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020-07-23 06:15高雪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护理应用

高雪

【摘 要】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作用。方法:研究资料为2018年全年本院收治的7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在两组患者同时正常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常规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医院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医院的安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好转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好转率及对医院的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治疗时,对患者进行安全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好转率及对医院的满意度,同时也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

【关键词】 安全护理模式;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护理;应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一般是因为患者的肺廓或者肺动脉慢性病而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及肺动脉产生高压,导致患者右心室与左心室相比较宽厚、肥大的疾病,医学上,我们又称之为肺心病[1]。具大资料显示肺心病约占心脏病中的8%左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这种病发病率较高,病症主要为气道不顺、气弱有痰等等。肺心病的病情容易反复,属于老年人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所以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中进行有必要的安全护理方式有重要意义,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健康情况,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2]。本次研究通过对本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观察安全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为2018年全年本院收治的78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常规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40~66岁,平均年龄(51.38±2.08)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5.89±0.29)年;观察男25例,女14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49±1.89)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6.28±0.32)年;两组患者均被确诊为患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知晓并同意此次研究。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同时进行正常药物治疗:

1.2.1 常规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医院常规的护理模式 即1)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主动介绍有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方法、用药及基本常识;2)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进行日常的测量生命体征;3)护理人员正常了解患者的信息及以往病史,如发现有问题者可以及时与其主治医生及患者家属进行联系等。

1.2.2 观察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医院的安全护理模式 即1)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情绪疏导;2)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及脉搏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对患者进行贴心的睡眠嘱咐;3)在患者办理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协助患者进行身体的各项检查,为患者及家属进行疑难解答;4)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合理饮食护理、正常活动护理等等护理模式。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的好转率、对医院的满意度及并发症的发病率情况,其中,患者对医院满意度评价标准可按照本院内原有调查問卷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制,85分以上为满意;65~85分为基本满意;65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数据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用t检验差异性;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组间应用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对医院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距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它的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和慢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一般为:患者右心室宽大,肥厚、常有心率发快、身体有淤血等症状,如果未对该类疾病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者会直接危害到患者的生命健康[3-4]。目前国内大部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病者均为老年人较多,同是由于慢性支气管炎引起发生,另外此类疾病的患病者并发症发病率极高[5]。针对此种情况,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同时加入必要的护理模式尤其重要[6-7]。

本次探讨通过对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观察,同时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对常规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接受医院常规的护理方式(基础护理、生命体征测量、了解患者信息等),对观察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医院的安全护理方式(情绪疏导、记录患者病理、协助检查、饮食护理等),之后对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患者病情好转率、对医院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病率比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对医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了安全护理模式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的综合情况均有较好的帮助。

综上所述,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安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的病情好转率及对医院的满意度,减少患者病发症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王丽敏,赵秋利,赵静,等.临床护士患者安全护理自评调查与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06):822-827.

[2] 周淑贞,乔桂圆.手术患者对护士实施安全护理行为的评价[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03):218-220.

[3] 杨丽,赵丽萍.三甲医院护士的患者安全护理现状自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6,(08):27-30.

[4] 邱志环.浅谈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管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7,04(21):4150-4152.

[5] 叶和英.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质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369-370.

[6] 李凤.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理质量[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84):169-170.

[7] 刘希晶.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临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4):153-155.

猜你喜欢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护理应用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护理路径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的应用效果观察
机械通气患者撤离呼吸机的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观察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硝普钠微量泵注射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的临床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