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圆圆
摘 要: 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才有今天的局面和规模。在初中阶段生物学科是学生的必修课。随着新课改的日益深入,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物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生物学科是学生认识生物和了解生物生存规律的主要途径,并且开展生物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珍惜生命,这是所有初中阶段学生都需要认识到的思想。
关键词: 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9-0265-01
引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推动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其中教育事业的发展尤为显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生物教学目标也从原来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将生命教育融入初中生物教学,让学生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借此来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 激发学生尊重生命的情感
生物学与我们的生命活动及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一学科主要是讲授自然界中的生命现象及活动。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发挥自己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积极讨论与思考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观察蚯蚓”的实验时,要求学生在这个实验中观察蚯蚓的体形、身体的表面。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蚯蚓的身体是一节一节构成的,它的表面并不是光滑的。然后,让学生把蚯蚓放在粗纸上,观察它的运动,并且用手指触摸蚯蚓的体表,看看是否有粘液。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同学们会发现蚯蚓的腹部有小突起。不仅如此,学生通过观察与了解蚯蚓的形态与运动,会发现原来像蚯蚓这不起眼的软体动物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尊重与敬畏,需要我们去保护的。这样,学生敬畏、尊重生命的情感自然而然就被激发了出来。
2 注重教材内容的优化扩充
教材是进行生物教学的基本载体,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融入生命教育,教师就必须注重教材内容的深化和扩充。在传统生物课本编排中,课本主要是以应试教育需求为依据,着重向学生讲授生物学知识。生物课本有许多章节具备显性的生命健康教育内容,如“饮食与营养”“合理膳食”“生命活动的调节”“人体的支持与运动”“人类对疾病的抵御”“人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健康的生活”等,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并从网络搜寻一些与生命教育相关的资料,将生物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衔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提升其对生命本质的认知程度。如在“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教学中,教师可进行纵向及横向的双重延伸。就纵向延伸而言,教师可系统化地向学生讲授植物的种类、生长、光合作用等基本知识,同时延伸到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植物与动物关系,如何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等知识。而在横向延伸中,教师可将生物学知识与语文知识相互衔接,引导学生说出语文中描述植物生长的知识,继而让学生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古诗的联想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与魅力,提升其对生物知识的认知水平。
3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而且初中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初中生物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时,教师必须先介绍婴儿的诞生,从母亲怀孕时开始,通常孕妇的怀孕时间是38周-40周,在母亲怀孕时,胎儿是通过母体吸收营养的。由于孕妇怀孕时间越来越长,胎儿很有可能将母体的其他器官擠压,这样势必会增加孕妇的代谢压力,而且分娩过程中孕妇必须要承担很大的疼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将胎儿的整个形成过程介绍给学生听,而且利用幻灯片演示胎儿的成长全过程,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成长过程,使学生可以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又如,在教学“植物的分类”时,教师必须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利用视频或者动画的方式展示植物的种类,而且利用动画的方式将一些即将灭绝的植物演示出来,使学生可以了解即将灭绝的植物以及珍稀保护动物有哪些,利用该方法加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引起学生在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掌握导致这些植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以加强学生保护植物的意识。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必须要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命从诞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时时刻刻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
4 举办讲座,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爱好广泛且有着较强求知欲。基于此特征,学校、教师应当充分利用一切有效的教学资源,并努力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对生命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促进生命教育目标的实现。具体而言,初中生物教学可通过开展讲座或借助名人作品讲演的形式,从多个角度、多个视角为学生讲解关于生命的含义,帮助学生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识。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人类活动对动物圈的影响”这节内容时,可立足于环境、野生动物保护的角度为学生讲解人类文明发展对自然文明造成的影响,或让学生广泛涉猎一些诸如地球发展史、地球远古生命进化史等知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生命的发展与演化,形成正确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在生活中能做到节约资源,保护动植物。除此之外,教师也可有序组织学生观看一些科教讲座节目,在丰富学生知识储备、拓宽学生视野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科学家们对待生命的态度以及在研究生物过程中所具备的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同时教育学生以他们为榜样,树立远大理想,怀着一颗赤诚的心不断努力。
结语: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生物教学需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理解生命、尊重生命,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初中生物教师需立足实际学情,结合生物教学、生命教育具体要求,充分挖掘、开发教学资源、创新教学形式,积极开展有关生命教育的实践活动、讲座等,促进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机渗透。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J].甘肃教育,2019(10).
[2] 周彦强.多管齐下唤起初中生物教学的活力[J].学周刊,2019(20).
[3] 孟庆胜,丁玉奎.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运用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