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时间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液流速的影响

2020-07-23 12:31赵焕利张爱梅范卫红
关键词:足踝静息置换术

赵焕利 , 张爱梅, 黄 亚, 陈 琳, 范卫红

(扬州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 江苏省南通瑞慈医院 1. 骨科; 2. 护理部, 江苏 南通, 226010)

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异常凝结,造成管腔阻塞,引发静脉回流障碍,导致深静脉功能不全[1]。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卧床期间最为严重的并发症。相关调查[2]结果表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45%~82%,因此采取何种有效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成为临床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重点关注内容[3-4]。本研究选取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不同持续时间的足踝关节主动屈伸运动,分析其对下肢静脉血液流速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医院收治的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首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且手术顺利;年龄18~75岁;意识清晰;具有一定理解能力,可以配合研究;患肢踝关节活动功能正常;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血液疾病;患肢踝关节畸形;患肢踝关节活动受限;存在患肢外伤手术史;伴有血管内斑块及硬化;既往存在下肢静脉血栓;伴有痴呆;存在精神疾病;智力低下;中途退出研究者。

共纳入63例患者,年龄41~75岁,平均(56.27±10.14)岁;身体质量指数21~27 kg/m2,平均(24.71±2.03)kg/m2;股骨头坏死20例,股骨颈骨折43例;合并症:冠心病10例、脑出血3例、脑梗死2例。

1.2 方法

选择患者术后第1天8—12时和14—18时两个时段,避开患者的治疗、就餐和休息时间;病房温度保持在22~24 ℃。患者体位:受试者安静状态下呈平卧位>15 min,双下肢放松。所有患者在术后第2 d待各项生命指征平稳后,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患侧股静脉血流流速进行监测。干预时确保病房内温度22~24 ℃,患者体位为安静平卧位,且双下肢保持放松。患者足踝最大限度跖屈背伸交替活动,持续时间分别为1、2、3、4、5、10 s/次。屈伸动作时间提示采用人工口令结合秒表的方式,即:“屈-1,伸-1”、“屈-1-2,伸-1-2”、“屈-1-2-3,伸-1-2-3”、 “屈-1-2-3-4,伸-1-2-3-4”、“屈-1-2-3-4-5,伸-1-2-3-4-5”、“屈-1-2-3-4-5-6-7-8-9-10,伸-1-2-3-4-5-6-7-8-9-10”。彩超检测方法:所有患者的彩超检查均由同一名超声科医师完成,在明确腹股沟韧带位置后标记,于腹股沟韧带股动脉搏动点内侧寻找到股静脉和大隐静脉,于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韧带入口处下1 cm处实施股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在进行彩超检测时探头与股总静脉夹角保持为45~60 °。检测期间告知患者应避免深呼吸、咳嗽及讲话。

1.3 观察指标

①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以及足踝最大限度跖屈背伸交替活动持续时间分别为1、2、3、4、5、10 s/次时的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进行比较分析。②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观察并记录患者在静息状态下以及足踝最大限度跖屈背伸交替活动持续时间分别为1、2、3、4、5、10 s/次时的下肢股静脉血流峰速度,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不同足踝跖屈背伸运动持续时间的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比较

静息状态时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7.93±1.43)mm,足踝跖屈背伸持续2、3 s /次时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均大于静息状态时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息状态时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29.17±3.02)/(cm/s),足踝跖屈背伸运动持续2、3 s /次时患者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均高于静息状态时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足踝跖屈背伸运动持续时间的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和血流峰速度比较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等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其可通过手术方法将人体已发生病变的髋关节股骨头、髋臼用人工髋关节假体取代,从而帮助患者有效缓解疼痛、髋关节功能畸形、障碍等,促进髋关节功能改善[5-6]。但该手术方式易引发深静脉血栓,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造成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健康。踝关节活动和应用挤压泵是促进机体静脉血液回流的有效措施,但后者存在较多禁忌,且价格昂贵,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7]。足踝主动屈伸运动可有效增加下肢静脉回流,从而降低血栓的发生风险[8]。

本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静息状态,开展足踝跖屈背伸交替运动可增加静脉血流速度,增大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无法早期下床活动,肢体活动受限,会造成静脉血流淤滞,从而引发静脉血栓[9]。踝关节具有承受全身重量并参与运动的作用,通过足踝主动跖屈背伸交替运动,使踝关节牵动背趾肌力群、趾屈肌力群的舒张和收缩,引发下肢比目鱼肌、腓肠肌收缩,通过肌肉规律舒张和收缩使下肢静脉瓣规律开放,最终促进血液向心脏回流和静脉充盈,增大静脉血管直径,加速静脉血流流速[10]。本研究结果显示,足踝跖屈背伸交替运动时间在持续2、3s/次时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最佳,且均高于静息状态时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P<0.05),而持续1、4、5、10s/次时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与静息状态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足踝最大限度跖屈背伸交替运动可促使患者比目鱼肌、腓肠肌收缩和舒张,因而运动对于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的作用也更强,可有效增大静脉血管直径[11]。本研究结果显示,足踝跖屈背伸交替运动持续时间2、3 s/次时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增加显著,均高于静息状态是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P<0.05),而持续1、4、5、10 s/次时下肢股静脉血流峰值速度与静息状态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足踝跖屈背伸交替运动持续时间以2s/次及3s/次为最佳。这可能是因为1 s/次的比目鱼肌及腓肠肌收缩、舒张速度过快,从而对泵出、接纳血液造成影响,而速度增加至4 s/次以上后,由于腓肠肌收缩、舒张速度过慢,长时间活动造成患者疲劳感,引发活动力量降低,从而影响运动效果[12]。

综上所述,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足踝最大限度跖屈及背伸交替活动,并持续2、3 s/次,可有效增大下肢股静脉血管直径,提高血流峰速度。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足踝静息置换术
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感染性创面的临床疗效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标准化护理干预研究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
不准时睡觉堪比熬夜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电功率谱熵的对照研究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关节粘连松解术在足踝部损伤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