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洲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推进以及教育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也随之出现,并且变得愈发的严峻。为了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所提出的要求,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则需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方式,对现有的专业结构以及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更新,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并提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以此才能提升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本文便基于当前教学改革的现状,提出了几点可行的建议,以期能够为社会输出更多优质的人才。
关键词: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人才 培养策略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经济以及科技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尽管我国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普及范围也变得越来越广,而且也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但是应用型人才的缺乏依旧是当前高校改革中所需直面的重要问题。
一、积极转变教学思想
当前传统的教学思想及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高校需促使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并将其作为指导思想深入到教学改革中。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便可以将“四个回归”思想落实到位。首先是“回归常识”,即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对其进行合理增负,使学生不虚度光阴,并不断加强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是“回归本分”,即谨记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将荣辱观、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融入教学中,以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不断发展成为国之栋梁;然后是“回归初心”,即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守住职业本心,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最后是“回归梦想”,即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努力实现教师的教育梦,以期能够在提高应用型人才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二、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作为高校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优秀的教师队伍同时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参与者。为此,提升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显得尤其重要。在实际践行的过程中,要想切实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综合实力,教师则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相应的专业背景,才能离目标更近一步。一方面,高校需为教师配置所需的实验室,通过各项实验来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并推动课程建设与改革朝着科学化、合理化、人性化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争取更多的学习机会,并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向应用型教师的转变。
三、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已有很多高校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教学“一言堂”的现象,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教师为主体的现象依旧存在。深入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此才能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利的条件。一方面,高校需对当前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进行适当的调整的优化,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发展规律等,对现行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和完善,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来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自身也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丰富和改进教学的方式。具体而言,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等,对授课的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和设计,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分配授课课时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减少理论的占比,同时加长研修课以及辅导课等课程的课时;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之外,还要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增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四、结合办学定位打造地方特色高校
对于高校而言,办学定位是其发展与改革的“指路明灯”,办学特色是深得学生青睐与自身持续发展的一大动力。地方高校应紧紧围绕自身办学定位,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分析办学历史和办学积淀,认真审视办学理念、师资建设、专业建設、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条件支撑、育人举措、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深入挖掘,突出亮点,加大扶持,逐步把亮点打造成为师生引以为傲的办学特色,以此带动办学实力的整体提升,培养出更出的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本科人才。
五、结论
综上所述,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素质及综合实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本科高校则需要深入教学改革,从多个方面入手,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苗红涛.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的思考[J].长江丛刊,2019,14(30):126,128.
[2]王伟.应用型人才培养视阈下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探析[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38(5):47—50.
[3]朱兆优,胡文龙,刘琦,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2):168—171.
[4]张海霞,刘杰,贾琳.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7):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