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类公共基础课能力培养为导向改革研究

2020-07-23 06:19倪昕宋玉婷
商情 2020年25期
关键词:公共基础课素质能力

倪昕 宋玉婷

【摘要】通过对学生、教师和企业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公共基础课现状。在公共基础课现状基础上,全面分析了目前公共基础课的授课模式。在全面分析各种授课模式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产教融合,以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授课模式。新的授课模式的提出是本文的创新点。

【關键词】公共基础课  授课模式  能力  素质

一、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

为全面了解以合肥地区高职院校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教育现状。 笔者通过问卷星对合肥地区五所高职院校近千名学生和近百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为获取准确信息,笔者进一步对部分师生进行实地调研、访谈;同时对安徽、江苏、浙江、广东、山东等多地企业调研,获取第一手数据。

1.学生公共基础课学习现状

本次调研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公共基础课的态度比较认真,但真正对课程感兴趣、对教材满意的学生比例却不高。部分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教材难度过大,难以适应。同时对教师满堂灌的现象不满意,希望增加实践教学比例。

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一半左右的同学的学习目的还停留在增长知识这个层面,仅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可以培养自己的职业能力,学生认可公共基础课的工具作用,有70%以上的学生认为公共基础课对专业学习有帮助,也有个别同学认为与其上公共基础课不如多上点实践课。

2.教师对公共基础课现状的评价

教师们普遍认为改革目前的授课模式关键在于建立以能力培养为本的教学模式和增加实践教学比例。接收调查的教师普遍反映目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高,有50%以上的教师认为公共基础课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作用较大,而有70%以上的教师认为目前公共基础课授课模式仍以传授知识为主,认为目前公共基础课能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人却不到30%,有44.7%的教师认为公共基础课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有1/3的教师认为以学生为本位教学模式尚未建立。

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融合大部分教师持肯定态度,接收调查的教师中仅有20%的教师认为公共基础课应当自成体系,而40%以上的教师认为公共基础课应当服务于专业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3.用人单位对学生公共基础课教学效果的反馈

企业普遍认为学校应当承担起培养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有48.28%的HR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团队协作的能力、有44.83%的HR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公共课的课程支撑。  公共基础课应当与专业课融合。根据必须、够用的原则,公共基础课可以与专业课融合,为专业课服务。目前大部分(58.62%)企业认为学生专业所需基础知识储备不足是学生学不好专业技能的重要原因。

问卷调查显示企业HR普遍承认招聘时最看重的是应聘者的综合素质。学生的公共基础课所学知识只有与生活实践、专业实践结合转化为能力,才能适应企业需求。与调查问卷的结果一致。笔者对合肥本地多家企业的HR进行访谈,企业HR对学校公共基础课建设的建议主要是:增加实践、实训教学,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二、公共基础课培养模式

高职公共基础课培养目标有三种:一种是根据学科体系全面深入的教授本课程相关知识;一种是根据相关专业需求,以必须、够用为限有选择的教授相关知识;一种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将知识转化为学生能力。不同的培养目标决定不同的教学模式。

1.全面系统的教学模式。全面系统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科理论知识体系化的教授给学生。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不足是教学内容枯燥、教学任务重,一些底子比较弱的学生很难理解全部内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底子比较弱,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各院校以就业为导向,重视专业能力,公共基础课安排比较少。这种模式教授在高职院校很难取得成效,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纷纷进行教学改革。目前仍采用这种模式的高职院校比例很低。

2.公共基础课服务专业教学需求的工具化培养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共基础课是为学好专业课服务的工具。根据专业课的学习需要,有选择的教授公共基础课理论知识;结合专业需求教授与专业相关的内容。针对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公共基础课基础不扎实,公共基础课课时有限,针对专业需求以必须、够用为限讲授相关内容。这种有针对性的授课模式一方面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的上好专业课;另一方面能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有限的时间能重点教授学生需要的知识,而不是为追求教学进度蜻蜓点水般教授所有内容。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都以这种教学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实施这种教学模式。但这种教学模式的推进对很多高职院校,尤其是办学规模不大的高职院校存在困难。在教学机构设置上,很多院校的公共基础部作为与专业院系并列的部门,高校教师不需要坐班,公共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沟通交流少,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更少。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推进需要学校自上而下推进系部间的合作。

3.以学生提升综合素质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知识传授模式又向前推进一步,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在进行这方面的尝试,建设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践基地,将公共基础课与学生社团、第二课堂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比赛。真正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能力。一些学校还将课堂延伸到校外,如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思想政治课组织学生参加慰问孤寡老年人,看望留守儿童。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比较感兴趣,但也存在学习可能流于表面的风险。公共基础课在高职院校课时量本来就少,要想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用起来,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不够的。如何让学生在课前掌握知识,课堂则多开设实践课是这种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

