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改革环境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的实践分析

2020-07-23 07:03苗森林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实践分析协同育人

苗森林

摘 要:2016年,国家发布了《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明确了共青团改革的方向,主要从四大方面、十二个领域进行改革,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加快共青团改革,可以重新焕发生命力。文章先分析高校党团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再提出有效育人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为优秀人才。

关键词:共青团改革; 高校党团班; 协同育人; 实践分析

班委会、团支部和党支部是高校中各个活动的组织者,主要是为了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帮助学生提升能力和素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定位不清、职能交叉、育人效果差等。所以要贴合共青团改革的需求,发挥出党团班的作用,对学生展开良好教育。

一、高校党团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领导核心

班委会、团支部和党支部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党支部是非常重要的组织,主要工作内容是做好思想工作、了解大学生目前的思想动态、党员发展工作、培养积极分子。其中党员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周围学生会产生积极影响,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在大学期间,除了专业知识学习外,综合能力锻炼也很重要,所以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朝着预期目标前进。实现党团班协同育人,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明确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的各自分工和职能,将思想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如果缺乏领导核心,那工作肯定就无法开展,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二)没有共同愿望

在一个集体中有了共同的愿望,所有人内心才会充满动力,但是没有共同愿望的话,那么整个集体就像一盘散沙,丝毫没有活力。大多数学生在刚入校的时候就了解自己专业和院校,对班级有先入为主的归属感。但是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却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群体,给予了一定的身份关系。这种分割的方式有利有弊,对于那些成绩优异、有特长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快就能展示出自身的优势条件,可以在校园活动中大展身手。但是对于那些内向的学生而言,这种环境显然不适合他们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这群学生会将时间花在其他事情上,例如睡觉、打游戏等,思想政治意识会有所下降。由此可见,在学生组织中,没有共同愿望是肯定不行的[1]。

(三)缺少完善运行机制

党支部主要由党支部书记、宣传委员和组织委员三人组成。班委会由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等人组成。虽然不同组织的分工有所差异,但是职能上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党、团支部都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的内容,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与活动相关的人员、时间、活动形式等都有可能重叠。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党支部在学生中的存在感不高,反映出党、团支部和班委会没有很好的协同运转,发挥出育人作用。另外三个组织之间缺乏完善的交流体系,信息方面传递不够及时,处于相对闭塞的状态中。如果没有进行协商,在很多问题的处理上就会出现分歧,影响到实际工作的开展。

二、共青团改革环境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的措施

(一)多举措最大限度凝聚共识

《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中强调,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突出重点聚焦问题、统筹推进上下联动,这是非常重要的四个方面。深化服务青年学生为中心的改革,抓住青年学生脉搏,了解他们的心声。让学生成为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完全参与到实践中去。但是管理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學生身心特点,没有认识到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在很多学生看来,学生干部和自己距离很遥远,所以不愿意主动去交流。因此要把握住教育的政治方向,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充分发挥出他们主观能动性,才能进一步挖掘出潜能。要足够的信任学生,这样才能取得更大成绩,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管理中来,听取意见和建议,促进协同育人工作开展[2]。

(二)实现三者协调

思想是行动的先驱,要想将工作效果落实下去,必须有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是很重要的。《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实行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者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一旦实施以后,班委会在班级事务中的管理权力会被削弱,不再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是配合党团支部工作活动开展,慢慢确立起党支部的核心地位。同时要加强团队协作,三个组织在协作方面要经过一段时间磨合,才能确保机制的有效运行。积极转变工作方式,从硬性规定向柔性教育转变,对学生有更加强大的号召力,增强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不断强化教育效果。

(三)分层次确定协同育人核心

在高校共青团改革背景下,最终要实现党团班“一体两翼”的格局,党支部作为核心,团支部、班委会作为支撑,在相互协同下教育学生,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党支部要成为核心地位,就要带领团支部、班委会,将广大学生团结在一起,将党支部打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要发挥出第三课堂的作用,因此要提高思想引领方式和引领能力,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毫不动摇的坚定立场,树立起正确信念,增强自身的思想自信意识。将理论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不断强化学生思想修养,有利于提升队伍整体水平[3]。

综上所述,在共青团改革的背景下,对高校党团班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加强相互之间配合,发挥出协同育人的作用,不断强化学生思想认识。为了达到协同育人目的,要建立一套完善运行机制,确保不同组织间协调配合,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有效作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提升大学生人才资源,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俊涛,严鼎,李喆.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视角下高校“党团班”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9,(4):77-79

[2]周学智,王子安,高思航.高校共青团改革视域下党团班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8,(5):75-77

[3]李育林.“三全育人”背景下大学生党班团协同工作机制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7(6):100-103

猜你喜欢
实践分析协同育人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浅谈电话交换机维护技术及其运用实践分析
双钢琴演奏心理调控的理论及其实践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探究小学生自主学习音乐能力的提高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对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的分析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物联网工程专业协同育人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