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探讨淡水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和应对措施

2020-07-23 16:42姚巧云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应对措施

姚巧云

摘 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极为突出,加速了农业技术推广以及农产品销售速度,为增加农民收益、促进农业发展提供了保障。尤其在水产技术推广体系的应用中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部署,极大地促进了渔业的发展和转型,甚至在解决淡水养殖过程中涉及的环保问题也进行了有效的指导。本文主要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谈淡水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和对应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淡水养殖;环保问题;应对措施

淡水养殖过程中,想要保障产量,就需要以技术为核心不断促进循环水养殖技术的应用。但是一旦实行规模化养殖,并想要保障循环水不断流动,势必会对周围的水体环境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想要实现促进淡水养殖的规模化,一方面要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封闭式养殖,另一方面要采取优质的环保技术实现规模养殖,并强化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从行为和思想两个方面来解决环保问题,从而提升淡水养殖的效率。

一、乡村振兴战略与水产养殖之间的关系

为了能够促进渔业的专业升级,并使其朝着专业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农业部在去年颁布并引发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强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了当前一段时间,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的重点,以及增加渔民收入的重要方向。其中,更是以绿色环保为主要发展理念,将全部的目光聚焦于渔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方向,对规模化淡水养殖工程提出了新的质量发展要求,为稳定体系、夯实渔业管理团队、引进高端技术、促进产业化发展均提供了坚实的发展方向。更重要的是,《意见》也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机构稳定各项职能,以及开展规模化养殖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引导。

除此之外,《意见》对于淡水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体系的建立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如通过加强绿色养殖模式集成示范,力争能够在五年之内建成100个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新品种的试验和生产,推广出一批安全、高效且优质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实现繁育一体化;通过水产养殖经济分析、技术发布以及产品展示等环节,使淡水养鱼形成市场化,商品鱼的绿色养殖提供保障。

二、淡水鱼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

(一)对养殖水体造成破坏

当前,我国的淡水养殖模式,一般都以高投入、高产出为主,一般都将养殖基地建立在池塘或水库的附近。一旦实现规模化养殖,势必会向水体中投入大量的饲料和相应的鱼药,而且鱼群的排泄物也会与日俱增,这样会使得水库和池塘的水体逐渐恶化,甚至导致整个水质富营养化,对周遭的水体环境造成破坏。例如,水体中后续出现的大量排泄物、氨氮、有机肥等,如果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与水库中干净的水混合,势必会导致有毒物质的累积和残留,进而影响到整个水体环境。

(二)水体底部沉积的污染

淡水鱼养殖,尤其是已经形成规模的集约化淡水鱼养殖,在饲养的过程中需要投放大量的鱼饲料、药物以及肥料等。但是由于这些投入品没有被充分地利用,就会在水体底部出现沉积的情况。再加上鱼体自身新陈代谢所排泄出来的粪便,时间一长也会在水体底部形成淤泥,使淤泥中的微生物大量滋生,进而不断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导致整个水体出现一种完全缺氧的状态。而水体在缺氧的状态下,会出现一定的氨气、亚硝酸盐以及硫化氢等有毒物质,长此以往不仅会使得水体中的生物大量患病甚至死亡,也极大地污染了附近水体环境,破坏了周遭的生物多样性。

(三)影响附近的自然生态环境

伴随着我国水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淡水水产养殖的危害也渐渐凸显出来。因为在实际养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加入中草药、生物制剂、消毒剂、环境改良剂以及各种杀虫剂等。这些药物、疫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水产产量,实现规模化养殖和经营。但是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养殖人员往往急于求成,因此会在水体环境中残留大量的药物和化学制剂等,使得接触过这些水体的生物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疾病,甚至影响水体环境中有益的生物群组织。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来用于水产养殖业清除有害物质的青苔净,其半衰期长达三个月,如果过度使用,会影响在水体下栖息的生物群,甚至使大量的病菌进入到它们的体内,破坏生态环境。而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被商品鱼所接收,流通在市场上,也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地威胁。

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淡水养殖过程中优化环保机制的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水产养殖环保法律机制

依照《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水污染防治法》以及《渔业法》的相关规定,相关单位需要针对当前我国淡水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环保问题,对具体的条件进行明确的敲定和约束,细化废水排放标准,保障周围水体环境。具体来讲可以因地制宜地确立《水域滩涂养殖规划》,根据实地要求确定限养区、禁养区以及养殖区等;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基本战略,通过有效的规划和布局,大力推广清洁养殖技术,以此来促进当地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执法团队,强化执法监督力度,对一切违规养殖和排放的行为进行惩罚,以提升违规成本。

(二)大力强化淡水养殖人员的环保意识

淡水养殖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养殖效益以及环保效益。在以往的规模化养殖过程中,部分养殖人员由于急于求成或者以短期效益为目标,过多地投入一些药剂产品,不仅导致水体出现严重污染,而且也影响了水产生物的生长。基于此,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想要提升淡水养殖产量,并实现环保效益,要求养殖人员要树立明确的环保意识。一方面要从宣传的角度,使得养殖人员能够意识到环保养殖、安全养殖的重要意义,定期对水体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尤其在应用循环水技术的过程中,更需要在保证水体质量达标的情况下再排水,以优化附近的生态环境。同时,也需要强化监督效力,加大对违规操作的惩罚力度,使淡水水产养殖者能够自觉地遵守相应的环保规范和法则,继而实现淡水水产养殖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三)建立监管机制,强化信息披露效率

监管部门的职权需要不断加以明晰,包括严格管控淡水养殖环境,加大对违规、违法操作的惩戒力度等。同时,民间渔业的监管作用和职能也需要有效发挥出来,使其能够有效的了解当前渔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污染情况,进而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而针对环保工作来讲,每一位公民都有知情权,相关单位需要对个别违规操作的养殖基地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引导消费者抵制该企业的产品,从而规范整个渔业市场秩序,从本质上解决污染问题。

四、结束语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想要提升淡水养殖的环保效益,除了要从立法的角度来不断提升违规成本之外,还应该强化养殖人员的整体环保意识,使其能够意识到安全生产、低碳养殖的重要价值。一方面在保障产量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化养殖效应,另一方面依托先进技术对养殖水體进行清理和优化,提升养殖效力的同时,为保障周围环境效益提供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罗军.淡水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时代农机,2018,45(07):35+37.

[2]盖春雨.淡水养殖过程中的环保问题与应对措施初探[J].新西部(理论版),2016(21):23+25.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应对措施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输变电设备运行及安全防范措施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浅析“营改增”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税负变化及应对措施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