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双关』

2020-07-23 07:31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多义新华日报双关

汉语的词汇有多音和多义的特点。人们利用这个特点,故意使得同一个词句,在同一个语境中具有表里双重的意义,但是实际上偏重于其中隐含的那个含义。这在修辞上叫作“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

双关是因为词汇有多音和多义的特点产生的,所以大体上可以分为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两种。

谐音双关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刘禹锡的《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晴”谐音“情”。看起来是在说天气,实际上在说“情意”。这种修辞手法,在《红楼梦》里用得极多。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就谐音“原应叹息”。不注意这一点,作者构思的精当和人物语言的绝妙,就很难体会到了。

用得最多的还是语意双关。这种方式产生的绝妙好词数不胜数。我们举出几个例子:

理发行业对联:“虽属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这个“顶上”,既是头顶上的意思,更有顶呱呱的意思。理发师的职业自豪感当然表现在后一个含义之中。

“可是匪徒们走上这十几里的大山背,他没想到包马蹄的破麻袋片全被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句中用的“马脚”既是马走的脚印,又偏重于嘲笑匪徒的破绽。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鲁迅《故乡》)水声告诉的是离乡的路,鲁迅心里想到的是人生的路。

历史上用得最为成功的双关是一句“国骂”。鲁迅写过《论“他妈的!”》,他说:“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阿Q就经常挂在嘴边。1944年春,日寇向广西进犯。当时国民政府广西省主席黄旭初闻风丧胆,假托归乡为母扫墓,先行逃遁。《新华日报》对此作了报道。引题是“桂林危机声中”,主标题是“黄旭初扫他妈的墓”。題中“他妈的”表面上可以理解为“他母亲的”,但是,有了“桂林危机声中”的引题,这个“他妈的”就只能是痛骂他借口扫墓,临阵脱逃。《新华日报》是非常严肃的报纸,标题中却用了“国骂”,但是大家都说骂得好。可见双关真是绝妙的手法。

猜你喜欢
多义新华日报双关
试论成都方言的社会称谓语
《新华日报》首报 “敢死队”英勇事迹
双关
左中右三报抗战时期想象的共同体建构
《锦瑟》赏析
一语双关
“好+谓词性成分(V/VP)”的组合情况分析
双关辞格名称探源及研究概述
添笔游戏
巧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