课后练习可以作为课前导入,让其成为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热身活动。如课后第一题“默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我将这个问题作为课前导入,也是本堂课的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通过这个课后习题整体感知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课后练习也可以穿插在教学环节中。课后第二题:“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語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以此题为依托,我设计了找铁罐和陶罐语言、神态描写的相关环节,让学生圈画关键词句,自己感悟他们的性格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角色朗读,加深学生对人物的解读和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练习作为归纳总结也能起到良好的作用。课后第三题和第四题旨在让学生明白“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共处”的道理。通过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感悟其中的道理,再从课文内容出发,去阅读相关的作品,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课后习题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只要我们积极关注课后习题,把课后习题合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定能发挥其作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