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文华
摘 要:缺乏思维的语言是空洞的,缺乏思辨的议论文是没有灵魂的。思辨能力的缺乏是当前高中生议论文写作的一大弊病。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关键词:思辨能力 议论文 高中 写作教学
一、研究缘起
何谓思辨?思辨,即思考辨析。思辨的概念来源于《中庸》中记载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要广泛地学习,认真地求教,仔細地思考,清楚地分辨,坚定地行动。古人很早就把“思”和“辨”结合在一起,所谓的“义理之作”体现的就是思辨能力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写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它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思想。思维的运用是写作的本质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直接关系到作文的品质。缺少思维运用和思辨的文章,不是好作文。
2017年,新《课标》将“批判性阅读与表达”列为单独的学习任务群单,其目标之一就是“发展学生实证、推理、批判与发展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提高理性思维水平”。这为今后的语文教育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又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更加关注学生写作中思维水平的培养。
近年来,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思维和表达,注重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在审题立意上,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另外,从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看,发展等级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其中“深刻”是对观点的深入分析,尤其体现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运用。想要作文深刻,学生就必须具备思辨能力。
二、现状及原因分析
当前作文教学呈现一种模式化趋势。教学任务繁重,课时紧缺,学生写作积极性不高等多种原因,导致大多数教师为了更“高效”地提升学生的作文成绩,固化写作教学技能训练,利用写作课手把手地教学生怎样拟标题,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谋篇布局。而学生大量地积累写作模板,并且依葫芦画瓢进行写作。久而久之,学生便形成了“少思辨,不思辨”的习惯。
由此,学生在考查思辨能力的作文题面前,便无所适从。立意肤浅、思维混乱、说理不清、内容不深刻等问题层出不穷。对于缺乏批判性思维的学生来说,写出高质量的作文是极困难的。
三、方法与策略
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笔者在议论文写作教学中做了如下探索。
1.激发兴趣,增强思辨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思辨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辩论赛、时评讨论等形式来营造讨论的氛围。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大胆发言。想要有精彩的发言,就必须思辨,从而使学生意识到思辨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对作文题目的审题及范文分析,使学生明白好的议论文是离不开思辨的。
笔者在2020年2月组织学生参加抗疫主题征文活动,征文题目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世纪 20世纪之交,中国国贫民弱,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用如椽之笔唤醒国人麻木的灵魂。21世纪,中国国富民强,人们却遭遇了“非典”和“新冠”两次疫病的袭击。
假如生活在今天,面对这种情况,鲁迅先生是否应该弃文从医,救治国人病痛的身体?
某中学拟就此开展辩论活动,现面向全校学生征选正方和反方辩手。请从“应该”或“不应该”两种立场选择其一,写一篇辩论词。
要求: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50字。
鲁迅先生是否该弃文从医?这是一个结合当下疫情实际,又能很好启发学生思辨的题目。为了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打开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笔者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线上云辩论赛。辩论赛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了“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可以为抗疫贡献力量”“从个人价值角度看,要做自己擅长的”“当前最紧缺什么,就要去做什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治好身体是治思想的前提”等精彩见解。最后,笔者趁热打铁,对辩论赛进行总结,同时也是对该作文题的指导。
2.就地取材,引导学生进行思辨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是的,教材还是很好的例子。教材中的名家经典之作,处处体现思辨智慧。将思辨思维的培养融入语文教学中,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一重要手段。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赏析的过程也是思辨的过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层层深入地分析文本,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举例来说,鲁迅的《拿来主义》中,“先破后立”的驳论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论证方式。鲁迅先生通过逻辑严密的说理,将思辨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学习的重点。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尽量以教材中的课文为例。这样的例子,是学生熟悉的,也是学生更容易理解的。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的第三单元中《劝学》《师说》等是古代说理性散文,虽年代久远,但文章的思辨性仍值得借鉴。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的思辨点,以熟悉的课文为例,引发学生思考,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有必要教学生一些写作技能,但更重要的是培养思维能力。学生应该是写作教学的主体。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而不是给学生模板,这样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显然是不成功的。学生遇到考查思辨能力的题目时,仍旧不知所措,生搬硬套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不会高。
由于新《课标》未对学生的思辨能力制定明确目标,更未提出具体的措施建议,教材中也缺少对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专门内容,因此许多教师不知道教什么,怎么教。但路是人走出来的,当下也有很多语文教育研究者或一线教师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开始探索。由此,教师可整合已有的成果,同时依据本校的情况,自主研发校本教材,着重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系统地进行议论文写作教学。
写作教学首先让学生了解写作所需的思维品质及思辨的相关理论知识,例如批判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这些知识应以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给学生,最好是结合实例。此外,教师在写作指导时,一定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辨性,不要固化写法,须讲明讲透理论,使学生对方法灵活运用,而不是被各种模板所束缚,以致没有自己的思考,更不能搞作文“八股文”。有思想、有思辨的作文,才是有灵魂的文章。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议论文并列式结构写作时,笔者以2019年全国卷语文作文题为例。在明确写作要求为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后,引导学生以“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为中心论点,从劳动的内涵、文化传承、劳动的好处、不劳动的坏处等多个角度生发多个分论点。在选择与梳理分论点时,尤其强调运用思辨思维,思考分论点与中心论点以及其他分论点的关系。学生在思考后,再结合并列式结构写作方法对文章结构做出调整。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既有章法,又有自己的思考。
妙笔生花绝非一日之功。课外,学生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阅读赏析优秀文章。这就要求教师严格把控写作练习的命题关,明确要求,加以适当引导。此外,还需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一些优质的时评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开阔视野。同时,也可以将当下热点新闻拟写成作文题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其思辨能力。学生坚持日常训练与积累,思辨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总之,写作教学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论文写作更是重中之重。通过写作教学,提升思辨能力,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顺应时代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培养和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必要手段。高中是学生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共同努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倩、龙世华《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初探》,《教育导刊》2019年第5期。
[2] 李焱珊《以辩论助力时评写作—提高高中时评写作训练有效性之策略研究》,《语文月刊》2018年第6期。
[3] 沈磊《高中作文的思想性与思辨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年第6期。
[4] 朱少山《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高中语文教学》,《语文知识》2015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