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小儿疝气治疗的应用价值探究

2020-07-23 06:15王建勋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9期

王建勋

【摘 要】 目的:分析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小儿疝气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的小儿疝气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对照组应用常规修补术,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运用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等围术期指标,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7%,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基础,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儿疝气;常规修补术;腹横纹小切口手术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小儿疝的发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腹股沟疝主要是由鞘状突未关闭所致,脐疝是由于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因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完全所致,1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不能自愈,脐疝患儿如果年龄在4岁以上或脐环直径为2~3cm及以上者,应考虑手术。临床医学中,小儿疝气比较高发,大部分患儿为腹股沟疝气,早产儿男性多发,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人体腹壁和大腿交界处位置被称为腹股沟,该部位出现肿块后,确诊为疝气,通常包括两种类型,分别是腹股沟直疝和斜疝,对患儿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影响,应尽早给予手术治疗,避免影响患儿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1-2]。本文从本院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的小儿疝气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小儿疝气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8月至2019年8月的小儿疝气患儿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1~8岁,平均年龄(4.33±0.56)岁;左侧17例,右侧13例;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3.94±0.71)岁;左侧16例,右侧14例。对比两组患儿的性别、发病部位和平均年龄,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患儿均经过临床明确的诊断和检查,并且可以收集到患儿完整的检查和病史资料;2)所有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3)本次研究患儿均为首次手术治疗,无复发史;4)确诊为小儿疝气,需要手术治疗。排除标准:1)不愿意配合手术治疗;2)患有相关的先天性疾病,或者先天性畸形者;3)伴有严重的肝肾等脏器疾病;4)患有其他生殖系统疾病者;5)具有传染性疾病,或者伴有免疫性疾病;6)父母及相关监护人不依从、不配合及拒绝参加研究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修补术,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取平卧位,调整患儿臀部位置,手术位置为患儿腹股沟里侧,切口大约为3cm,方向为斜向,切开皮下组织,切开腹外斜肌腱膜,暴露并分离精索,男性患儿分离疝囊后结扎,女性患儿分离疝囊后推回腹腔,止血方式为常规纱布止血,缝合。

观察组患儿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为静脉复合麻醉,取平卧位,做好手术部位清洁消毒处理,铺好消毒巾。切口方向为横向,大小约为1.5cm,切开腹外斜肌腱膜,对浅深筋膜进行分离,分离工具为血管钳,全面暴露精索和外环口。若患儿为女性,应对子宫圆韧带进行充分暴露,切开疝囊,游离疝囊壁,牵拉结扎,切除多余疝囊组织,男性患儿需对精索和睾丸进行复位,女性患儿为保证子宫圆韧带的连续性,需将疝囊推回腹腔。止血方式为远端止血,缝合手术切口。

1.3 观察指标

对患儿围术期指标進行观察分析,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等;同时全面检查和记录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阴囊积液、切口麻木、腹胀和手术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患儿的各项时间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较低,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

对比两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1例患儿出现切口麻木,1例患儿出现腹胀,并发症发生率为6.67%,而对照组3例患儿出现切口麻木,1例患儿出现感染,2例患儿出现腹胀,2例患儿出现阴囊积液,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明显高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患儿机体组织移位或者机体器官移位,原薄弱缺损部位发生转移,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对患儿日常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3]。临床医学中主要通过手术治疗小儿疝气,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加上患儿都是小儿,受到自身生理结构和发育情况的影响,手术耐受性低,容易引发并发症,需要选择更加合适的手术方法[4]。一般应用常规修补术对患儿疝气症状进行纠正,但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比较大,手术切口恢复比较慢,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本文对观察组患儿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应用常规修补术的患儿的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明显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分析其特点可知,相对于常规修补术,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具有更加清晰的手术视野,切口比较小,属于微创性手术,对正常组织的剥离更加安全,更加适合应用于小儿疝气治疗。小儿疝气是先天发育异常导致,故很难有效预防,避免早产和低体质量儿能够降低其发病率,出生后避免其他疾病引起的哭吵、咳嗽、便秘等使腹内压增高的情况,也有助于降低发病率[5]。

综上所述,小儿疝气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实践基础,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小兵,蒋美芳.腹横纹小切口疝气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效果对比评价[J].养生保健指南,2019,12(31):263.

[2] 熊祥华,周辉霞,曹华林,等.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小儿上尿路手术的体位、操作通道设计和机械臂安装应用体会[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8,39(08):601-605.

[3] 曹呈尧.腹横纹小切口手术在治疗小儿疝气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9,24(02):310-311.

[4] 段泽猛,刘远梅.小儿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排便功能障碍发生原因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9,59(23):110-113.

[5] 耿洪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与传统疝修补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效果[J].医学信息,2019,32(z1):13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