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燕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课程管理松散、课程设计随意性强、课程落实浮于表面等“走过场”的问题,导致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效果不佳。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当前部分学校中存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过场”现象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教学深度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生活中获得的实践经验,深化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知,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自我国2001年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试验到实践发展近20年,其效果如何?又存在哪些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推行综合实践活动教育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特从常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问题人手,并从“课程监管”和“教学深度”两个角度出发做了深入探讨。
一、拒绝“纸上课程、观摩展示课程、标签课程”
中国的教育中,有根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源、指挥着师资。这根指挥棒就是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就是俗称的升学率)。学校教学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校在区域内的地位、决定着学校的财政扶持水平、决定着生源的聚集能力。家长奔着学校的教学水平而来,学校向教师要成绩、教师则只能逼迫学生进行高强度的学习。在这一背景下,学生的主课与副课学习就产生了直接冲突。
此外,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投入问题和安全问题,导致许多学校在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常常是走过场,应付上级检查。学者郑晓生通过对福建某市的15所小学进行调研,发现许多学校采用双课表(真假李逵)、贴名牌(把课程表上其他课程改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来应付检查。有的学校,则是为了装点门面而打造观摩课程,成为学校听起来好、看起来靓、做起来虚、查起来空的课程。还有的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解不深刻,将节假日活动、少先队活动、公益活动等视作综合实践活动课。这充分说明,教育主管部门在监管和检查中“没有办真事、没有真办事”,检查工作走马观花。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不仅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纳入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评估的指标体系,还要对各个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形成访视不定期、抽查不固定、深入检查与交流的监管格局,坚决消灭此类“走过场”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从学校角度来讲,要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教师的综合考核体系范围内,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视上升到与其他学科同一水平。在职称晋升、评优中给予同等机会。不断吸引专职的优秀教师加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团队中来。
二、拒绝“照葫芦画瓢”
由于重视度不够等问题,许多学校虽然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是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缺乏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导致在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中随意性较高,大多数课程是基于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课程资源包“照葫芦画瓢”,没有基于学生的兴趣点、爱好,没有充分结合学校、乡土教学资源素材。最终导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只是画皮未画骨。部分学校基于学生安全性、资金投入方面的考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大多局限在课堂中、校园内,学生接触自然、社会机会较少。导致综合实践活动仍难以落到实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的基础,是实现素质教育、体现课程价值的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特点、教学内容、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能让学生具有体验感、收获感的实践活动内容。
例如,乡土资源素材的应用。将家乡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有话题、有一定认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通过讨论、分享、调查、总结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综合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要想避免综合实践活动“走过场”,首先,要提升教育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小学生成长的价值,才能改变教育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态度。其次,要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避免部分学校在实施的过程中“走过场”。最后,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设计,就要提升实践深度,避免教学活动总是在“浅水区”“表层”游荡,进而真正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王静.班主任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利弊分析[J]学周刊,2020(10):175-176.
[2]朱小美,综合实践活动待开发的“富矿”:现实生活[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36(3):92-94.
(責任编辑: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