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在发展中医教育,培养继承创新的卓越中医药人才中,中医药院校教师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在新时代发展中医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在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加强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加强课程思政这四个方面,提升教学素养,做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培养一代代优秀的中医药人才。
关键词: 中医教育;教师;教学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中医药学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中医——作为我国四大国粹之一,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备受关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专门提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由此可见,健康中国的实现,离不开中医的支撑,离不开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
提升教学素养,是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贯彻素质教育过程中重点与焦点,必须引起广泛关注。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更需要中医教师结合中医教育发展历程以及当今社会发展实际,不断与时俱进提升教学素养,进而提高中医教学效果,提升中医人才培养质量。
一、中医教育发展历程中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重要意义
“素养”是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的简称。关于素养的含义《辞海》的解释是: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发展中医教育,推进中医药事业和传承创新中医药文化中,教师具有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提升教师教学素养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丰富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课堂活力
一名优秀的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养,能够结合学生特点和实际,因材施教,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的教学素养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的核心要素。一般来说,教学素养包括对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特点等方面的理解掌握能力、设计和准备教学的能力、言语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知识传授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等。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有助于教师提高对教学整个过程的把控能力,从教学设计到授课,能够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以巧妙的方式方法讲明白、讲透彻,学生听得轻松、听得懂,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有利于传播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瑰宝,在发展中医药教育,培养继承创新的卓越中医药人才中,中医药院校教师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较高教学素养的教师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同时教师自身良好的中医学素养也会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更好地向老师学习,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弘扬“大医精诚”精神,促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
二、中医药院校教师在中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教师教学素养、综合素质水平良莠不齐,在中医教育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这严重制约中医教育教学效果,也影响中医药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课堂教学偏重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中医理论的抽象性、医理的思辨性需要教师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建构。教师纯粹的理论灌输讲解,使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现行中医药院校仍存在一定的教学失衡,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理论灌输为主,不能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课堂枯燥乏味、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不能很好实现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良性互动。学生在课堂中被动输入抽象的中医理论,晦涩难懂的中医辨证思维,课堂知识的消化吸收效果一般,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医学素养,也影响中医学生培养质量。
(二)实践教学相对不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深度融合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一名优秀的中医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更要有突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中医药院校持续推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中医药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安排中低年级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只有在毕业前一年才会安排教学实习,但是大多数学生因面临考研复习的压力,精力有限,实习效果及时间无法保证。由此可见,在低年级教学中缺乏将理论和实践教育深度融合,课堂理论教学偏多,没有每周或每月安排实践教学如医院观摩、师从经验丰富医师学习等,而只是在升入高年级时集中实习。
(三)专业课授课中课程思政力度不够,缺乏思想引领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医养生也越来越受欢迎,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是,社会上仍有不少对中医药质疑的声音。如中医师的水平良莠不齐、部分患者在接受多次中医治疗没有显著效果、中医药药品和保健品存在虚假、夸大宣传等。因此,部分学生缺乏中医药文化自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领会中医药文化的精髓,堅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大医精诚”精神。
三、新时代中医教育发展中提升教师教学素养的主要措施
在新时代,在中医教育发展中我们要培养一代代中医学子,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医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医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这对作为中医药文化重要传播者的中医药院校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挑战。中医药院校教师必须不断努力提升教学素养,做好中医药文化的重要传播。
(一)充分尊重学生,强化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授课,学生听讲,课堂枯燥,缺乏师生互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深入人心,作为应用型学科的中医药专业授课教师更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提升教学素养,不断提高对课堂的把控能力,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探究中医药理论的精髓,深刻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内容。
(二)读经典、做临床,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仅停留于理论,关键要将中医理论适时应用于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深化理论认识,领会理论精髓,理解临床操作条件和步骤。中医学作为实践应用型学科,只有将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理论。对于中医药院校教师而言,单纯的书本理论知识传授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以实践为依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理論,做到学以致用。因此,这就要求中医药院校教师不仅要熟读中医经典,做到融会贯通,切实将经典结合临床,走向临床,将在临床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再带回课堂,同时在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观摩教学,如此往复才能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锻炼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需要积极的转变观念,结合教育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素养,与时代发生共振。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要跟得上时代步伐,积极将新媒体新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除了传统教具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投影、多媒体等展开教学,也可以充分探索和运用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方式方法开展教学。在创新课堂教学的同时,也充分利用共享资源为学生搭建了自主、个性、互动一体的学习大平台。这些方式方法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增强课堂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加强课程思政教育
《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中医诊断尤其注重望闻问切,将患者看作整体而不是各个部分症状的简单堆积;中医施治强调标本兼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既重治标、更重治本。中医强调医乃仁术,不仅是治病的医道,更是治人的医道。这其中所蕴含的厚重人本精神值得中医学子认真发掘和发扬光大。中医药院校教师首先自己需要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坚信中医的治疗理论与精髓,并能熟练地在课堂中运用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教育引导学生、熏陶感染学生;要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注重课程思政,加强立德树人,培养一代代中医药文化自信的中医学子。
参考文献:
[1]付姝菲,年莉.提升高等中医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6(11)总第211期.
[2]陈明.中医医教协同临床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及关键问题[J].中医教育,2019.12,60(23).
[3]徐玲.高校教师素养的培育及评价[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2,33(4).
[4]吴元洁.对中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几点思考[J].广西中医药大学报,2014.17(2).
作者简介: 陈霞(1989—),女,汉族,湖北大冶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