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荏棠
踝关节骨折为临床常见性骨折,临床表现为踝部畸形、剧烈疼痛、皮下淤血、肿胀等,严重时会出现明显循环障碍,正常行走受到严重影响[1]。踝关节作为重要负重关节,骨折类型主要为关节内骨折,如果对位效果不理想,会引发踝部疼痛僵硬、创伤性踝关节炎等[2]。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意外事故发生率不断提高,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也不断提高,严重影响人们健康。为进一步对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本研究对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4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男18例,女9例;年龄32~79岁,平均年龄(49.05±9.99)岁;受伤部位:左侧16例,右侧11例;Ⅱ度11例,Ⅲ度13例,Ⅳ度3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5例,高空坠落8例,摔伤4例。观察组男19例,女8例;年龄29~77岁,平均年龄(48.14±9.62)岁;受伤部位:左侧14例,右侧13例;Ⅱ度9例,Ⅲ度14例,Ⅳ度4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15例,高空坠落7例,摔伤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手术治疗:入院后行常规检查,腰硬联合麻醉,骨折类型不同,手术切口不同,对Ⅱ度损伤患者行外侧纵形切口,将皮肤、筋膜依次切开,对骨折局部进行常规清理,复位骨折端,修复下胫腓韧带行,以钢板螺钉内固定;Ⅲ度损伤行后外侧入路,暴露后踝、后踝骨折端,对后踝骨折断端以螺钉进行内固定;对Ⅳ度损伤行3 cm内踝切口,对局部骨折进行清理,然后对内踝骨折断端进行复位,沿着垂直骨折线的方向钉入克氏针2枚,再拧入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后以石膏外固定,并于2、4、6、8周及6个月进行X线片复查。
观察组行手法复位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行屈膝屈髋,以常规理筋法舒筋活络。助手用双手将小腿近端握住固定,手术医生握住患者足跟与足背,对抗牵引2 min,胫前方手指下压,托足跟的手指上提,使Ⅱ度损伤复位;对Ⅲ度损伤于提拉状态下,把踝关节内翻30°、内旋20°。一手握胫骨下端后推,助手握着足后跟的后侧往前推,背伸踝关节10°;Ⅳ度损伤于拔伸牵引内旋状态下,术者以拇指往上推挤内踝的远端骨折块,使内踝复位,然后在内翻内旋状态下,双手叩挤内外踝,使下胫腓损伤恢复。将医用宽胶布按照下肢情况制成7~8 cm宽、40~50 cm长胶布条,助手于跖趾关节处外翻位固定踝关节。术者先用绷带由踝关节缠绕至小腿上2/3,迅速以胶布条将足跟部踝关节拉到近端小腿上1/3,然后以绷带包扎固定。对血液循环、足趾感觉进行观察,并对绷带松紧度及时进行调整。3 d后指导患者进行锻炼,4周后鼓励患者逐步下地行走,10周后将胶布拆除。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治疗效果[3]:显效:治疗后,经影像学检查无侧方移位,内外踝前后移位及后踝近端移位<2 mm,距骨和内踝外侧间隙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内外踝前后移位及后踝近端移位2~5 mm,距骨和内踝外侧间隙变宽;无效:不满足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以AOFAS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踝关节功能越理想;以FADI指数量表对患者踝关节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价,得分越高,则踝关节障碍越轻;以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得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理想[4-6]。③比较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AOFAS评分、FADI指数及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AOFAS评分、FADI指数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OFAS评分、FADI指数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OFAS评分、FADI指数及SF-36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OFAS评分、FADI指数及SF-36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表3 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
表3 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费用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踝关节为人体重要关节部位,因其位置特殊,在日常运动中承担很大重量,加上没有软组织的保护,容易受到损伤进而出现骨折[7]。踝关节主要包括距骨、胫骨、腓骨等结构,会给患者的行走功能造成严重影响[8]。
临床上对于踝关节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及手法复位治疗,关于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报道不一。手法复位为传统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较为确切,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但是对术者要求较高。手术治疗能够促进机体解剖结构的恢复,但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Wirth等[9]报道结果一致,证明手法复位踝关节骨折效果更为确切。除此之外,治疗后,观察组的AOFAS评分、FADI指数及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手法复位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之,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实施手法复位治疗,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切、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