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基础教育中,教会学生方法要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思考要比背公式解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要比“题海战术”更重要;让学生多说、多问要比只听更重要;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要比只想“这个”问题更重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探究数学学科本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数学呢?本文就此问题做了以下阐述。
关键词:探究本质 深度学习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最初的追求和努力的目标都是如何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但这看似简单地追求,也只有一线教师才能够懂得其中的不容易!你使出浑身解数也好,你歇斯底里也罢,总会有一些孩子因为学习能力差而无法做到“听得懂、学得会”。
是孩子笨吗?是老师没有讲清楚吗?还是教学方法有问题?带着疑惑,重读课标,在《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能够找到了答案:“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课程基本理念)这对比2001版课标中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相比,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教学内容,有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是改变了数学教师对于学生应达到的数学学科素养程度的要求。
在阅读课标中能够看出,教会学生方法要比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让学生真正思考要比背公式解题更重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比能力、分析能力等数学能力要比“题海战术”更重要;让学生多说、多做、多问要比多听更重要;鼓励学生“从头到尾”思考问题,要比只想“这个”问题更重要……
例如在五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中,用三个“变”将学生带入影响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核心要素之中:等底不等高的变化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高影响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高不等底的变化证明平行四边形的底影响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底不等邻的变化证明平行四边形的邻边无法影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个核心问题构成了教学的主线索,这一主线索都是围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有关的要素展开的。虽还没有进入将平行四边形利用剪拼的方法转化为长方形而求面积的环节,但是这三个小变化的环节却足以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所感悟,哪怕是班级里的学困生,也一定在操作之中有所体验。“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个问题就是教授给学生们的最易掌握的数学思考方法。在这节课中,每次的变化,都要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并且告诉学生,以后再遇到新问题,也先问一问,这个问题比较以前的老问题“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所以,学生能够在探究圆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问一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遇到百分数与分数互化问题时问一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解决分数应用题、百分数应用题时问一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计算之后,再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中的底和高要对应呢?之前只是一味地去强调“要对应”,可是却很少说出要对应的原因。因为平行四边形每一行的数量与行数相乘才是它的面积,而每一行的数量正是它的底,行数正是它这条底所对应的高。在三年级探究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就是这样用一行的数量去乘行数就得到了它的面积。这样一来,这个问题就非常清晰明了了,而这正是数学的本质。
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郑庆全博士发表文章评价这节课的设计,题为《核心问题是探险的指向 科学方法是探究的灵魂——高翠老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本课堂实践的启示》。
文中提道:“教学设计思路的特色赏析:几乎科学完美。”
她对这节课的追求概括为四有:“有经历(探究活动)、有体验(成功探索问题)、有提升(从知识到方法)、有趣味(让学生学得余味无穷)。那么,实际的课堂是怎么样的呢?无论是在高老师的教学预案,还是观摩她的课堂教学,核心问题和科学方法都帮她实践了这四有,同时也是她这节课的最大特色。”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过程,把握学科核心思想与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学习者。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生活化、活动化、大众化等改革方向。教材的编写十分强调数学要联系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材中像这种形式的题目每节课后的练习中都有,毋庸置疑,新课程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于此,让数学学习素材更具有趣味性,让学习过程更有生活味,让知识本身更有应用价值,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才能够克服自身的惰性,从自身的内驱力保持学习的热情。
所以说,数学是生活,数学的本质也是生活。只有探究学科本质,才能引导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状态;也只有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
参考文献
[1]張向东.数学课堂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度学习[J].湖南教育,2015,(11).
[2]郭桂琴,薛大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1版的数量关系解读[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