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17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07-23 06:15梁红梅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临床效果

梁红梅

【摘 要】 目的:评价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康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4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7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两组的氧合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氧合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较优(P<0.05);临床疗效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较高(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既可改善氧合功能指标、血气指标,又能提高临床效果。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效果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新生儿最常见一种危重症,此病症会在数小时内使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主要以全身皮肤发绀、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三凹征等为主要表现,如治疗不当,还会引起呼吸衰竭,严重时会导致新生儿死亡,因此,尽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关键。临床发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出现多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张力增大等有关,特别是对于早产儿来讲,病情较为严重[1]。目前,临床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上多以呼吸道机械治疗、支持治疗为主,但效果不佳。随着临床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深入研究,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本次针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康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44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72例。对照组:女性患儿71例、男性患儿101例,胎龄在30~37周,平均胎龄(33.51±2.15)周,体质量:1.9~2.3kg,平均体质量(2.04±0.13)kg。治疗组:女性患儿72例、男性患儿100例,胎龄在29~37周,平均胎龄(33.27±2.10)周,体质量:1.9~2.4kg,平均体质量(2.10±0.15)kg。对比两组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已同意本次研究。

诊断标准:参照NRDS标准进行评价,即出生后6h内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表现,并伴有支气管充气征等现象。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做好感染预防干预、营养支持、保湿护理等,同时对照组172例用常规方法治疗,即行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应用双水平呼吸器,用S/T自主呼吸与时间控制模式,保持良好的气流速率与温度,调整好呼吸机参数,维持动脉血氧分压,通气时间4~5d,待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提前撤机。基于此,治疗组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即先将100mg/kg的肺表面活性物质加热到37℃,用无菌抽吸针将其抽取后缓慢注于气管插管内,注入后,复苏气囊加压5min,重复患儿持续气管正压3~4d,待患儿无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生命体征平稳后提前撤机[2]。

1.3 分析指标

对比氧合功能指标、血气指标、临床疗效。

氧合功能指标:48h呼吸机有效指数、氧和指数、吸入氧浓度比值、呼吸指数。

血气指标:pH值、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应用血气分析仪检测以上指标。

临床疗效[3]:48h后,患儿症状全部消失,X线片检查无阴影,SpO2超过0.9为显效;症状减轻,X线片有少许阴影,SpO2在0.72~0.89为有效;症状无改善,X线片有大量的阴影为无效。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为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由SPSS 20.0统计,计量资料为氧合功能指标、血气指标,用(±s)表示,t检验;临床疗效为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两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氧合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组氧合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血气指标比较

治疗组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84%(其中,显效108例、有效62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4.19%(其中,显效92例、有效70例、无效10例),组间对比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討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新生儿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以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为主要表现,同时其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对于早产儿来讲,此病症对生命安全有关极大地影响。目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机制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症的出现多因新生儿肺发育不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等所致,因此,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上,可通过补充肺泡表面物质为主要原则,以此来提高临床疗效[4]。

目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肺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混合物质,即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用药后其会以单分子形式排列于肺胞表面,降低肺张力,减力肺泡液体分子间相互吸引,保持肺容量稳定,同时提高肺顺应性,保持肺泡处于扩张状态,提高肺液的清除速度,提高肺氧合功能与改善血气指标,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使患儿病情尽快康复[5]。本研究显示:治疗组氧合功能指标、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英战,博海平.经细导管注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双相呼吸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J].儿科药学杂志,2019,25(08):28-31.

[2] 李艳秋,王丹,李建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9,25(15):3111-3115.

[3] 黄桂兰,陈志凤.肺表面活性物质结合常规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及对呼吸系统指标、Th1Th2指标的影响[J].海峡药学,2019,31(06):210-212.

[4] 饶德佳.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6):87.

[5] 王林娜,谢添.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对肺功能、并发症的影响[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9,35(04):49-50.

猜你喜欢
临床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