三、以专业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的产教融合教学模式

学校教学目标与企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即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学校与企业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进这一目标的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不断深入。

1.改革教学管理制度

(1)合理制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首先要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岗位必须具备的核心工作能力,根据能力要求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学校要与企业合作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才可能准确定位能力目标与合理制定培养路径。与传统的由学校制定的以知识传授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同,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方案会带来授课模式和教学评价模式的改变。虽然公共基础课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将会面临教师习惯传统授课模式不适应,缺乏实践教学实训室,与专业融合难等问题。但在当前信息时代,知识传授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学生在网络都能找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一些学校已经开始作积极的尝试,安徽省水利水电学院改革传统的大学语文课,开设职业形象与塑造这门课并且自编教材对接学生未来职业需求,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在建设类相关专业改革传统法律基础课,对接专业需求开设建设法规,根据学生专业需求有针对性的讲授法律知识。

(2)加大对公共基础课投入。公共基础课要培养学生职业能力,需要增加实践教学比例。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模拟实际工作场景。学校需要加大对公共基础课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开展小班实训课。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公共基础课教师要加强与专业课教师、企业联系,了解学生专业需求和未来工作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为确保公共基础课教师有精力、有能力推进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推进公共基础课与专业、企业的融合。笔者认为根据实际情况,将公共基础课教师为固定的一到两个院系授课,保证上课的针对性,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组织公共基础课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实践锻炼、聘请企业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在实际场景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但能力为核心的公共基础课的关键是管理者的观念转变,很多高职院校管理者认为学生学好专业课才是根本,对公共基础课不愿意投入金钱、精力。教师经常面对几百人的大班,难以开展有效的教学改革;大部分院校基础学科部作为单独的教学部门,与专业课完全隔离开来,不适应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

(3)改革教學评价制度。产教融合背景下以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教学目标,学生对职业能力把握情况需要通过学生的实践表现而不是考试确定。因此,学生平时的实训情况、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参加第二课堂、参与各类比赛的情况都应当作为考核依据,而不仅仅是书面作业、期中和期末考试情况。 教学考核的目的不是管教师,而是通过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发现在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果单纯考核教师,考核会异化,教师为应付考核不顾实际教学效果,甚至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教学考核要以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能够引导教学改革,围绕学生知识的积累与实践能力的提升情况合理设置考核,考核情况要及时向教师反馈,针对考核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不能一罚了之,而要以教研室为单位开展研讨提出对策,研讨可以邀请企业教师、专业教师共同参与。

2.改革教学模式

(1)翻转课堂。高职院校公共基础课课时量有限,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习得的知识运用,并在实践、实训中转化为能力对学生、教师都是挑战。但在网络教学技术成熟的今天,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运用翻转课堂模式,在课前教师将对知识点的讲授录制成网课。学生提前学习,找到难点。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答疑与知识运用、实训操作,培养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但翻转课堂需要学校有熟悉网络技术、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通力合作,需要以学校为单位自上而下推进。需要学生课前做足准备,必须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翻转课堂需要举全系甚至全校之力通力合作。

(2)以生为本。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通过实践实训不断地摸索。教师要退回到引导者、组织者、导师的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学生要学会探索知识的方法,理解知识体系背后的思想观念,并在实践中运用。教师需要在学生找不到思路是予以指点,在学生误入歧途是及时将学生拉回来,把握课节奏。学生能力、素质是否提升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

(3)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实践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须步骤。学校要建设公共基础课实训室,开展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倒逼学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手机中拉回课堂。还可以开展第二课堂进行实践锻炼,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社团、技能竞赛结合,组织、指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运用所学参加校内、校外各类竞赛。与企业合作,建设人才培养基地,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一般学校公共基础课实训投入不足。完全依赖实训室无法满足所有学生需求,因此必须结合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锻炼机会。而与企业合作中,公共基础实践课必须融入专业实践中,这需要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作指引,还需有可以量化的实践考核评价办法及时反馈。

3.开设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课程体系要提高学生素质,要服务专业发展,还要满足不同需要学生的发展需求。在各专业开设英语、思想政治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考虑后续专业学习需要,根据不同专业专业特点开设数学、法学、计算机等课程。满足学习有余力学生长期发展需求开设英语、计算机、数学等课程的选修课。

参考文献:

[1]倪昕.合肥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教育现状调研分析报告[J].中外企业家,2019(05).

[2]王仕松.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6(08).

[3]叶小明.高职公共基础课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8).

猜你喜欢
公共基础课素质能力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基于“工学结合”理念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探讨
浅析高职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关于中职公共基础课教学中的德育研究
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基础课多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